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在豆瓣上的评分曾高达9.0。而出现这样的效果,不得不说,是因为这部剧的开篇确实有点震撼。
一般来讲,电视剧的开篇背负的任务蛮重,需要交代故事背景、交代人物关系,同时还要在故事情节上下功夫,使故事情节精彩、丰富,但又不能盖过后期的高潮,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还要赋予观众继续追剧的动力。
站在导演和剧作者的角度来讲,要做好以上这些其实挺难的,所以大多数国产剧采取的策略就是,哪怕我开篇俗一点、素一点,也千万不要盖过高潮的风头,不然前面给自己定的基调太高,后面容易接不上,这就尴尬了。
当然,如果只有一部剧这么做,它的命运无非是,观众不追了;但是,当所有的剧都这么做的时候,事情就不一样了,就变成了观众迁就电视剧了——“你前两集差点就差点吧,我还是会追的”。只要你明星够多,后面发的糖够甜,前面怎么样,我都忍了。
而这部《人民的名义》最大的不同就在这里,前两集里面出场的有名有姓有职位的线索人物大概有15位左右,而且随着故事推进,恰当又不失时机地揭开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中包括师生关系、同窗关系、亲戚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即便透过这冰山一角,观众也能开始推测其背后宏大的政治格局和复杂的纽带联系。
同时,故事层面也是开篇即高潮,由真实题材改编的小官巨贪,其原型是落马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剧中为国有资源保障部的赵处长,一上来就是反贪局对赵处长的步步紧逼,陆毅和侯勇的彪戏立时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除此之外,该剧对于中国官场生存的逻辑模式也进行了不俗的探索,并最终能够自洽其说,以我的水平,无法判断,这种对于我国政治角力的描述是否真实,但至少在我眼里,这些是合理的,对官场斗争的戏剧化处理必然有之,对官场生态的合理想像亦有之,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无论是出于想象还是真的出于剧本作者所言接触到了内部资料,至少看上去都合情合理,做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在逻辑上,是可以自圆其说的。正是这一点,让我觉得,以目前两集的水平,可以称作中国的《纸牌屋》了。
关于卡司万万没想到的是,这部剧到目前为止演技最尴尬的,竟然是陆毅,在我眼里,陆毅算一个好演员,他塑造了很多好的形象,而之所以在这部剧里略显尴尬,实在是因为,跟他搭戏的人,都太强了,尤其是侯勇,侯勇是特别出演,扮演贪污2.3亿的某部委处长,其前后对比之鲜明,未见棺材之镇定自若,终见黄河之崩溃落泪,全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以致使对戏的陆毅显得完全差了一个档次。
侯勇饰演的处长贪污2.3亿,从起初的镇定自若到后来的完全崩溃,被侯勇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只是一个出场两集就领便当的角色。
还有吴刚饰演的市委书记李达康,把心里的戏都加在了那张本来戏就已经很足的脸上,非常生动(这又让我想起了《潜伏》里他的表现)。
吴刚在剧里饰演贪污犯的直接领导
最后,这可能是近两年最好的主旋律电视剧了,我不认为主旋律有什么好黑的,主旋律的东西一样可以拍的很精彩,就像去年的《湄公河行动》,不能因为是主旋律,就首先在心里给判了死刑。实际上,如果你不单单把它当作反腐剧来看的话,还是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部分。
陆毅饰演本剧主角反贪总局侦察处处长
《湄公河行动》上映第一天的时候,张涵予发了自己第一个微博头条文章,里面详细地聊到了他拍摄这部电影的一些经历,然后由此谈到了这几年他拍的两部主旋律电影(八一厂的《智取威虎山》和这次的《湄公河行动》):
至于“主旋律”,我觉得没什么好回避的,好莱坞大片全都是主旋律,作为中国观众,咱们能接受美国的主旋律,为什么不能接受中国式的主旋律?你说“歌功颂德”没意思,但有些人,你不歌颂,就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没人知道他们为了保卫我们的国民安全做出了怎样的牺牲。
《拯救大兵瑞恩》被无数人奉为经典中的经典,这不就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主旋律商业片吗?里面讲美国人的价值观,宣扬美国的主旋律,与此同时,故事精彩且具有代表性,战争场面惊心动魄,票房表现出色,早早便预定了21世纪影史百佳电影的一个席位。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