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宣南书馆,北京评书大个表演艺术家王玥波童鞋的《水浒传》里,故事情节进展不多,皆因为有长达20余分钟的“批民俗”内容,大段的“书外书”让在座观众连呼过瘾,包括大托尼本人。这也正是书馆评书与电视评书、广播评书最大的不同之处。它是现场艺术,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对于演员随机应变的考验是不言而喻的。
北京评书大个表演艺术家王玥波童鞋
拿宣南书馆来说,这样和观众互动的时刻司空见惯。
表演《精忠说岳》时,演员梁彦说:“高宠显灵就这两次,事不过三,要是老显灵,那这书我就得按神怪书给您说了。”
观众甲、乙、丙:“说!”“说!”“说一个!”
梁环视“起哄”的观众:“你们这心眼儿可都够好的……”
表演《水浒传》时,王玥波说:“黄文炳远远看见自己家被烧了,‘这是高丽棒子过年啊——要了我的狗命了’!也不知哪儿来这么句俏皮话……”
某观众道:“高英培先生说过。”
王对曰:“你少听相声!”
……
如此场景不可胜数,书馆现场出现的每一个X因素都是测试演员技艺和反应能力的考题,只有身处这样“考题”之下,演员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进步。这也是全程无互动、错了可以剪的电视评书、照着本子念也没人知道的广播评书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最原始的舞台表演形式,恰恰是最能考验演员功力的,百老汇的演出模式,也是这个道道——现场见真章,同时对电视转播说no。如果电视转播介入进来,那是杀鸡取卵的行为。因为它只会让演员个人走红,而毁掉百老汇音乐剧本身,道理和九十年代的中国相声低潮是一样的。
乔丹也出现在了中国的评书中
扯远了,再回到书馆。老话讲,“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任何表演艺术,如果不考虑观众群体的结构和需求,一味地“自说自话”,肯定没有好果子吃。评书术语“把点开活”,即是根据今天观众的主体、情绪和反映来决定这段书目的演出基调,以获取最大的共鸣。只要观众的眼神稍有变化或者微微露出笑意,演员即可从中窥伺端倪。今天观众想听什么,演员就说什么,这都是现场表演熏陶出来的。连丽如先生在美国说《康熙私访月明楼》时,特意加上了“飞人”乔丹滞空的包袱,华人观众一下就没有距离感了。“黄三泰纵身往上跃,西门蛇挥鞭去打,这鞭软中带硬,如果碰上,腿非折不可,但黄三泰来了个空中滞留……迈克尔・乔丹的空中滞留原来是和我们清朝的黄三泰学的’”。今天在宣南书馆听书的观众大都是年轻白领,所以王玥波在说《水浒》的时候也说过,“这施耐庵这块写得不好,江景写得这么美,船上一帮杀人放火的,不协调。七月底,螃蟹也下来了,这船上应该喝着黄酒,吃着螃蟹,弄点儿吹拉弹唱。再不行弄两个渔童,来个渔盆,(洋腔洋调)‘渔盆是我们滴……’”全场爆笑,为什么?因为他成功地抓住了观众主体的心理——年轻白领,儿时大都看过那部剪纸动画片,知道里边那个洋教士的腔调,所以引起了共鸣。
广大80后的记忆
一个演员若想全方位迅速提高,就是现场上台表演,让所有观众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审查,随时进行调整。过去艺人撂地演出,艰苦自不必多说,今天也不可能再回到街头表演的时代,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当初考验演员能力的环境也不存在了,有编制有保障的演员大都成了温室里的花朵,所以引起观众的不满。还是那句老话,真正考验演员的地方,还是传统的舞台之上,而且不需要额外的包装。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