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影

电影奥斯卡最佳特效的发展史,从五毛到百万

电影奥斯卡最佳特效的发展史,从五毛到百万

第89届奥斯卡《奇幻森林》凭借令人惊叹的特效,众望所归拿下“最佳视觉效果”大奖。

然而,奥斯卡的特效桂冠并非一直那么美丽。在世界影坛刚刚起步的年代,荣获奥斯卡特效大奖的作品只会让你觉得“5毛钱,不能更多了”。

1928年,《铁翼雄风》。

那时候全美国收音机的普及率还不到50%,距离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还有漫长的18年,什么CG,什么绿幕,自己动手DIY才是王道。而在这部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片中,摄像机被固定在飞机螺旋桨后方成就了最精彩的画面,心灵手巧的机械师简直功不可没。

1941年,《金粉银翼》

不得不说演员都美呆了,然而特效也还是乏善可陈,经典场景是男女主们坐在一块奇怪的幕布前深情对望。

1964年,“最佳特殊视效奖”( Best Special Visual Effects)才被单独分立出来,并于1996年更名为”最佳视觉效果奖”(Best Visual Effects)并沿用至今。

到了9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运用,视觉特效技术飞速提升,已经可以实现以往电影人所不敢想象的逼真体验了。而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特效大片,也大都诞生于这个时代。

1997年,《泰坦尼克号》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特效团队用96处电脑特效,将虚拟的天空、海水、码头和岸上的人群融合在一起,也将轮船从启航到沉没的每处细节处理得如若实境。

1998年,《美梦成真》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特效技术让存在于梦境中的场景变为现实。而合成、变形、动态模糊等技术的运用,也让小古巴·戈丁在虚拟世界中重现。

2008年,《返老还童》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本杰明”在返老还童的过程中,经历了极其复杂的特效制作过程。首先,特效团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将本杰明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头像变成虚拟人像;借助实时捕捉系统,记录皮特表演中的面部表情;最后通过精密扫描模型和实时捕捉数据的结合,创造出本杰明逆生长的过程。

这些从想象具象为画面的视觉特效,也深刻影响了一代人对世界的认知,人们开始通过电影画面探索自己头脑的疆域。上述这些荣获奥斯卡的特效大片,就都出自好莱坞顶尖特效公司数字王国之手。

而今年斩获“最佳视觉效果”大奖的《奇幻森林》,也有数字王国的大力参与。整部影片只有主角“毛克利”是真人出境,在此之外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活灵活现的野生动物,都是通过前沿特效技术构建而成。

而通过数字王国顶尖的“动作捕捉技术”,制作团队将电脑读取的真人动作转换为虚拟角色的动态,真实还原出不同角色的情感变化,从而构造出身临其境的森林世界。

从5毛特效到如今教科书级别的《奇幻森林》,全球最优秀的电影工作者们在开拓和探索更震撼视觉效果的道路上永不满足,这或许就是好莱坞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

而作为好莱坞特效标杆的数字王国,也在囊括9座奥斯卡奖、克里奥国际广告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嘎纳金狮奖等100多个国际大奖之后,开始探索视觉特效新的疆域——虚拟现实(VR)。

从2D特效到3D特效,再到VR,短短几十年里我们经历了视觉体验的数次飞跃。可以想见,随着VR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VR摄像机迟早会开进好莱坞的摄影棚内,也许有一天, 在杜比剧院里角逐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大奖的电影,都会是采用360全景拍摄的VR大片。

那一天的到来,仍有赖于以数字王国为代表的领军企业们的持续深耕和不懈创新

星爷住嘴,不能喝……难道是大军压境

上一篇

星爷住嘴,不能喝……难道是大军压境 星爷住嘴,不能喝……难道是大军压境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下一篇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