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理想,这二者之间是一条线存在着的,我们称之为“尴尬期”,用比较直白一种例子来讲的话,大家可以理解为:你对自己身份的尴尬,你对自己出身的尴尬,以及你对自身喜好的尴尬,这些都是可以拿来同等对待的,如果一定要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异的话,那“话题”正好可以解释这一切。很多电影会讲到这些所谓的“尴尬”,比如说今天跟大家聊到的两部影片,就是这样子的种身份跟喜好之中所存在着的。
当阿龙(影片中一个角色)这种完全没有力量的人,他的信心,他对自身的想象,那完全就是一个“弱”字可以概括完一切。可是当自己的手臂上了多了一块刺青之后,他的整个人立马变成了另一副模样。从很弱转变成了有些力量。虽然说为此而牺牲了一些宝贵的东西,可是能够让自己不再尴尬,这也算是好事一桩,起码这个人的灵魂已经呈现给观众了。
香港电影人也好,台湾电影也好,他们好象对这种紧张感跟焦虑感特别地想要表示些什么。有些网友认为,这可能也是因为他们文化上的那种尴尬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这些普通的观众才会看到那么多相关的题材,都是指向了一个点:身份的尴尬,喜好的焦虑。
电影中有些刺青图案是让人感受到沉重氛围的,比如说彼岸花,那个角色人物认为自己身处的世界可以很虚幻也同时清晰而又现实。用当代人的理解能力来说,这完全就是一种病态,是必须得到正视的哦。但比较可惜的地方在于,想要走出那样子困境,也不是容易之事。
我们时常会做一些白日梦,可是并不会因此而让自己变得困惑,毕竟那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等到醒来之时,自己也就会自然地回到现实社会,继续过着原本的小日子。可是,电影中的小绿跟竹子,她们就没有那么地幸运,普通人所谓的梦境对她们而言,也可以说成是当下会有的感受。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前面我们所讲到的暧昧或者说困惑。同性之间的那种爱,可以是纯净的,当然也可以是比较隐晦的,就看导演编剧是从哪一个角度去拍摄。不过,共通之处在于两者之间都是一个母题(认同感的尴尬)。
作为观众,我们只能说这样子的电影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趣味可言,如果非得要讲一下可取之处的话,或许看到角色那么地焦虑之时,再看看自己所身处的环境,会发觉自己还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起码那种身份喜好上面的暧昧,是没有出现在我们这些普通人身上的。作为导演编剧所试图讲到的那些内容跟力量,我们可以自己去好好地感受一番,但并没有必要为此而改变自己之前的那些思想跟看这个社会的心态。毕竟,那也只不过是一场电影而已,看过了,就算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