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的神话:
要说周星驰的时代,则不得不回溯一下他的电影作品的观众接受史。
1988年周星驰被李修贤挖掘出来参演电影《霹雳先锋》,他以独特的表演方式获得了当年的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但将周星驰推上时代、神话的“圣坛”的还是在九十年代初,1990年的华语片票房前十名中有三部是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其中冠军《赌圣》、亚军《赌侠》,票房都超过了4000万港元,1991年周星驰主演的《逃学威龙》、《整蛊专家》、《赌侠2上海滩赌圣》的票房都在3000万港元以上,1992年,票房前五名全部都是周星驰主演的作品,即《审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及《鹿鼎记2神龙教》,且每一部作品的票房都超过3600万港元……周星驰在这个时期,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神话,而他那独特的表演风格,被称为是“无厘头文化”。
1993年、1994年这两年,周星驰热稍微的退热,1995年时周星驰也与刘镇伟合作了三部用心的作品,即《大话西游》(上下集)、《回魂夜》,但票房都是不尽如人意,其中《回魂夜》只取得1628万港元的香港票房。倒是这一年王晶与周星驰粗制的喜剧片《百变星君》,取得3532万港元的票房成绩。当时的香港影评人李焯桃便谈到,“须知无论从任何角度看,《百变星君》都是周星驰和王晶的创新低点……但只要观众停留在迷信名牌,相信宣传而不相信自己眼睛(或根本缺乏鉴别制作价值高低的能力)的阶段,《百》照样可以过关。那不仅是周星驰的不幸,也是香港电影的悲哀”。于是,在1996年到1999年的多部作品里,一方面周星驰响应着市场的需要不断的主演或者客串喜剧片,但另一方面这些影片里几乎找不到可以与他相互角力的对手,除了令人怀念的吴孟达(于是,后来在《少林足球》里周星驰又与吴孟达合作),于是,《食神》里直接将周星驰的这个角色塑造为“神”,而《行运一条龙》、《喜剧之王》、《千王之王2000》等作品中他也是处于非常自我的位置。
王晶请周星驰客串《千王之王2000》时已经传出不少的不快消息,而2000年没有周星驰的作品出现,直到2001年时的《少林足球》,以6073万港元的票房刷新了本土电影的记录。《少林足球》已经是周星驰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讲述的依然是草根者如何崛起的故事,但周星驰不再是孤芳自赏的表现他一个人的无厘头,而是让位于科技特效,以及众多演员的集体表现。在此后的《功夫》、《长江七号》里,周星驰的渐退,日益明显,只是说,他的这种转型,不一定是他的影迷们所接受。
周星驰的时代:
在众多媒体、观众一起塑造周星驰的神话的同时,也是周星驰时代竖立的日子,并伴随着一定的时代背景所产生。
但时代是逐渐发展变化的,观众也是成熟变化的,周星驰也并非永远的停留在九十年代初的那种无厘头文化的阶段,就如前面所说的,他早在1995年时已经尝试着通过《大话西游》等影片来转型,但观众更加接受的是他那部无厘头喜剧《百变星君》——这也是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差异,而在此后的数年里,他依然是演着这类喜剧形象。试问一下的是,是周星驰本人不想改变自己来转型,还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将这些转型给扼杀掉呢?
而周星驰的时代,自然也就包括了狭义与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周星驰时代指的是周星驰的那种无厘头文化的时代,这在九十年代中后开始式微,1999年的《喜剧之王》时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转型(但是,转型后的作品还是依然保持着一些周星驰辉煌时期的影片的模式,即使是《长江七号》里,贫富对立、身份悬殊还是构造人物关系的基础,通过小聪明或者意外扭转乾坤还是贯穿始终的叙事方式。这些也并非是周星驰电影里的独特符号,早在许冠文的喜剧作品、成龙的功夫喜剧甚至是后来的《A计划》等影片里,何尝不是如此的一路延续过来呢),也就是说,狭义的周星驰时代在九十年代末已经“结束”,在十年后的今天再谈“宣告结束”是不是有些“过时”了呢?
广义上的周星驰的时代,还包括了他出演尤其是主演的电影、市场效应等。至今可以肯定的是,周星驰还会制作电影,票房成绩也不一定一下子跌到一两千万港元的水平(更何况,如果说一个导演的作品,从以前的超过2000万、3000万或者4000万,下跌到2000万以下,就是这个导演的“过时”,那么每年都会有不少的香港导演“过时”了),也还会有不少的拥趸者,他的时代又如何过时呢?即使是从王晶、陈岚等香港的电影监制或者投资人与周星驰“决裂”这个角度来说,说“宣告结束”也是有些勉强——向华强他们的永盛公司在前些年已经基本上停滞了电影制作,王晶如今也是在内地寻找资金、拍摄电影,香港本土的市场,早就无法满足这些电影人的影片制作(要不干嘛文隽还早就跑来了国内),更何况,从《少林足球》到《功夫》再到《长江七号》,其投资资金,不再是限于香港本土,影片中的香港元素,也已经被减弱到微乎其微的地步。周星驰的时代,从神话回归到小人物,实质上是周星驰模式的转型,而这,何尝不也是香港电影的转型呢?
(文/阿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