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陌生人,从相识到暧昧,从相恋到走进世俗婚姻,要讲多少废话?要相互吐槽多少次?要彼此放弃又辗转反侧夜不能昧几个回合?要被身边的朋友劝离又劝和多少次?答案都在张志明与余春娇的故事里。
张志明与余春娇,基本就是中国当下年轻人的一部爱情写实。这个已经被电影圈称之为香港电影四大经典系列之一的故事,却是导演彭浩翔与太太赌气的结果。
在这之前,彭浩翔已经拍过《公主复仇记》《伊莎贝拉》《破事儿》等影片,也获得过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一切向好。一天,当制片人的太太问他:“为什么你拍的电影都是爱情的阴暗面,从来没讲过爱情是如何形成的?是你自己偏向于拍这一面,还是你只会拍这一面?”太太这番话,被彭浩翔视作一种挑衅。为了证明两种电影他都会拍,他决定拍一部从暧昧状态开始的爱情电影。
于是乎,2010年,观众看到了那部从头到尾都在大厦背巷抽烟和瞎聊的《志明与春娇》。
《志明与春娇》由于太港、太琐碎,票房一败涂地。对于这个结果,彭浩翔想得开:“因为这其实是一个很低成本的电影,只拍了15天,大家都像在玩儿一样。”但第一部拍完了,主演余文乐和杨千嬅还没过足瘾,怂恿彭浩翔拍续集。“我当时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一般都是老板觉得电影卖钱才会拍续集嘛,哪有电影不卖钱,我们自己还去找老板说要拍续道的道理?”
但他还是去了。他说给老板听的道理是:“一般的续集都面临一个问题,它们很难超越第一部,不管票房还是口碑。但我们没有这个压力,因为我们第一部的票房就已经很不好了,所以我们就很容易就超越。”老板无奈。
于是乎,2012年,观众又看到了那部张志明北上变“渣男”的《春娇与志明》。
没想到,《春娇与志明》的票房和口碑都比第一部好很多,老板很高兴,叫彭浩翔赶快拍第三部。这下他的压力大了,不知道这对小情侣的故事接下来该往哪里走,思来想去,一晃就过了5年。
2017年,《春娇救志明》,两个凡人的爱情继续上路。
“好玩儿的事情要花很长时间去发现”
刘阳:从第一部《志明到春娇》到今天这部《春娇救志明》,两位主角的心态和关系一直在变,您自己也随着他们有所变化吗?
彭浩翔:我觉得也有吧。因为不同年代的创作有不同的心态在里面,这一部的节奏会变得更快一点。为了写第三集,我重看了很多遍第二集。我发现我过去控制节奏的方式好像不太理想,我还没有完全掌控好节奏,所以这一部的时候我在很用心地调整节奏,花很多心思去改。改了很多遍,微调很多小的事情,希望每一个点都更紧密一点,到后来剧组里很多同事都看不出来到底改了哪里。
刘阳:《春娇救志明》里的笑点都是生活里特别真实和琐碎的细节,这些笑点都是你自己发现和搜集的吗?
彭浩翔:很多时候都是从生活里出发,我经常碰到一个小事情就会想很久,把它变成电影里的情节。当然,生活里当下遇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可能觉得本来没这么有趣,但后来回想起来,也许觉得某一个很小的点有趣,我们就把这个有趣的点放大,让它跟其他有趣的点联系起来,让故事变得越来越有趣。这个要花很长时间去发现。
打个比方,我做过一个很无聊的事情。《春娇救志明》里有一个拍大便的摄影师,那其实是我自己拍的照片,我拍了两年时间,每天都拍。但我当时拍这个不是为了放在这个电影里,我真的只是在想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会记得自己过去很多东西,但是没有人留意你身体每天排出的这部分,从来没有人记录过。我拍了好多照片,但是完全不知道拍了用来干什么。有时候我可能一个月没回公司,一回来就拿出一背包这样的照片来,让我的助理帮忙整理这些照片的时间。这件事被很多人都骂过,包括我太太也觉得我无聊,觉得我在浪费大家的时间。但后来我写剧本的时候突然想到我可以把这个情节加到电影里,你看这个东西真的没有浪费,连那本照片册都用成道具了,那真的是我的照片册。
很多时候你猜不到到底从哪里可以找到好玩的事情,从哪里可以找到创作的灵感,就是靠一点一点积累的。
刘阳:生活里有很多事,可能我们经历的时候感觉不到它的戏剧性,但可能放到银幕上,看的时候就会觉得真的有戏剧化的间离感,有笑点在里面。你在创作中有这种感受吗?
彭浩翔:有啊。我常常在经历一个事情的时候思考这个事情在我生命里代表什么。打个比方,第一集里春娇在茶餐厅陪朋友等人那一段,就是我刚刚跟我太太拍拖的时候发生的事。有一天晚上我约她,她说她在茶餐厅陪朋友等一个男生,我去到那里听她们说了一分钟就发现这个男生并不会出现。但我好奇的是,我太太跟她的这些朋友都是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很聪明的女生,为什么却没发现这个男生根本不会出现呢?我一直在想这个事情代表着什么,我想这代表着再聪明的人,在恋爱关系里也有盲点,只要碰到这个盲点,再聪明的人也没法看出答案。男女生看事情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很多我们现实生活中碰到的事情也不是很戏剧化的,也不是很好玩的,但当你找到这个原点,找到它到底象征什么,你就可以把它放大,变成一个喜剧。
“余春娇的性格里有一部分是我自己”
刘阳:你觉得张志明和余春娇是很典型的男人和女人吗?
彭浩翔:也可以这样说。或者说他们是典型的某一类型,但也不是所有女生都这样,但男生大部分都是这样,总有点长不大的样子,只是程度的不一样吧。
刘阳:春娇的心理非常微妙,很多观众看完会觉得自己平时就是这么想事情、就是这么说话的,作为一位男性导演,您是怎么把握女性的心理活动的?
彭浩翔:好多人都觉得我是张志明,我也确实会把我的很多心理活动投射在他身上,但同一时间,我考虑问题的方式其实蛮像女生的。我对事情的想法其实更像余春娇,所以余春娇性格里有一部分是我自己。
刘阳:第一集里探讨两个人的暧昧阶段;第二集里两个人的感情出现了问题,甚至还有过放弃;第三集再回过头来探讨两个人究竟应该怎么相处。就像电影里说的,探寻两个人的相处模式比寻找UFO还要难。那可不可以理解为,你对这种相处模式的探寻,不仅局限于恋人之间,也涉及普通人之间?
彭浩翔:其实也可以这样说。但是一般来说,普通关系中的两个人相处,相处不来大家就不当朋友就好了,但情侣不一样,经常有一些情侣都会想要改变对方,想把对方改变成你想要的人,我觉得这就是懊恼的开始。
刘阳:所以你觉得最好的相处模式是什么?
彭浩翔:不要尝试改变对方。你在跟这个人相处之前,不要纪想只要我跟他在一起,他就会怎样怎样,要是你现在看到他的大部分你都不能接受,你就要明白哪怕你跟他拍拖3年之后,他还会是这个样子,你要问自己现在的他你到底是不是可以接受。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自助餐一定要按规矩吃,那还叫什么自助餐?”
刘阳:有人说春娇和志明的状态反映的是香港人在内地的状态,尤其是这个系列的第二集《春娇与志明》上映后,有的影评人认为志明在北京工作的心态就好像香港电影人在内地,内地的市场好、能赚钱,但离乡背景,心里却有些不甘愿。这确实是你的隐喻吗?
彭浩翔:我没有这个想法,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总是这么解读。我觉得这样的背景设置其实很正常,张志明是做广告的,广告的大客户在哪里就要在哪里发展,跟他出生在哪里没有关系。就好像如果你是一个美国人,不管你出生在中部还是哪里,只要你想做电影,你就还是要去洛杉矶。我觉得没有必要用太过复杂的想法去分析这种事情。
刘阳:但确实有一个明显的现象,这些年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片中,与内地相关的内容或角色的嵌入往往显得有些生硬,而《春娇与志明》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几乎可以看到两地的生活的无缝交融,这在创作中是怎么具体实现的?
彭浩翔:我觉得这可能跟每一部电影的主创到底怎么写剧本有关系,不能拿一个剧本就随便加几个内地演员的角色进去。其实即使增加的不是内地演员的角色,只要剧本里的某个角色要换演员,也应该按照这个演员来相应地调整剧本,因为同一个角色让不同的演员来演,出来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过去很多合拍片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进行这种调整,都是硬绑绑地把一个内地角色或者演员插进去,但其实这个角色或者演员并不适合以内地身份出现,整个电影就都会变得很奇怪。其实为了如果让整个故事的设置看起来更舒服一点,在拍《春娇与志明》的时候我也花了很长时间去想,地点到底要设定在哪里、故事到底要怎么说。
刘阳:这部《春娇救志明》里有外星人、有UFO,是因为你对科幻的题材有特别的兴趣吗?
彭浩翔:我小时候跟爸妈去吃自助餐,常常被他们骂。他们说,吃自助餐一定要从前菜到主菜,再到甜点,我就问这个规矩是谁定的,要是自助餐一定要我们按照规矩吃,那就不应该叫自助餐啊,自助餐最好的地方不就是什么都可以夹一点吗?为什么顺序不能改?
同样的道理,大家很喜欢用类型片去区分很多电影,但我想问,为什么爱情片不能有恐怖故事?为什么浪漫喜剧不能有UFO出现?就像自助餐一样,为什么类型不能混搭?我觉得类型片的定式是可以被打破的,只要符合剧情,这些东西都能改。我又喜欢恐怖片、又喜欢科幻片、又喜欢浪漫爱情喜剧……我什么都喜欢,为什么我不要什么都来一点点呢?这是我自己觉得好玩的地方。
当然一开始要花时间去说服投资方和其他人来这么做,后来合作久了,大家慢慢就明白我的意思了。就好像这一部《春娇救志明》,大家第一次读剧本的时候,我一直很好奇大家念到外星人那一段的反应是什么,但是我发现他们一点反应都没有,他们一点都不觉得奇怪,我觉得这样很好,大家已经接受了这样的节奏。
刘阳:可能也有其他创作者想过要混搭,但是要真正混搭到让人觉得没有违和感,其实很难很难。
彭浩翔:对啊,混搭的意思不是随便加一堆东西进来。
刘阳:就好像这部片里面的怪兽,如果你把特效做得特别好,可能就没有那个效果了,反而是现在这样做得像B级片的特效,大家就明白这真的就是小朋友在讲故事,是在搞怪好玩。
彭浩翔:对对对,就是这样。
“不是香港导演变化了,是资本市场太好了”
刘阳:有人说,这几年内地电影市场发展太快,很多香港导演到了内地就开始为了赚钱拍烂片,香港导演都学坏了,你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彭浩翔: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公平。当然这种说法也有对的地方,就在于我不反对说有的香港导演的影片是拍烂了,但是并不是香港导演到内地市场学坏了,而是因为现在资本市场太好了,大部分导演都学坏了。我觉得拍烂片的导演不只是香港导演,内地、香港、台湾的不少导演都在为了钱,完全不管故事,拍出一些连自己都不知道在讲什么的故事。这不仅发生在香港导演身上。
刘阳:你觉得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彭浩翔:我觉得资本市场太好,钱不停地涌进来,谁都想赚钱。其实想故事、写剧本、筹备项目,这种事情是最痛苦的,也最漫长,是自己跟自己的斗争。但是很多时候,只要资本出现了,就没人能保持耐心了。当然你也想拍一个又卖座又叫好的电影,但这是要花时间的。而对大家来说,连投资方都不愿意花时间,我还跟自己较什么劲呢?过去我可能要用3年才能拍出一个电影,但是现在我用3年可以拍3个电影,哪怕你觉得不好,但我可以用同样的时间赚到3倍的钱。这就是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好多导演都在拍自己水准以下的电影。
刘阳:过去我们都说香港电影的工业水平和人才储备比内地好很多,你觉得 现在这个差别还大吗?
彭浩翔:我觉得现在没什么差距,坦白讲,反而是因为内地市场太好,现在这里的资源可以允许大家尝试做很多实验,可以训练出不同的人。我现在常常想,过去香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才?是因为那时候香港的资本市场没这么好,大家愿意在一个岗位,慢慢把这个岗位做好,慢慢培养出自己的能力。但现在的内地市场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太多,每一个岗位上的人,哪怕你只做过一次,哪怕你只在一部成功的电影里做过一个小的岗位,你可能根本连自己原来岗位的工作都还没弄懂,都会被提拔到一个你根本不能胜任的地方。好像谁都可以当导演,美术师马上当导演、摄影师马上当导演、演员马上当导演……这时候你就发现,你没办法跟这个已经当了导演的美术师说:“其实你的美术才刚刚起步,你还要花时间在这个事情上慢慢搞懂这个东西。”他根本没空跟你聊这个,因为可能已经有好几个基金在后面追着他了。当然这对他个人来说,收入多了,但是对他的整个艺术生涯来说,真的是好事吗?不是!他反而没法成长了。这就了像一个农场种了很多水果,但是所有水果都还没熟,刚长出来就要马上被收割了。
后记:
志明像个孩子,志明爱玩儿,志明缺点儿责任感。
春娇是个大人,春娇想要安稳的生活,春娇渴望被人疼。
这是现实生活中最最寻常的男女关系。两个人差一点就走丢了,但没关系,悬崖勒马,春娇救了志明。志明长大了,两个人相守下去。
然后呢?
然后志明和春娇还会继续吵吵闹闹、分分合合,就像每一对身处爱情中的男女一样。种种日常生活中的鸡零狗碎,恰恰是彭浩翔的“鬼马”机灵。
他是长不大的张志明,他也是万般纠结的余春娇。他教春娇救了志明,也就是他心里的自己救了自己。彭浩翔长大了。这个鬼马变乖了。(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 刘阳)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