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英国奥利弗奖公布了提名名单,并将在4月9日正式公布获奖名单。除了近期大热的《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此前介绍过的《海达·高布乐》和《玻璃动物园》也均在多个奖项中得到了提名。
如果说《海达·高布乐》和《玻璃动物园》着重于女性刻画,那么哈罗德·品特的《无人之地》讲述的则是男人的故事,当然它也理所当然地获得了最佳男演员提名。尽管这部剧目在国内知名度并不算高,但它的制作团队却着实不容小觑。
剧本作者哈罗德·品特是2005年的“双冠王”,那一年他同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和卡夫卡文学奖。在获奖的三年后,这位巨匠与世长辞。
而获得提名的主演伊恩·麦克莱恩(Ian McKellen)不但曾在话剧中参演过2009年的《等待戈多》,更在影视行业风生水起,参演过《X战警》系列和《指环王》系列。
而另一名男演员帕特里克·斯图尔特(Patrick Stewart)则一直都是“X教授”的扮演者。
《无人之地》在英国温德姆剧院(Wyndham’s Theatre)一直上演到2016年12月17日,但早在9月20日,剧评人迈克尔·比灵顿(Michael Billington)便发表过关于本剧的剧评。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篇剧评,来体会本剧常演不衰的秘密。
“
当伊恩·麦克莱恩和帕特里克·斯图尔特于2009年参演《等待戈多》时,他们就将舒适的魅力赋予了这个略带忧伤的故事。如今,他们又再度联手《等待戈多》的导演西恩·马提斯(Sean Mathias),共同创作了这部哈罗德·品特于1975年创作的作品《无人之地》。这一次,他们成功地从这部神秘的著作中挖掘出了固有的荒凉和悖论的喜剧。
伊恩·麦克莱恩(右一)饰演斯普纳,
帕特里克·斯图尔特(右二)饰演赫斯特
品特的剧本最出彩的地方就是观众可以对剧本进行各种各样的解释。表面上看剧本很简单:斯普纳(Spooner)是一位不出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家酒吧的侍者,他被邀请去一家著名作家赫斯特(Hirst)举办的豪华宴会。当他希望与喝得醉醺醺的宴会主人套近乎时,却被赫斯特的两位令人生畏的侍从布里格斯(Briggs)和福斯特(Foster)阻拦了。后来,斯普纳又开始尝试再一次点燃赫斯特创造性的想象力并唤起他的记忆,但这个尝试最终还是失败了。赫斯特似乎被永远地困在了一个无人之地,在那里等待死亡降临。
这部剧本反应了作者品特内心最深处的恐惧:赫斯特很富有,但他不再能获得灵感,仿佛被禁闭了一般,这种被名望隔绝的孤独也许正是品特自己的噩梦。
斯普纳是一名不出名的诗人,做着零活,通过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这仿佛也是品特自己贫困过去的回忆。本剧偏好色调对比,生与死、顺从与反抗、固体与熔解、甚至是小镇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被呈现在舞台上。当剧目渐入终章,赫斯特家中的奢华监狱在树影摇曳中慢慢变成了冰冷的颜色,这是非常精彩的一幕。
本剧不仅是品特的剧本中最有诗意的一部,它更为演员提供了十分完美的表现机会——而斯图尔特和麦克莱恩充分抓住了这个机会。众所周知,赫斯特和斯普纳的名字源于约克郡(Yorkshire)和兰开夏(Lancashire)地区的著名板球运动员,而演员斯图尔特和麦克莱恩也来自奔宁山脉(Pennines)的对面——这在口音上形成了一个有趣的融合,剧中他们也把这些“梗”运用得非常完美。
在开场的一幕,麦克莱恩戴着时髦的灯芯绒帽,但标签却不合时宜地突了出来,而斯图尔特也通过喝得烂醉来表现出了无限的疲惫。这种对比很有“喜感”,但当麦克莱恩掏出铅笔盒笔记本冷冷地记录下斯图尔特的羞辱行为,又醉醺醺地从出口爬出去时,观众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逗趣了。
本剧的结局时柔和的微光与缓慢的音律是最触动观众的。对结局的一种解释是斯普纳从一个不断索取的寄生虫转变成了赫斯特的潜在拯救者,但依然敌不过不可动摇的死亡事实——当然,这并不是对结局的唯一解释。但可以确定的是,四名优秀的演员,在马赛厄斯(Mathias)的执导下,精确地捕捉了这部卓越的戏剧中情绪的起伏。这部《无人之地》既荒凉又滑稽,展示了丰富的记忆与迫近的灭绝间永无止境的对立。
本文翻译并删改于Michael Billington发表在英国卫报上的剧评No Man"s Land review – McKellen and Stewart capture the contrasts of Pinter"s masterwork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