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中期,北京长安街上到处是身穿红色连衣裙的女青年,那可是当年最时髦的打扮 ! 带动这股时尚风潮的是一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描述的是在物质困乏,粮票大行其道的时代,一条红裙子成为了对青春期姑娘的致命诱惑。尤其是一个漂亮姑娘穿着它在大街上扭了一圈后,所有的姑娘开始了自己的幻想,穿上它就会如何时髦,如何成为焦点,如何脱胎换骨......。
那是一部是继《庐山恋》之后又一部引领时尚的作品。影片保留了很多复杂又难解的社会细节,轻松且富有朝气,在当时可谓风靡全国,女孩子们开始以夏天穿红裙子、冬天穿红羽绒服为时尚,自此,一个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想必,当时的影片创作人员也并没有料到,片子会成为那个年代中国服装革命的写照吧。
一部电影,吹开了中国人禁锢已久的爱美之心,而片中那个着一身靓丽红裙的女工陶星儿就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赵静扮演的。回忆起来,赵静至今记忆犹新,“那个红裙子本身比较坦露,袖子等于是一根带子,把它系上的。”
劳动模范敢穿上“袒胸露臂”的红裙子上街,而且还到各个服装店去“斩裙”! 这在在当年可是引起了很大的社会的争议!
“静姨”,这是现在不少80后、90后网友对演员赵静的尊称。在当时百花争艳,美女如云的80年代影坛,赵静也许算不上是最令人惊艳的那一个,但是却宛如一朵清新淡雅的兰花,在属于她的那片天空中静静的开放着,在如歌的岁月中散发着怡人的芬芳,而且,历久弥香。
赵静塑造的很多角色都很美丽、善良而真诚,人们对她的评价是,真正的东方妇女的典范,温婉、稳重、大气、美丽,一如她的名字和容颜一般恬淡柔静。她没有被出国诱惑,也没有被下海的商潮卷入,她坚守自己的本业,安安静静地拍摄了无数的电影和电视剧,并完成了一个女人该完成的事情,结婚生子,然后再回归影坛,直到今天,她的身影依然活跃在不少影视剧中。
1957年,赵静出生在大连驻军的一个营房里。七岁那年,随转业的父母回到老家郑州。童年的赵静羡慕妈妈和姐姐的职业,渴望将来也能当一名医生。然而,中学毕业时,她在老师的鼓励下考进了河南省曲艺团。三年之后,在一次演出中临时担任报幕员时,被上影导演鲁韧和赵焕章一眼看中,成为了电影《新风歌》的女一号,自此走进电影的世界。
当时表面看上去上去柔弱温顺的赵静在《新风歌》中饰演新媳妇宋文英,这是个二十六、七岁的农村干部,性格爽直,办事能干,身上有股“辣”味儿,而文雅腼腆的赵静那年才十九岁,与角色距离甚大,而且赵静原来是唱河南坠子的,刚拍电影时,常不自觉地露出“亮相”的味儿。导演就亲切地开导她:“不要时刻想到自己是在演戏,要生活,要自然。” 达式常等老演员也耐心帮助她,赵静终于顺利完成了这个富有挑战的角色,也开始品尝到了艺术创作的甘苦。尽管此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公映,但却让赵静由此为业内所知。
拍戏过程中,上海电影厂向赵静抛出了橄榄枝,几次三番希望她来上影厂工作,工作人员的诚意邀请终于打动了赵静。刚刚跨入上影厂时,她像个天真、幼稚的孩子,对一切感到新鲜、好奇。但好奇心更增强了她的求知欲。自《新风歌》之后,赵静便一发不可收拾,拍摄了大量经典的影视作品,如《冰山雪莲》、《海之恋》、《笔中情》、《车水马龙》《街上流行的红裙子》、《月牙儿》、《抢滩大上海》、《爱在日月潭》《飞吧足球》等等,并多次获奖。
电影《海之恋》是赵静主演的第一部引起社会反响的影片,她在片中饰演海洋科学仪器厂工人立秋,这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角色,对于长期从事戏曲表演工作的赵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赵静经过刻苦钻研和揣摩,深入到立秋内心深处,彻底地理解了立秋这个人物。赵静精彩的表演让《海之恋》在上映时轰动一时,至今它仍算得上是反思电影中的上乘之作,那一年,赵静22 岁。
之后,赵静先后在很多部影片中饰演热情正直、善良多情的当代女青年形象。《笔中情》是应该着重提出的一部,影片以书圣王羲之为原型塑造了一名青年书生赵旭之,赵静扮演的太尉长女文娟慕其才华,萌生爱意,最后佳偶终成。
赵静在该片中第一次尝试古装人物造型。据赵静说,为了准备该片,她每天坚持练习小楷,直到电影拍摄结束还坚持了大半年,与笔结缘的情事在那时就埋下了种子。除了要写书法,还有抚琴的桥段。于是赵静不仅天天练字,还日日学琴。虽然影片拍摄现场会播放背景音乐,但从指法到气息,真弹假弹还是大不相同。赵静得意地说,我可以做到一个音符都不错地把整首曲子真弹下来。通过赵静的用心演绎,一个温柔贤淑,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才女形象跃然于银屏,令观众耳目一新。
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中,赵静饰演纺织厂女工陶星儿,把一个女劳模爱美却又掩饰美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淋尽致。赵静的出色表演使这个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人物形象深深印在观众心中。
几年来,她演过藏族姑娘、舞蹈演员、自行车运动员、书法家、少先队辅导老师、营业员……。为了塑造好一个又一个银幕形象,她苦学骑马、游泳、骑摩托车、打篮球、拉手风琴,乃至学做大饼油条……。
大家一定记得《冰山雪莲》中金珠跃马扬鞭的镜头,为了学骑马,赵静从马背上摔下过很多回;赵静性格内向,不善于把喜怒哀乐流露出来,在拍《闪光的彩球》时,她对自己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变“静”为“动”。几个月里,她和十几个孩子跌打滚爬在一起,陪他们打球,给他们讲故事,戏里戏外成了地地道道的“孩子头”。
赵静常常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生活底子薄,又是半路出家的电影演员,没有听过一堂正规的表演理论课,创作中经常会遇到瓶颈,她总在问自己,自己肚子里就那么一点点“东西”,演一部戏掏一点,越掏越少,掏完了怎么办?于是她坚持一边拍片,一边刻苦自学,用业余时间初读了苏联表演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等著作。
正当赵静演员生涯如日中天的时期,她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干部进修班!被录取后,赵静摘掉头上所有的光环,重返校园,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学生。这期间还和宋春丽、刘信义、郭凯敏、肖雄同学一起出演了影片《鸳鸯楼》。三年的大学生活,让赵静的表演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对于这段经历,赵静时至今日也没有后悔过, “虽然当时已经有了近十年的实践经验,但用理论总结起来还是会很吃力,所以有这样一个进入电影学院学习的机会,自然也不能错过,也算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读书梦吧。”
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赵静没有停止学习,而是在“变得更好”的路上,越走越远。这之后的十几年里,她相继出演了几十部影视剧角色,《魔窟生死恋》中的女主角朱曼琳;《中国商人》中干练的罗维莉;《大唐名相》中高贵的长孙皇后以及《爱的弯道》中那个独立、善良又有主见的舒畅;《金融潮》中那个在事业中坐言起行、在生活中情感复杂的商业银行的行长 ;《抢滩大上海》中的何东敏;《如此多娇》中的余韵之;《生死较量》中的谈君市长;《狱中丽人》里的肖若琳监狱长;《撑起生命的蓝天》中的母亲沈丽萍;《爱无悔》里的杜文卿;《爱在日月潭》里的李朝香;《天堂秀》中的邝唯染等等。
时光飞逝,随着一个又一个荧屏角色,赵静也已不再年轻,她将最美好的年华和青春奉献给了银幕,奉献给了热爱她的观众。
事业一帆风顺的赵静婚姻生活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大家都知道她的丈夫是一名军人,他们1976年相识,三年后步入婚姻的殿堂,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如今已经相濡以沫走过了将近40载。丈夫对赵静的演艺事业非常支持,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心甘情愿地做起了赵静的后勤部长,且多年来一直对赵静呵护备至,疼爱有加,作为一个女人,赵静无疑是幸福的。
近年来,赵静出现在荧幕上的次数不多了,但实际上多才多艺的她却更加的忙碌。
赵静画了一手好国画,曾拜著名书画家陈佩秋为师,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赵静喜欢唱歌,有一副好歌喉,曾在众多晚会上担当主唱;赵静喜欢朗诵,在上海图书馆众多朗诵会上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赵静还喜欢弹琴,经常和专业艺术家一起交流探讨;她的海报设计曾在上海世博国际海报大赛中获得入围奖……。
画画、朗诵、舞台剧编排、唱歌、旅游、健身,赵静真正把日子过成了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
“如果有好的剧本,有喜欢的戏,我还是会重返荧屏,但是如果没有遇到喜欢的,我也不会强求,那就在家里画画,沉淀一下自己。”赵静如是说。
条条道路通“静”界,曾经以一袭红裙惊艳了80年代的赵静,晚年生活竟也过得如此出彩!
我们真诚祝福这位有着40年表演经验、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越过越好,永远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