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对于爱情来说,不要用一些危险的方法去考验你的另一半。这样做不仅可能会直接葬送你们的亲密关系,有时候还可
能会有性命之忧——《黑暗面》。
故事主要发生在哥伦比亚乡间一栋神秘的别墅中。
影片开场——别墅的租客,年轻的指挥家亚德里安正在家中观看一段留在相机里的视频,表情凝重,满眼悲伤。
而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这段视频是关于分手的,他的女朋友贝伦在留下简简单单几句话之后,便消失了。
随后伤心的亚德里安来到家附近的小酒馆买醉浇愁,并喝得几乎不省人事。于是酒吧女招待,年轻漂亮的法比安娜便在
当晚把他带回自己家中照顾。
接下来的情节不难猜测——两人擦出火花,上一秒还在为失去旧爱而惆怅的亚德里安迅速沉溺在了新欢的温柔中。他把
法比安娜带回家,对着镜子亲吻爱抚,之后当然顺理成章地做起了不可描述的事情。
从此男主与新欢正式过起了同居生活,一场场荷尔蒙味道十足的情欲大戏也接连上演。
而没过多久,住进别墅的法比安娜就开始遭遇一连串的怪事——先是在刷牙时听到洗手台下面有莫名其妙的声音传来;
之后在泡澡时看到浴缸里的水会自动泛起波纹;
而她换成淋浴后,结果又发现自己本来调好的温水会突然变得滚烫。
再加上这段时间经常打雷下雨、莫名停电,之前房东留下的一条狗也总是跑来跑去制造出奇怪的声响——别墅里发生的
一切让法比安娜越来越感觉不安。
而更让她不安的是,某天警察突然登门造访,说贝伦失踪了,且言谈之间,似乎认为亚德里安有重大嫌疑。
法比安娜觉得贝伦可能死了
此时法比安娜的视角就是观众的视角,我们随着她一起目睹了那些发生在房子里的各种怪事,一起对怪事产生的原因好奇;
同时,导演在呈现上述情节时还使用了大量质感诡异的迷幻电子乐,这也让观众更容易被带入到悬疑、惊悚的氛围中。看
多了恐怖片的朋友,恐怕也会产生和法比安娜类似的想法——有鬼。
但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亚德里安时,却被当做无稽之谈。直到有一天,亚德里安也发现了一件特别蹊跷的事——他回到家,
听到法比安娜在与人对话,可房子里却完全找不到她交谈的对象......
难道真的有鬼?还是法比安娜患上了什么精神疾病?
上述猜想其实是“凶宅”类惊悚恐怖电影中最常见的两种处理方式。《黑暗面》这部电影的前三分之一也有意地在诱导观众
做出类似的猜测,其目的便是为下面的反转做铺垫——房子里藏着的不是鬼,而是亚德里安的前女友贝伦。
What?
别急,事情还要从几个月前开始说起——
当时,亚德里安和贝伦还生活在西班牙,爱情美满,生活幸福。后来因工作需要,亚德里安必须前往哥伦比亚并在那里待
满一年,于是舍不得这份感情的贝伦决定抛下身边的一切,随爱人一同前往他乡。临行前,亚德里安信誓旦旦——我一刻
也不会离开你。
然而等到了异国他乡,贝伦却很快发现了男友与乐团小提琴手调情的事实。两人随之展开一系列争执。
亚德里安承认了和女同事关系暧昧,不过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
而对于舍弃掉自己原来的生活且本来就缺少安全感的贝伦来说,男友的搪塞态度与新生活带来的种种不适应让她对未来与
爱情的怀疑越来越深。
她把自己的心结告诉了房东太太,后者马上提出建议——你为什么不考验一下他?
接着,房东太太道出了这栋房子的秘密——原来,卧室的镜子是一扇暗门,其背后隐藏着一个全封闭的密室,里面不仅
有床铺、水龙头、马桶、电灯、应急的粮食等生活必需品,还有两面单向透视玻璃(卧室与卫生间的镜子)、扩音器等
监控设备。
这么个“专业”的房子以前到底是干啥用的
而所谓的考验便是让贝伦先留下告别视频,然后暂时躲进密室,借着单向玻璃观察亚德里安失去她之后的反应。
从叙事的角度来看,这段插入的情节被称为“补叙”——它对事情的前因做出了完整的交代,也制造出叙述时空的纵深感。
而伴随着这一过程的完成,影片也进入下一个叙事段落,重复叙事。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换一个视角把电影之前讲过的
故事再讲一遍。
贝伦透过镜子准备观看接下来发生的一切
事实上,这种重复叙事的模式在电影中十分常见。
比如开放性重复——对时空中某一事件的重复是为了撕裂与质疑,这种电影的核心往往是“讲”,每一次讲述都伴随着对
原始事件的覆盖与修改,人主观记忆的差异解构了事件的同一性,真相便越“讲”越模糊。经典的《罗生门》便是这类电
影的代表。
又如封闭性重复——对时空中某一事件的重复是为了延续和证明,这种电影的核心通常是“看”,通过变换视角对一个不可
变的事实进行补充和解释,进而拼凑出故事的全貌。比如前年的国产佳片《心迷宫》。
很明显,《黑暗面》也属于封闭性重复。
导演以时间为参照,利用变换的视角建立起一种互为表里、互为因果式的空间感。所以尽管电影大部分故事都发生一栋
房子里,但故事的层次却极为丰富。
片子前三分之一,我们随着法比安娜一边“看”一边感受紧张悬疑。
而接下来伴随着“看”的主体发生变化,悬疑感觉渐渐褪去,呈现出的真相却是更加触目惊心:
最开始,贝伦看到男友面对她的离去伤心流泪,她感觉很高兴,内心os不难猜测——原来他还是蛮在意我的嘛。
于是心满意足的她准备走出密室,恭喜亚德里安接受住了考验。但由于自己进来时太匆忙,把开门的钥匙落在了外面,而男友不知道密室
的秘密,再加上密室屏蔽了手机信号,隔音效果又特别好,贝伦就这样被困在密室里。
这也意味着,她不得不“欣赏”接下来所发生的,让她痛不欲生的一幕幕——
在惆怅了一会之后,亚德里安便说出一句“祝你好运”,意味着他准备迈过这个坎儿;
接下来,他更是在第二天就直接带着新欢回家啪啪啪,并且就在那面镜子前。
此时贝伦悔不当初,但却也无能为力——她只能无比痛苦地看着恋人在自己面前与另一个女人“共赴生命的大和谐”。
而让贝伦更气的是,新来的法比安娜仿佛马上就把自己当成了女主人,第二天就穿起亚德里安的衬衫,并用起了贝伦的牙刷。
于是贝伦对着密室里的洗手台破口大骂,结果却有了意外收获——房间里的法比安娜似乎听到了什么。没错,这就是我在前文提到的怪事
之一——莫名其妙的声响。
其实看到这儿,相信大家已经联想到,法比安娜住进来之后所有的怪事,也都和贝伦有关。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浴缸里浮现的波纹,是贝伦为了逃出密室凿墙引发的震动所产生的;突然变烫的淋浴,则是控制着房间水管的贝伦施展的一点“小报复”。
而亚德里安发现法比安娜对着空气说话,实际上是她说给贝伦听的。
是的,在房子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法比安娜意识到了另一个人的存在,并且利用水槽中的波纹与之建立了交流——法比安娜提出问题,
如果答案为“是”,贝伦就通过敲击密室里的水管制造波纹,如果答案为“否”,则没有波纹产生。
通过交流,法比安娜得知了贝伦被困在房间的密室里,也得知了亚德里安与此事毫无关系,甚至还找到了密室的钥匙和打开密室的暗锁。
然而就在贝伦兴奋不已,以为自己终于要得救的时候,原本已经把钥匙插进锁孔的法比安娜却在最后又拔出了钥匙。
她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那便是占有——
独占亚德里安的爱、他的财产,独占作为大指挥家女友的荣耀。
法比安娜一直想找一个有钱的白马王子
不过随后,法比安娜也发现了男主和小提琴手调情的事实;同时,当她试图和贝伦交流时,却再也得不到任何回应。于是夹带着失望、
怀疑、不安、愧疚等种种情绪,她最终决定进入密室查看贝伦是否已经死去。结果却被装昏迷的贝伦袭击,继而被锁进密室。
逃出密室的贝伦在床上留下钥匙,并把她和亚德里安的合照贴到了镜子上。这一次,在做完上述两件事之后,她真的离开了,只留下
看到这一切后一脸懵逼的男主.......
影片就此结束,留给观众的则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开放式结局。
从各种评论来看,有人因贝伦反杀冷血的法比安娜而拍手称快;也有人为法比安娜迟到的善良感到惋惜,并认为贝伦就是自作自受;
有人则花式声讨“渣男”,也有人认为前女友留下的视频中明确说了分手,所以男主另觅新欢在道德上无可指责,只不过太快了一点而已。
如此多元的评论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黑暗面》的特点:在这个故事里,没有一个完全清白、单纯的人——法比安娜的冷血与自私,贝
伦的猜忌与报复,亚德里安的薄情寡义。
但同时,也没有一个人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法比安娜最终选择了开门,贝伦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在自己受到伤害之后做出的反击,
至于亚德里安,我们更是可以从现实中找到无数个与之类似的人,他的多情、善忘并不能作为否定他曾在爱情中付出真心的理由。
所以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是一部凸显人性之恶的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展现人的复杂性的电影。而那个带着密室的房子,便可以看做这
种复杂性的一种隐喻——
每个人都是多面体,有展现给世人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隐匿在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
而影片中串联起房屋两个空间的道具——镜子,当然也具有象征意义。心理学家拉康曾提出一个镜像理论,其核心观点就是婴儿往
往通过镜子认识到自我,那么“自我”从最开始就是作为一个“他者”而存在。
置换到片中,就是与镜子关系尤为密切的两个角色——贝伦和法比安娜,她们都需要用“完美爱情的幻象”“白马王子的幻象”来定义自己
的生活,呈现出某种主体性丧失的状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她们迷失在了爱情的镜像里。
另一方面,如我前文所说,本片重复叙事结构的核心就是一个“看”。镜子的存在为“看”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同时满足了贝伦和观众的窥
视欲。而这就意味着,观众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也是“看”的参与者。
于是视角的变化便带上了强烈的思辨意味,当你随着影片不得不从另一个角度看时,其实某种程度上就已经体会到了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
每一个结果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原因,人性从来都是黑与白的混合体,我们没必要因为白的部分就否定黑的存在,更没必要因为看见了黑,
就拒绝白的可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