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1980年进军好莱坞,去美国拍摄《杀手壕》,上映后,票房虽然不错,口碑却很平平,美国观众希望看到的是李小龙勇猛强悍、拳拳到肉作风,但成龙的风格却是诙谐调皮,动作犹如杂耍一般,似乎并不合美国观众的胃口。这是一部美国电影,但没有成功。
1981年,嘉禾出资的美国电影《炮弹飞车》,1984年,出演的《炮弹飞车续集》,影片讲述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赛车手参加一场非法的赛车的故事,这2部电影也没有成功打入好莱坞。
1985年,拍摄了《威龙猛探》,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没有成功打开美国市场。
一系列电影都票房失利,令成龙要相隔多年才再闯好莱坞。而真正令成龙打入国际市场是1994年拍摄的《红番区》,在美国上映时创下高票房纪录。《红番区》是成龙电影转向国际化的一个标志。该片不仅奠定了成龙在国际上的地位,更是成龙成功打入美国主流电影市场的里程碑之作,影片里激烈的街道追逐是之前的港片里所不常见的。该片讲述的是香港警察马汉强在美国纽约勇斗黑帮的故事。1996年,成龙和唐季礼因该部电影获得了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奖。进而为接下来的第一部进入好莱坞的电影打下了基础。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成龙再度与美国导演和演员合作,拍摄了系列影片《尖峰时刻》。《尖峰时刻》(香港译:火拼时速rush hour),这次影片的票房和口碑获得了双赢,他因此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和签名,成为继李小龙之后美国观众最喜爱的华裔电影明星,亦获得极高的票房,登上《时代》杂志,终而奠定今日在国际的地位。《尖峰时刻》系列是他的代表作,总计《尖峰时刻》系列三部在北美累积票房超过5亿美元、全球累积8亿3千5百万美元;目前为止,尚没有其他亚洲演员领衔主演的电影能在国际达到同等成绩。
如今成龙已经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和神话,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戏童一跃成为今日尽人皆知,家喻户晓的国际巨星,实属不易。“故事比打斗更重要,我希望赋予电影某种社会意义,这是我应尽的社会责任。”坚持个性特色,吸收外来文化精髓,赋予武打片社会意义,或许这正是成龙好莱坞之路成功的秘诀。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