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编剧-顾小白
顾小白,知名编剧。
2010年参与张艺谋导演新戏《山楂树之恋》的电影创作。电影编剧处女作《红色康拜因》(蔡尚君导演)获第十二届釜山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及希腊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亚历山大奖。代表作有《人山人海》《红色康拜因》等。
来源:云莱坞·中国新编剧第一场周赛
2017年01月02日采访
云莱坞:首先您作为我们的首期评委,对于中国新编剧大赛有什么想说的,能简单分享一下吗?
顾小白:我目前看了第一场周赛的八个剧本,并且见了这些作者,跟他们更深入地沟通创意起源和想法后,个人觉得还是挺惊喜的。之前也参加过很多类似比赛,有选拔编剧的,也有选拔导演的。这是我接触过的类型最广泛的一次。以往的比赛、以及现在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我觉得就是类型化的狭窄。
另外这次特别惊喜的是发现这些年轻的编剧,他们的很多想法已经比较深入了。包括类型上有魔幻、科幻,也有惊悚、悬疑,还有喜剧、爱情……而且基本上每个人的主题都比我想象中要复杂、深入。我觉得他们未来都会走得比较深远。如果说云莱坞举办的这个比赛能对行业有帮助的话,这一点是最大的。
云莱坞:对这次入围及冠军作品,以及对当今类型片的理想状态您怎么看?
顾小白:《超脑》这个剧本如果后期完善得更类型化,我觉得它不会是传统意义上要做的科幻大片。比如在好莱坞,能找到一种电影,它可能制作规模没那么大,但是口碑和票房上都能取得很大成绩。大概去年有一个好莱坞的恐怖片,叫《招魂》。还有一个叫《潜伏》。表面上是恐怖片,但最后它的主题是讲人怎么面对自己的责任,怎么面对亲情,家庭回归的故事。但是它以非常类型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该吓人的时候非常吓人,节奏的密度包括场景的选择也都高度地凝缩,并不只是花很多钱去做特效的电影。所以对《超脑》这个题材,我觉得未来如果能产生一部这样有所谓的科幻外衣,里边有惊悚、有悬疑,但观众看完之后会对自己所处的生活和境遇有一定程度的反思也好,我觉得这种才是类型电影能达到的最高的程度。如果导演和编剧在主题上,在人的探讨上还是为了技术服务的话,可能电影未来真的会死。但是我自我感觉是这个是不可能的,怎么能让电影不死,就是需要创作者不断的逼迫自己去挖掘新意,然后在既有的类型里你怎么去创新,或者是在创造什么新的类型。
云莱坞:所以您认可的是从人性出发的电影,而并不是针对某种题材有特别偏好?
顾小白:对,一是人性,二是你对世界的态度是什么。所以类型不重要。我们老爱拿李安举例子,他武侠也拍,科幻也拍,《绿巨人》也拍,张爱玲他也拍,但是他表达的主题是永远是最核心的--对人的理解,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所以,他可以把任何类型都做得很精彩。因为他热爱的不是李慕白怎么打,不是绿巨人怎么变身……而是他们到底承载了什么。所以我现在给年轻编剧最大的建议就是,你一定要找到你写这个类型最初的激情点到底是什么。但又不要只停留在那个激情点上,你要去把它挖得更深一点。否则好像一开始很有热情,做着做着就变成为一个起点不断绣花、描眉,但那到底是不是你想要的,可能后来就迷失了。
云莱坞:今天在座的八位选手整体年龄还是偏年轻的,您怎么看待整个编剧行业越来越年轻化的状况?
顾小白:我觉得这很正常,因为我也是20多岁开始写东西、做编剧。现在很多主流的编剧比如束焕,包括以前年纪很大的刘恒老师、邹静之老师,他们也是很年轻的时候就在写剧本了,因为电影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很主流的艺术商品,它针对的受众也是偏年轻的。所以年轻人更了解这个产品的受众喜欢什么,这是天然自带的。但如果真想成为一名独特的职业编剧,我觉得还是两个建议:第一就是不要怕吃苦,要大量地写,不断写,不断推翻重来。不要觉得我这个想法已经很好了,修修补补就能成为一个好作品。这也是为什么史蒂芬·金、村上春树那么牛的原因。
另一个就是不能光看电影,当然阅片量很重要,但其实更重要的是你要大量的去看真正的经典文学,比如说哲学、心理学。还有你每天跟自我的对话是什么,那才是真正让一个作品既有深刻性,又好看的关键。也就是说,你必须是一个兼容并蓄的作者,否则,你只会把一个段子写好,但未来很难定义为一个专业的、有深度的作家。
云莱坞:您觉得“云莱坞·中国新编剧”跟以往类似选拔活动不同的地方在哪?
顾小白:第一,它的入选的作品量确实是我见到最大的。
第二,它每周从八个里边选出来一个,第二周再选、季选、年选,这个类似大淘沙的选拔方式是我之前接触过所有的不管是创投还是各种评选都没有过的。首先在体量上,中国新编剧就是他们的很多很多倍。肯定,这个基数越大,能脱颖而出的作品优秀程度就越到位。换句话说,以往的选拔,包括我参加过很多电影节的创投,还有类似导演协会等,更多地有些偏于形式主义,停留在宣传方面,或者说只是为了打品牌,而没有真的务实去选出优秀的作品来。这一点上,我觉得云莱坞有这个平台和巨大根基,是别的环境所无法取代的。
可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的诞生出既满足市场需要,又很独特的作品吧。
云莱坞:您对一些非科班出身的编剧,有什么好建议呢?让他们能够更专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顾小白:我本身就是非科班出身,我是学工科的。但为什么坚持了这么多年,还是因为做了自己热爱的职业。这很幸运。对这些年轻编剧要说的就是,第一你要回头先问自己是否真的热爱电影、热爱做编剧,而不是只靠一个浮光掠影的诱惑力。
云莱坞:那是一种初心是吗?
顾小白:对,其实初心这个词现在说得比较烂了,但我觉得初心是什么?就是你回头想小时候在电影院、在录像厅里看到的那些电影、那些细节对自己人生的震撼,甚至改变。要回头再想那个东西是否还在。好多所谓的编剧,甚至大牌,后来慢慢把它变成了特别机械的工作、职业了。激情不断消耗,你也不愿意再去看电影,不愿意再看书。但是这个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也是一个艺术品,每天扪心自问特别重要。
云莱坞:那但梦想照不进现实的时候呢?比如我写的东西自己非常认可的,但是因为市场上、或是整体的营销策略等因素干扰,作品往往没人赏识的时候怎么办?
顾小白:这个时代是社交网络的时代,各种平台、各种空间给创作者的机会其实非常多。我个人觉得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可能写一个两个没被认可,但如果你真的有这个才华和天赋,在这个时代不会被埋没的。关键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云莱坞:是什么契机让您愿意来做这次大赛的评委?
顾小白:首先我跟云莱坞吴又是特别好的朋友,他其实一开始说要创立这个平台的时候,我和周边的朋友还都有点质疑。因为它不像别的网络应用是面向普通人的,而是偏业内的,不容易变成一个大众话题,觉得太理想化。但后来当这个产品做出来后,我也下载了,基本每天都会上去看里边各种各样的剧本梗概,很多推送第一时间就会看。它们经常会带给我很多惊喜。有时候,甚至会反过来让我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有创造力和有激情了。因为云莱坞上很多作品确实有很强大的生命力。
虽然现在创办时间很短,但据我所知,已经有很多平台作品被影视公司买走,有的在创作阶段,有的可能要拍摄。它的增速是非常快的,反过来有时候我在想,它虽然是一个平台,但是它的激情、创造力和生命力,对于整个内地电影行业,不管是编剧,还是导演,还是电影公司,都是值得学习的。
云莱坞:最后给我们落选的编剧们打打气吧!
顾小白:其实无所谓第一,今天选出的周冠军,只是说在创新性、或者说拓展空间上会更强。但其实剩下的剧本同样有很大空间。不要因为名次的原因就放弃完善和深挖。其实,我觉得电影和文学作品最重要的还是你的表达和立意。如果把这个找准了,再去丰富里边的细节,它都会像一棵小禾苗一样,最后长成为参天大树。
再次感谢顾小白先生。
关注中国新编剧,报名关注公众号: xinbianju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