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
《歌声的翅膀》引入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混龄”,这使得节目中孩子的状态都显得松弛、愉悦,善于沟通和阐述自己的想法。另外,弘扬中国传统戏剧、民族、儿歌文化也是节目的初衷之一。
“我好羡慕他,这眼神、表情可能我曾经也有……”这是一位网友在微博热搜#歌声的翅膀#下的留言。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总能一下子击中许多人的心弦。
《歌声的翅膀》这是国内电视屏幕中首档原创少儿民歌成长音乐真人秀。孙楠、伊能静、阎维文以及儿童教育专家兰海一起担任辅导员。
第一期节目里,孩子们献上了他们令人赞叹的演唱,尤其是一曲梅派代表作品《梨花颂》震惊全场的王泓翔,一下让拿着遥控器不知所往的观众们提起了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组对针对孩子的电视节目慎之又慎,并没有采用常见的嬉笑、闹腾的娱乐内容,而是成年人都老老实实做观众,认真地和孩子们沟通,彼此倾听,这样做的交流效果各位观众也都见到了。
“混龄”登场,懂得给孩子最合适的音乐启蒙
节目组在细节上有许多新的尝试和巧思,譬如说第一期节目里3个孩子是“10岁+”,另外的孩子更小一些。这在儿童教育中被称为“混龄”,而非传统音乐比赛那样的“年龄组”。
“混龄”其实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蒙特梭利学校,幼儿园、小学都会采取混龄,让不同的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学习,俗话说“大带小”,更有利于孩子们彼此之间学习、引导。
我们知道,音乐文化教育更是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教育学家Stephan Ronner 说,“音乐是人的一种基础能力,每一个人都需要去发现它,把它作为能调整自己生活的一个力量。让这些基于音乐规律的生命过程跳动起来。这包括时间过程、生活节奏、比例、步奏、和谐的合作、规律和变化。”
实际上节目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些孩子的状态,无论是2岁的宝宝,还是14岁的大男孩,他们都显得松弛,愉悦,善于沟通和阐述自己的想法。
不要低估孩子的热情和成熟
其实孩子的电视节目特别难做,这时候就要考验节目组的设计功力,如何通过情节推动剧情,而不是硬把你按在观众席上。
《歌声的翅膀》“时光机”和“时空胶囊”的概念就是个不错的办法,让观众通过一幅孩子的画作,来猜想这个孩子的性格、状态,包括歌唱的内容等等。
此外,通过一段视频可以看见孩子身后的原生家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这些所有家长都好奇的问题。这样的方式给孩子和家长建立了一个互相了解的平台。
王泓翔的画作里没有出现父母,而短片里,我们发现原来他有一个“一粒米饭都不能浪费”的严厉父亲。
如何教育孩子, 各家有各家的思路,但孩子要成才,在中国人传统的方式里,似乎道路都是相似的,不下少年功,哪来青云梯?
令人惊讶的是,王泓翔这精湛的表演竟然是“偷学”的,“我爸认为我就是三分钟热度的小孩,不吃苦的。”
其实有时候成年人总是低估孩子的热情和成熟,王泓翔说得特别清晰,“我特别想找我的狗出去玩,但他不让,没办法,我就先听他的话吧,以后再玩呗。”至于他自己钟情的京剧,你不用教他也会偷着学。
王泓翔
传统民歌的文化魅力,孩子们自然会被吸引
实际上,弘扬中国传统戏剧、民族、儿歌文化也是《歌声的翅膀》节目的初衷之一。一首《山路十八弯》,让大家记住了来自于马来西亚的第四代华裔谢淑恩,一个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小姑娘,却选了一首湖北鄂西的土家族民歌,这个反差很有玩味。
我们既看到海外孩子那样松弛自我有主见的模样,传统民歌里蕴含的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孩子的“文化基因”产生的共振。
不知道你注意没有,谢淑恩登场之后一直提到“我的祖国”,并且她的父母、爷爷奶奶都能够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谢淑恩说,“虽然我没有去过,通过唱歌,我会去想象那些地方…… ”。
谢淑恩
14岁的登曾多吉,他的歌声令人沉静、感动,那份力量远超过了他的年龄。他用空灵的嗓音演绎《在那东山顶上》这首民歌,当他说到,“整个人趴在地上,用手摸,牦牛经过,石头会掉下来,会砸到妈妈……我挖得不好,一天一个都挖不倒……”时,相信很多观众都被这个懂事的孩子所打动。
登曾多吉
有时候孩子们对父母的感情未必能够说得清,但一首歌就让我们的心和他们交融在一起,这正是《歌声的翅膀》这股电视节目清流带来的启发和感动吧。
欢迎关注“看电视”!
深度行业透视、独到客观评论、新鲜内幕资讯
广电行业、文娱产业资深媒体人运营打理
看电视,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见识的内容行业自媒体。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