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导演艺术家田壮壮,相信许多人对他并不是很熟悉。但其在娱乐圈里别树一帜的个性,却是许多人望尘莫及的存在。
1978年恢复高考后,田壮壮出于之前对拍摄的喜爱,报考了摄影专业,但他的年纪已经超过摄影专业限制年龄2岁不予录取,便将重心转移到了导演系。毕业之际,在许多同届生都忙着去电影制片场寻找实习机会的时候(比如当时的陈凯歌导演),他和几位少数留校的同学一起导演了短片《我们的角落》。
毕业的时候,他筹拍导演了自己的毕业作品《小院》,这是其真正意义上第一部个人导演的电影。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他邀请的3位“摄影师”分别是张艺谋,侯咏,吕乐,放在如今的角度来看可谓是大腕云集的明星剧,这阵容酬劳可是天价了。
于蓝曾经这样评价他:“田壮壮很敬业,很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人相处也很友好、尊重,缺点就是有些任性,一旦形成自己的看法,就不轻易改变。”
>田壮壮对于民族文化题材类的电影十分热衷,1982年,他首部联合执导的大型电影《红象》就是讲述了傣族小学生结伴去云南西双版纳寻找红象的故事,该剧通过对于寻找中的经历,来释放人们对于天性的认知。这是继十年动乱后,第一次大胆的在公众面前暗喻式表达,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电影,这是用生命在创作艺术,真正的艺术家。1985年联合执导的《盗马贼》,通过对西藏传统文化的描写,以及他们对于精神上的禁欲表达,来探讨西藏特色文化和佛教传统意义,极具艺术鉴赏价值。
正如于蓝所说田壮壮是一个十分任性的人,更应该说是执着吧!他渴望通过电影来解放人们精神上的压迫,释放人们心中的天性,所以他的电影以写实为主,但无形之中触犯了很多的禁忌。1988年其执导的影片《特别手术室》是中国第一部以未婚母亲为题材的电影,由于话题在当时过于敏感被禁止播放,直到17年后的05年才解禁,以碟片的形式发行。1992年,其执导的《蓝风筝》更是涉及到更为的敏感话题,而遭到了10年禁止拍摄电影的惩罚,胆子之大令人钦佩。其中1984年执导《猎场札撒》是最具有田壮壮风格的影片,当时审核以“看不懂”为由直接与公映无缘。
田壮壮别树一帜的执导风格,令人敬佩不已,在如今逐渐被金钱腐蚀的时代,能够坚持本心为艺术而生的执导,极其难得见到,但也因此让他成为在电影史上被禁播影片最多的导演之一。
他的许多影片都表达了其对于新中国未来的期盼。其中1987年,与表弟李雪健(田壮壮母亲于蓝是李雪健老师的大姑,田壮壮和李雪健是表兄弟关系)合作的《鼓书艺人》,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描述了抗战年代旧艺人最求新生活的故事,表达了革命者对于新中国未来的渴望。
在被禁止拍摄的十年时间,他也将目光转移到了青年导演身上,最为明显的就是路学长执导的《长大成人》就是其全程监制策划的,上映之时一片叫好,可很少有人知道背后有他的影子存在。
02年,十年禁拍结束后,田壮壮回北京电影学院执教,担任导演系的研究生导师和系主任。他每年带出的研究生就有数百人之多,比较优秀学生有演员赵薇、青年导演韩婷、孙睿、张琦等。同年翻拍执导的《小城之春》引起一片好评。
12年与张家辉等人客串了《大追铺》中的角色,14年与张艺谋等人合作执导古装历史影片,至解禁已有10年。
很期待田壮壮导演的新作,对于社会和现实问题独特的眼光注定了他不一样的道路。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下方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