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影

为什么我说《罗曼蒂克消亡史》是真烂也是真好

为什么我说《罗曼蒂克消亡史》是真烂也是真好


当在影院看着开头半小时,非常享受,也非常感慨,国产片终于也有了一部佳作,镜头语言和电影风格是奔着史诗级去的,主角都是老戏骨群戏也精彩,上海旧时风云变幻在其中。俯拍摄影很棒,梅林茂的BGM也很给力。不过半小时后剑走偏锋,视角拉高,开始故作姿态,多处乱序的插入,故作的文艺腔调,让普通观众开始云里雾里,以至于电影放到一半多,就开始有人陆续退场,这在喜欢并支持国产佳片的我非常唏嘘和无奈,知道这部电影肯定扑街了,事实也证明这片在票房上用惨败来形容也不未过。这么强大的制作,豪华的演员阵容和幕后认真付出的工作人员的心血就这样扑于寒风中。

后来豆瓣上评分很不错,给予了这片优点的肯定。但缺点却被掩盖了,至少这片很多人说看不懂,其实并不难懂,稍微有一定观影经验的人,都能在最后看懂和知晓其套路,玩的并不高明,而且叙事稍显混乱。其实是导演的故作姿态而已。说白了只满足一部分人自得其乐的小雅,实则是大俗。特别是这种需要依靠市场收取回报的大投资,这样自我其实是不负责的表现。至少在电影里看不到导演对市场的压力,不要你媚俗,但你必须雅俗共赏。

其实这种过于文艺的不成熟的伪史诗调调,适合拍个小众的文艺片效果最好。程耳因为《边境风云》的不错表现,赢得华谊等公司的大投资给他发挥,可惜把信任当任性,强行文艺,片中只看到自恋的飘逸,过度自信和没有能力驾驭的野心。浪费了这么好的资源和阵容。再好的摄影也掩盖不了故作姿态导致叙事的乏味,哪怕所谓最后的串联前情的反转,也没有太多让我这样的老油条有意外亮眼的地方。

同样多线叙事的《疯狂石头》《心迷宫》还是小成本,都比这片讲得有趣,清晰和有味。程耳犯了中二文艺青年的致命问题,就是太自恋。牛逼如同类题材《教父2》《低俗小说》都是装B于无形。故事线交叉讲得通俗易懂,又让内行赞叹不已。牛B在人们心里而不是眼里,他想变大咖导演,还是先学会大导们如何节制自己的个性帮老板赚钱,再来学如何提升逼格的。

有些人说《罗曼蒂克消亡史》有《低俗小说》的神韵,为啥那么多人不喜欢呢。因为低俗小说是借用底层的低视角讲述故事,各种粗口和市井人物的行为是接地气的,在现实的故事穿插荒诞来讲述,让普通观众有代入感。而《罗曼蒂克消亡史》是刻意拔高视角,一来就用刻画史诗的俯瞰视野来给大家展现,给普通观众就有了疏离感。而且《低俗小说》里分段出现的各色人物,直接都有故事链接,有前后左右的联系交代,但《罗曼蒂克》的有些人物是和故事可以单独存在的,比如霍思燕两口子最后出来就是摆了个造型,你可以说对人物心理有影响,但这段拿掉也不影响整体剧情发展。特别是借袁泉的口说出是给下世纪电影的台词,就太跳戏了,大家都知道这是导演的自白,而且对普通观众相当不友好,看不懂是你的事,跟他没关系。所以你不重视观众,观众也懒得理你,直接抬屁股走人就是对你的最好回答。

全片最假的就是一个上海大佬,一口京腔。一个日本人来了上海多年,都入乡随俗学会了上海方言。很难相信那个龙蛇争霸的年代,一个外地人不学会本地市井俚语,怎么在上海混得开,而且做到老大。另外正值抗战期间,局势紧张敌我分明,即使日本人在上海多年成了亲戚,碍于当时的混乱时局造成他的身份敏感,也不可能参与黑帮高层的秘密任务。

强行安排这样一个日本人角色,貌似增添了戏剧性和故事张力,但非常不合理。何况最后铺垫了一大圈,最后这个身份也并没有给整片带来释放性的快感。作为家族性复仇稍显故作矫情,作为民族性复仇,全片从头到尾也没有达到这样一个高度,更何谈那时诡谲风云,乱世弄人的宿命感,让观者压抑两小时的心情得到疏解,光有史诗的野心,却没有史诗的表现,也不怪会有观众骂除了摄影和画面,烂得一无是处。

希望这次的票房失利让程耳有所反省和重新定位,对他在影片中的优秀部分还是给予肯定,还是继续给予期待,但就怕这次的失败,会让投资商望而却步,让他难有重新再有机会展现他与其他导演的不同气质。

这些经典的科幻片一定有你没看过的!

上一篇

这些经典的科幻片一定有你没看过的! 这些经典的科幻片一定有你没看过的!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下一篇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