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李路(左一)、演员李建义在拍摄现场。
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火到超出想象。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大获成功,离不开其中每一位演员的倾情演绎。“老戏骨”如张丰毅、侯勇、吴刚、张志坚、李建义,中生代演员如陆毅、柯蓝,浙江籍演员陶慧敏,都把人物呈现得立体、鲜活。不管是一心只关注GDP的耿直书记李达康,深沉、老辣的高育良,还是谨慎、正直的季昌明,圆滑逢迎的公安厅长祁同伟,这些多面的角色,为那些总是“面瘫”的小鲜肉献上了一本演技教科书。
这两天,“老戏骨”们接受采访、筹拍新戏,繁忙程度直追一线大咖。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季昌明的饰演者李建义,他眼下是华策影视集团的签约演员,正在上海筹拍新戏,接下去也有不少影视剧片约来找他。仿佛这才是“老戏骨”们在市场上应该受到的尊重。现在,大家终于认识到:有演技的老戏骨们,才是最珍贵的宝石。
真实接地气
老戏骨出彩表演获赞
很少有作品会像《人民的名义》一样,让观众在翻查演员表的时候,时常有种“恍然大悟”之感。
比如剧中喜怒不形于色的“高育良”,竟然还演过《大明王朝1566》里嚣张跋扈的“小阁老”;谨慎、正直的“季昌明”,竟然是《天下第一》里阴险狡诈、权倾朝野的东厂太监曹正淳;人气最高的“达康书记”,演过《潜伏》里城府极深的陆桥山,还有《铁人》里的正面人物王进喜;更多人想不到的是,祁同伟的太太,“梁璐”的饰演者陶慧敏,是89版红楼梦里的黛玉,也是楚楚可怜的“小白菜”。
拍摄现场,大家一起讨论剧本。
这两天,过去有点“默默无闻”的李建义,感受到了“超级明星”待遇。走在街上,隔三差五就有人亲切地喊他一声“季检察长”。因为,观众记住的是他演的人物——《人民的名义》里的检察长季昌明,而不是他李建义本人——这恰恰说明,作为一个演员,这个角色演到观众心坎里去了。
真正的演员,是隐于角色身后的,他们让观众记住了角色,忘记了本人。这背后,需要演员们“忘掉”自己,也需要他们“进入”角色。导演李路说:“他们都想把自己的角色塑造得有光彩,都会偷着做功课,你根本看不见他们做功课,来了之后已经设计完了,全是高手。我常常说,你怎么这么演,惊着我了,你设计过了,是吧?”
李建义说,他在进入一个角色之前,都会仔细研读剧本,角色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这场戏在整个戏中起到的作用,他都会写下来。因为只有这样,才知道用什么“态度”来演绎:“比如第一场开会的戏,季昌明的表演就要求‘谨慎’。丁义珍跑了,到底是谁放走的?我的眼神没有看别人,但是余光时刻都在观察着每一个人。同时我的表演也是中性的,这样给观众留下一个悬念,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人民的名义》能成功,除了有天时、地利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人和’,它离不开大家共同的努力。”李建义说,前几天他特地给导演李路发了短信,夸奖李路有组织力、亲和力、性格魅力,建立起了一支特别好的团队。在这个团队里,从张丰毅到陆毅,不管是一线还是非一线,没有人端着明星架子,也不存在谁跟谁“飙戏”的情况,每个人都一门心思想把人物塑造出彩。后辈向前辈虚心求教,前辈也乐于倾囊相授,气氛特别融洽。
饰演高育良的演员张志坚也说,团队的目标一致:“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这么多年烂戏太多,好题材、好剧本太少,所以非常难得碰到这么一个题材,有这么多好演员共同去做一件事。我们只有一个目标,想告诉观众,这是一部好作品,这是一个好团队。”
为了演好高育良,张志坚做了不少准备:“剧中服装大多都是我自己的。我生活中没那么老气的衣服,还专门和太太去逛商场。剧中常穿的一件干部服,就是在商场看到的。那个是羊绒加薄棉的面料,很符合人物的身份,质感很好,价格也不便宜,七八千块,我就买下了。还有眼镜,其实剧组给我准备了七八副备选,但毕竟经费有限,高育良是个学者型的官员,眼镜还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具,我选了很久,后来自己添置了一副比较贵的。”
张丰毅、李路、吴刚。
为了打破以往的形象,饰演“达康书记”的吴刚还在发型上“大动手脚”,从背头到分头到寸头,一种一种去试,最后确定了寸头。“对于演员来说,从化妆开始就是进入角色的创作过程,我一睁开眼能够感受到这个人物已经有了,不再是吴刚了,我心里就踏实了。”
梁璐的饰演者陶慧敏说,能与经历相似、年龄相近、实力旗鼓相当的演员对戏,她觉得相当过瘾。“在演员们的实力演绎下,所有角色都有善恶悲喜的一面,人物更加饱满。观众喜欢我们,说明观众的鉴赏能力很强。”
如果说,一个文艺作品的“深度”能够决定它的高度,那么演员的“态度”,恰恰决定了人物能不能进入观众的心里。在《人民的名义》的群像表演中,有些人的表演尽管极其短暂,却依然光芒四射。
不靠小鲜肉
让观众找到情感投射
近40位“老戏骨”献上了精湛的表演,但由于预算紧张,不少演员甚至自降身价参演。这些“老戏骨”的总片酬加起来,还请不起眼下一个当红偶像剧演员。
对此,李建义说:“在这个圈内,不少‘老戏骨’的片酬,甚至不如‘小鲜肉’的一个零头,实在太不正常了。不少‘小鲜肉’可能因为外形比较好看,会唱歌跳舞,被商业公司一包装,甚至有的人开着房车,簇拥了五六个助理就来演戏了,人家也不搭理你,不会问你怎么演戏,站位都不往那站。有些人索性找替身,除了正脸,连后脑勺都是假的。”
李建义扮演的季检察长。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丁义珍的饰演者也“吐槽”了这一现象:“你看任何电视剧,那‘小鲜肉’都是那张脸,一张面无表情的脸。而且一年还能接那么多戏,文化修养在哪儿?人物形象在哪儿?”张志坚干脆就表明了立场:“我就从来不和‘小鲜肉’对戏,给我看剧本,我看到是和‘小鲜肉’演的话我肯定推掉,给多少钱都不干。那就根本没法演。”
没有“小鲜肉”的加盟,加上担心“反腐”题材较为敏感,《人民的名义》从找投资到后期招商,曾经困难重重。
李路曾在多个场合谈论过自己找投资有多么不容易:“超过半年时间,几经反复,可能有几十家,合同签完,毁约,合同签完,又毁约……不是一个两个,是连续,可见我当时承载着多大的压力。上午签完我原本特高兴,晚上他们却告诉你,不能投。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
真正敲定的第一笔也是最大的一笔资金4000万元,来自演员高亚麟,他刚刚成立了一家新的文化公司。他投这个项目的原因很简单:周梅森和李路都是最适合表现反腐题材的人,他们能做一部好剧。他觉得,有时做一部好剧比财务投资更重要。
不过,高亚麟不是没有担心过:“说实话,我们很担心90后会不会爱看,因为没有任何‘小鲜肉’加盟。没想到年轻人喜欢这种现实主义题材。事实证明,无论80后、90后,好的东西依然是观众追寻的主流。”
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才能努力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这一次,《人民的名义》在主流观众中的热播和流行,也让人看到,好的主旋律作品是可以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小鲜肉”的容颜易逝,而深刻的思考和“老戏骨”的演技却是观众认可的。
胸有大格局
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
《人民的名义》开拍前差不多一年,李路就联系了李建义,李建义听到故事情节后的第一反应是:“哎呀,好多年没有遇到过这么好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了。”在等待《人民的名义》开机的时间里,李建义推掉了不少戏,就是怕错过这部好作品。
现在看来,李建义的判断是对的。如今,《人民的名义》几位主角的表情包、视频剪辑已经风靡了整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互联网上达到了奇妙的呼应和合流,产生了热烈的互动。
正如影视评论人杨文山说的那样:“年轻观众不再用一种苦大仇深、正襟危坐的姿态去欣赏正剧,相反,他们用一种轻盈的方式来挖掘剧中的一些‘萌点’,通过再创造,形成一种次生解读文本。”
这或许恰恰是因为,《人民的名义》像一面时代的镜子,既写出了反腐百态,也将当下百姓的真实生活融汇于其中。
张志坚扮演的高育良和凯丽扮演的吴惠芬。
编剧周梅森在接受采访时说,《人民的名义》绝不是一部简单的反腐剧:“我们想要面向世界,展现一个大中国,展现目前社会各阶层,以及各种政治生态的情形。我们特别希望把这部电视剧做成一个当代的清明上河图,让大家都有代入感。”
李建义认为,《人民的名义》有其深远的启示意义:“现在的不少影视作品都是快餐式的,编剧借一个你的情节,再借一个他的故事,时代背景一变,就能写一个新的故事出来。他们不去体验生活,写不出好的现实主义作品。周梅森为了写《人民的名义》,看了一屋子素材,积累了好多年。我觉得,写出一部各个阶层老百姓都喜欢的作品,不是那么容易的,但其实也不是很难的。”
的确,纵观当下的电视节目,嬉笑怒骂的综艺节目多,虽然无害,却也无益,引人深思的深度内容少;仙侠、谍战、宫斗剧经久不衰,但格局太小,始终虚无缥缈,远离时代和现实。《人民的名义》告诉我们,一切体现时代性、人民性的文学创作,都拥有生命力和广阔空间,一些照见大时代的大格局作品有市场。
李路说:“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对人民深恶痛绝的消极腐败现象和丑恶现象,应该坚持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李建义也说:“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人民的名义》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反映时代变化,回应人民呼声,以清醒的声音警世,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了美好、看到了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