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12日,轰动美国的辛普森杀妻案发生。
6月17日,全美观众在电视上看到了难忘的镜头:
天上直升机,地上巡逻车全面出动,历经几小时找到了辛普森的白色小车。
而后,一堆警车在洛杉矶公路上展开追逐。
最终,辛普森在洛杉矶警局的“护送”下回家。
但家外已被他的支持者和围观群众挤得水泄不通。
随后,辛普森在车中与警方展开谈判。
当天晚上辛普森丢掉手枪走出车外被逮捕。
这个案件发生之后两个月,美国上映了一部电影。
题材类似,杀人 媒体。
电影的主角是一对杀人情侣,两人在3个星期内杀了52人。
但因此,却引来很多群众的拥护,甚至连媒体都要靠他俩来博收视率。
在这个电影中,暴力血腥场面众多,且人物几乎没有一个好人。
而杀人犯之一的米基,竟然还讲出一套杀人纯洁论,并怂前来采访的媒体人:
我一秒钟的纯洁,胜过你一世的谎言。
本片的编剧是昆汀塔伦蒂诺,导演是奥利弗斯通。
当时,奥利弗斯通对于昆汀剧本的改编,引起了后者不满,后来,昆汀还把自己的剧本给放了出来。
直到今天,这部片子依然存在着极大的争议。
有的人认为,片子深刻批判和讽刺了暴力,传媒。
也有人认为,这部片子极致渲染的暴力,带来了极端不好的影响。
《天生杀人狂》
由于本片上映之时遇上了辛普森案,因此,当时的审查被卡了。
那时候,MPAA将本片定位了NC-17级,即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
最后,经过一连串争取,才被定为了R级。
而这部片子,尽管有不少支持者,却也有很多不喜欢的人。
到了今天,本片依然是奥利弗斯通最为"臭名昭著"的一部电影。
故事其实主线挺简单,但却极致:
情侣米基和梅乐丽在他们的旅途中,疯狂地杀人。
每次杀人,必将留下一个活口,以讲述他们的故事。
这样的行为,让他们变得举世闻名,在全世界有了诸多的粉丝。
后半段,更是引入为了博收视率,从而疯狂地进入监狱采访这对杀手的媒体人。
而这次采访,则演变成了一场监狱暴动。
结局是离经叛道的:
米基和梅乐丽在监狱里面杀了N多人后,越狱了。
然后过上了幸福美满又逍遥自在的生活。
两人还生了几个孩子,陪着他们一起上路。
可它的拍摄风格,在当时却是先锋性的。
它融合了诸多拍摄风格。
米基和梅乐丽在桥边的结婚仪式是:
各自割破手掌,贴在一起,让血流河中。
这一段,带着血腥的唯美浪漫。
在监狱暴动中,则用跟拍镜头,插入黑白画面,呈现出纪录片风格。
大量黑白镜头和彩色镜头快速且毫无规律的结合,又让人觉得目眩不已。
媒体的访谈,电视报道的情节也融入其中。
还有动画。
MV的拍摄方式。
而一开始,梅乐丽的父母被两人杀害的情节,则用《老友记》那样的肥皂剧形式呈现。
在相应的时间点,背景中就会出现观众的笑或者“哇”之类的声音。
梅乐丽父母被杀的情节是黑暗的,表现风格是荒诞的。
父亲对梅乐丽的性侵,对于家人的言语侮辱,伴随的却是观众大笑的背景音。
父亲是在客厅直接被杀死的。
母亲则是被绑在床上烧死,梅乐丽的理由是:
<>看到我被伤害,你竟然不做为。
>在如此黑暗的基调下,这段却以“自由”为结尾。
梅乐丽和米基杀了父母后,看到了弟弟。
这时候,梅乐丽冲弟弟说出一句:“你自由了!”,然后转身离开这个家。
下一个镜头:弟弟看着姐姐和米基离去,笑了。
这个场景下,背景音则传来观众的掌声。
就此,两人的杀人之旅开启。
类似公路片,米基和梅乐丽在路上遭遇的人和事,都被诉诸暴力解决。
据米基所说,3个礼拜内,两人杀了52人。
照理来说,这样一对杀人犯,必然引来正义警察的追捕。
但正义在其中却被夸张的情节所代替。
追捕两人的警察,却是个杀了妓女的变态。
一些民众对于两人的态度,反而滋生了一种另类文化。
米基和梅乐丽反而成了这类群众的偶像。
而媒体更是推波助澜。
片中的媒体人,是由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扮演的。
为了收视率,他可以伪造节目内容。
在米基和梅乐丽被捕后,为了抓热点,他甚至丧心病狂跑到监狱里,要求独家采访。
而后半段则是本片的高潮。
钢铁侠的采访演变成了一场监狱暴动。
暴动中,警察镇压,杀人,还有媒体跟拍这个过程并做直播。
暴动的结局,是米基,梅乐丽和钢铁侠扮演的媒体人离开了监狱。
但是,杀手夫妇却告诉钢铁侠:
你也要死了,因为你的摄影机记录下了一切,我们不需要留着你来传颂我们的事迹了。
小罗伯特唐尼精湛的演技,将这个半路才出现的配角,演得癫狂至极。
看看最后赴死前,这个没有办法,只好”慷慨就义“的表演:
在奥利弗斯通独特的拍摄方式下,这个暴动及越狱的过程,就像一曲杂乱但却澎湃的交响乐,将整个节奏不断地往上拉升。
疯狂的监狱暴动
暴动之时,追捕两人的警察,却进入梅乐丽的囚室中,意图与梅乐丽发生性关系。
同时,还猥琐地承认了自己杀人的事实。
汤米李琼斯扮演的典狱长,则被拉入暴徒阵中。
再出来之时,只剩下头,被扎在一根棍子上。
场内如此,场外更是夸张。
由于监狱暴动,这档直播的收视率节节上升。
很多人都在关心着监狱里面的进展,甚至亢奋提升的荷尔蒙,并不比监狱里面弱。
在那个属于电影的魔性1994年,这部备受争议的电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说他是怪物吧,本片确实有不良的煽动性。
说他惊世骇俗吧,杀人犯最后逍遥快活的情节,放到今天也不正啊。
说他先锋吧,它的摄影和拍摄手法,确实如此。
包括昆汀后来拍摄《杀死比尔》时,也用了其中一些手法。
后来,奥利弗斯通说道这部电影:
轰动的辛普森杀妻案中,美国媒体连篇累牍地渲染案件中的明星、金钱等因素。
而这部讲述一对小情侣疯狂地杀死数十个人的影片,他想以此讨论是什么触发了社会暴力。
实际上,奥利弗斯通是反战的。
《野战排》在内的越战三部曲,就是他的态度。
其中的《天与地》,至今仍是我最喜欢的越战电影。
片中,奥利弗斯通借由越战中,一名越南女人颠沛流离的一生,讲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
这部《天与地》到今天看,依然让我感动。
同时,对于一些战争电影,他也毫不留情地给予抨击。
对于《拯救大兵瑞恩》,他认为:
<>这是一部“非常恶心”的电影,这会让民众觉得战争是合理的,杀人是正当的,这太离谱了。
>对于《珍珠港》,他觉得是在为二战唱赞歌,推崇暴力“非常荒谬”。
对于《黑鹰坠落》,他则用“精彩又恶心”来形容。
他声称:
<>在这部片子里所有的美国人都被塑造成英雄,而所有的英雄都被杀了。
为什么不提他们在索马里杀了很多人?
>可这样的奥利弗斯通,在这部极致的《天生杀人狂》中,却带来了很大胆的冲击力。
大胆并非就能让人接受。
正方的角度来说,则是通过这些荒诞的事件,对美国社会进行深刻及不留情面的批判和讽刺。
为什么这样两名杀人者,却对社会具有如此巨大的煽动性?
这样的煽动性,竟让杀人犯成为群众偶像?
而偶像的效应,又引来媒体的渲染,博取眼球。
这样的循环下去,两人的影响力却荒诞地越变越大。
这种荒诞,在小罗伯特唐尼和米基的一番对话中呈现。
小罗伯特唐尼要的是:通过米基这对杀人犯的报道,做一件电视史上的大事。
他所谓的大事,并不是找到事件背后令人深思的一面。
反而为了米基的一句话而欢呼雀跃:
<>对,我就是天生杀人狂。
>这句话,足以带来足够高的收视率。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样的表现形式,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极端影响。
评论界对于本片的严厉攻击不足为奇。
在英国本片连等级评定都没过。
但在社会中,各国警方还把本片上映后的许多命案与本片联系起来。
实际上,其中一些罪犯也承认确实受到本片影响。
我是很早的时候看的这部片。
港真,当时我看不出什么,只是觉得好看。
尤其是最后的监狱里,媒体掺和进来的那场暴动,让我看的目不转睛。
如今,我依然觉得本片好看。
但多出来的一些感受是,这部荒诞讽刺的经典,却显得邪恶。
————————————————————————————————
与其赏析电影,不如享受电影。
微信公众号:库布里克的小丑(id:joker-movie)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