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影

「老张杂谈」青春印记 也说韩寒郭敬明

「老张杂谈」青春印记 也说韩寒郭敬明

青春印记·也说韩寒郭敬明

看过很多写韩寒郭敬明的文章,听过很多关于他们的议论,或好或坏,或褒扬或诋毁,无论那种都不能代表心中最初他们的样子,特别是小时代和后悔无期上映后,很多比较的言论又一次井喷,双方的粉丝肆意的恶性攻击,让很多人开始迷惑开始无法判断,从而爱者更爱,恨者更恨。

其实,对于他们两个来说,很多理智的人会说是种即生喻何生亮的感觉,而对于我来说,他们之间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谁也不能没有谁,少了一个另一个也就没有多大价值。从他们一路被比较到现在依旧被拿来比较的过程,却是很多八零后九零后抹不去的青春成长回忆。谈到他们两个更多想到的是当时挑灯夜读他们文字时的青涩记忆,而不是被商业价值过度开放而不得不到处站台的得意洋洋。这才是一个真真韩寒郭敬明迷才该有的矜持。

他们的文字迥异不同,个性鲜明,完全两种风格。韩寒成熟老练,嬉笑怒骂,敢说敢做,有一种涉世已久却又能能独善其身的放肆。郭敬明的文字,情感深切,美轮美奂,好似一个筑梦大师一般给每一个读者铸就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微小世界,这个世界没有柴米油盐,就像一个麻醉师给病人注射一样,让人能在梦中忘掉疼痛。

最早接触韩寒是他的三重门,各种对于现行教育的直言点评和麻辣比喻,让人甚至忽略了主角林雨翔的命运到底如何,更忽略了苏珊到底和主角有没有在一起这样一个青春萌动的年龄该关心的话题。记忆最深的比喻就是韩寒说到,找辅导老师和古代找妓女一样,只不过一个人找乐,而另一个却是给自己找罪受。当时看了就在想一个高中生怎能写出这样的话,他的思考深度确实值得人佩服,当时很多人写作文还在写为四化建设做贡献,为社会主义奋斗的口号作文,而他的作文似乎一下子把人带入另一个领域,让人眼界思路大开。另外从三重门中各种引经据典,各种妙语连珠,确实让我对处于同一年龄阶段就能写出这样文字的韩寒好奇万分。

后来顺便翻阅了零下一度,像少年啊飞驰等作品,才知道他的成名是出自于新概念作文大赛,这样才让我关注到新概念,看了好多新概念的比赛文章,才发现作文原来可以这样写。同时也关注到第三四届新概念里面一个叫郭敬明的选手,所以说,如果没有因为关注韩寒,我是不会关注到郭敬明的。在高中的时候,新概念作文比赛确实造就了一大批青春写手,能记住名字的还有一个叫张悦然的女孩,但是很少看她的文章。如果不是新概念,我也不会爱上写作的,所以前段时间看到新概念作文大赛发起者,萌芽杂志社主编赵长天先生的去世分外惋惜,看到韩寒痛苦的样子完全能理解赵老师对他的知遇之恩。毫不夸张的说,新概念在80后心中刮起的风绝不小于赢在中国在中国刮起的创业风。而我也是深受影响的,对于写作的喜好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有时候看到从指间冒出来的一个个文字,好似精灵一般绘制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这种感觉不言而喻。而要说韩寒郭敬明就绝对离不来新概念,这是他们共同的起点。所有评论他们的文章,如果不说一个问题,绝对都是伪韩迷,伪四迷。

后来各种专家说韩寒的三重门是模仿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于是好奇买了本围城拜阅一番,才发现真真的语言大师在这里,钱老先生的知识面之广让人如滔滔江水,仰望而不止。对于语言的驾驭简直就是信手拈来,导致我后来看当代作家苏童,史铁生,迟子建等的作品感觉他们就是在用心讲故事,而钱老先生好似在把玩文字,每一个文字在他手中就像一个精灵,被他召唤,想怎么玩都能玩出一个花样,把人无意识的带入他的小说情节,相比之下,韩寒的文字就稍现做作,特别是三重门的前半部分甚至还有卖弄才华的嫌疑,但这一切并不影响韩寒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当时作为同龄人的我还在拜读人家的大作,韩寒当时毕竟才十几岁,那个年龄那样的文字已经让很多所谓专家学者汗颜三分,那个年龄的张扬炫耀恰恰是他的资本,而且对于内敛,如果稍加时日,前途不可限量,作为八零后韩寒的确是一代人的楷模骄傲。

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所说的无非是三重门的情节和围城相似,方鸿渐买个假文凭混了个假海归,到最后身败名裂让人唾弃,而林雨翔背着才子之名招摇撞骗,到最后跨过三重门离开学校,无非都是一个从神坛落地的失败人生的故事,如果这就算抄袭哪中国抄袭雷同的小说就太多了。我认为如果不是文字相同那种明目张胆的抄袭,都不算抄袭,看文学作品真真看的是作者使用文字的艺术,剧情只能占一半,如果都看剧情,大部分的散文和杂文就没有存在价值了。

如是以后,就开始关注到韩寒这个人,后来就看到七门功课好挂红灯,然后也有了韩寒的名言,七门红灯照亮我的前程的豪言,接着快意人生退学而去,韩寒叛逆敢做敢为的性格让我们当时还在学校背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人着实佩服,很多人说韩寒这步可能会把自己废了,当时的我也为他担心,一个高才留级生就这样完蛋了,可是这几年所有的经历让韩寒彻底的给中国的教育扇了一把掌,而且也证实一点,韩寒是对的,因为他说过,你可以不上学,但不能不学习。他并没停止学习。只不过地点不是学校而异。

郭敬明的文字华彩艳丽,比较忧郁,从文字中能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这种感觉很多高中女生特别喜欢。我接触郭敬明的第一部书是他的幻城,说实话真被里面美轮美奂的雪景和樱空释的兄弟之情吸引,当然就在想怎么样得一个人才能构思出这样唯美的画面,怎样的情感才能书写出这样细腻让人心疼的感情。所以一个暑假一口气看完了两本郭敬明的书,幻城,左手年华右手倒影,那本梦里花落知多少只看了开头就开学了。后来捡起来发现我不喜欢那种风格,用一个第一人称女性的角度叙述故事有点太做作,我个人还是比较大男子主义的。幻城是他众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但是也只是前半部分,雪国之前的部分文字唯美场景玄妙,而且人物感情很真实,可是后面就变成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了,有点狗尾续貂的感觉。当时看的时候就感觉不象是一气呵成的,后来查阅了下资料也证实我的想法,前部分是参加新概念比赛时候写的,后来估计是看反响比较好就连夜赶制,加成个长篇小说结集出版,跑马圈钱,这一点上郭敬明一直都非常精明,他能很准确的把握住他的读者需要什么,后来在商业上的大获成功也得益于这点。

我一直在想如果幻城能拍摄成电影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部电影,可是又怕破坏心中幻城最初的样子,但是在看了小时代的华丽以后就觉得也许只有郭敬明自己才能拍出最原始逼真样子的幻城,我不喜欢小时代所宣扬的拜金价值观,所以一部都没有看,但是如果幻城能拍成电影上映我一定会买票的。

很奇怪郭敬明一直对女性心里的准确把握,所以他有了四姑娘的外号。如果不知道郭敬明是谁的人第一次看梦里花落知多少一定会认为作者是个女孩子。所以对于女性角色心里的准确把握让很多青春萌动的女孩产生共鸣,从而成为他的铁粉,而这种才华是会招致嫉妒的,所以郭敬明的很多粉丝是傻傻的女孩,而这个世界男孩在那个年龄段却是在听女孩的,所以郭敬明还是很准确的揪住了读者的心。

左手年华右手倒影看的比较仔细,很喜欢那种对于细腻感情的准确描写,也很喜欢他刻画画面感的娴熟。所以自然而然当时也影响到我的写作,于是经常会写一些:泪水流出眼眶,划过脸庞,像一滴珍珠一样滴落手心。类似这样的句子,把自己装的感情丰富细腻一些,希望也有女孩子喜欢我一些。

我的写作风格在那个时候经历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先是学韩寒的老成调侃风格,再就是突然变成郭敬明那种忧郁多情的文风,但是韩寒的文风需要有高度的思考和阅读量,模仿起来很难,而郭敬明的风格只要会装深沉就能写出来,但是那种细腻的情感确实需要感同身受而不是靠装。所以他们都算是影响过我的人。

说到郭敬明的作品,不能不提当年的抄袭风波,最后法院是判郭敬明抄袭让道歉赔款的,当时郭敬明只赔款没道歉,不知道现在道歉了吗。这件事对郭敬明的名誉影响很大,我也不知道法院是凭什么判定的抄袭,如果真是抄袭,那么庄玉的圈里圈外当时为什么没火,甚至没人知道,只是通过官司这件事让人知道世间还有一个叫庄玉的作家,有个叫做圈里圈外的小说,而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却火的一塌糊涂只能说明是他作品本身的问题。对于文学作品抄袭的事情,我向来觉得无理取闹,只要文字不是一字一句都一样的都不叫抄袭,就像人说话,同样一个意思,不同人有不同说法,这难道叫抄袭,这完全是艺术。所以对于文学抄袭这个说法,我觉得是莫须有。

大学时候,韩寒去赛车写博客,郭敬明也上了大学,关注的少了。大学毕业工作以后就关注的更少了,现在的很多小说基本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但这并不代表不关注他们,从很多新闻还是偶尔能看到他们的新闻,毕竟我也算他们国内第一批粉丝。

对于韩寒的形象一直停留在三重门扉页那张带帽子的照片上,后来在网吧看到他留长发的样子,说实在感觉有点像老师口中不务正业的那帮人,但是他却是去大学演讲的视频,这种形象,干的却是去大学演讲,各种所谓的教授想让他讲,又怕他讲的滑稽场面,看起来让人五味杂陈。后来更多的接触到互联网,慢慢发现韩寒和谢霆锋还长得有点像,所以自然有了几分帅气。

人们想到韩寒,第一个就是叛逆,桀骜不驯的样子,自然会觉得韩寒脾气可能会很火爆不好相处,实际多看几次韩寒的专访就会发现,真真的韩寒是一个有着高度智慧和幽默感的人,而且谦虚很低调,待人完全没有架子,很和蔼随和,面对谁都是笑脸,完全和他文字中表现出的犀利背道而驰。而郭敬明却恰恰相反。郭敬明的文字看起来很微弱的样子,感情很细腻贴心,可是郭敬明本人却完全不是这样,他的专访很明显能感觉到郭敬明的强势,很少能看到主持人能和他互动玩笑什么的,说话好似一直板着个脸,比如这次电影对决中我们就能看到,韩寒拍摄的过程中是在一种轻松玩笑的状态中进行的,演员甚至可以和韩导商量改台词,而郭敬明的纪录片都是在严正以待的工作状态下进行的,演员能做的就只有服从,拍好戏,改台词连想都不要想,这种强大的气场和控制欲是韩寒所没有的,也许是郭敬明长期身为一家价值七亿的公司董事长所造成的。

他们两个正应征那句话,人们内心缺失什么就会努力表现什么。当然这些只是我从他们的专访里面分析出来的,如果他们若表露出来的都是装的,那我就只能说我错了,毕竟我跟他们也不熟。

韩寒因为三重门的扉页有张他的照片所以早早就知道他张什么样子,而对于郭敬明的相貌却一直在猜测,特别是大概看了梦里花落知多少后,就一直猜测,对于一个拥有的女性视角的人到底张什么样子很奇怪。后来看有些记者写到他长的确实很忧郁,有种流星花园花泽类的感觉,所以当时没有他的资料就一直觉得他长的就像周渝民那种样子,留着长发,眼神中有种捉摸不透的伤感,这样才符合他文字的风格。但是最后到了大学在网吧看到他的真人照片着实让人有些失望,关键是那谦虚的个头让我心中郭敬明样似花泽类的幻想彻底破灭了,但是我毕竟是个爷们,不是那种相貌控的女孩子,也不幻想能和他厮守终生,所以只是有点失望,但是对他作品中显示出来的透彻情感还是非常佩服。

韩寒这几年的商业进程完全是被郭敬明逼着前进的,韩寒说过他的梦想是写作,赛车,还有电影,前两个他完成了,电影却是被逼出来的。虽然他自己说,后悔无期的计划早于小时代,但是小时代的连续高歌绝对也是逼着韩寒快马加鞭拍后悔无期的重要原因。

韩寒和郭敬明就像站在这个时代天平两端的砝码,彼此都要加码才能平衡,如果一个过于加码,而另一个无动于衷,这个天平也就不平衡没有了看头,所以韩寒一路随着郭敬明的商业步伐前进。

韩寒不是一个喜欢商业行为的人,只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玩赛车,要不不会一开始在他的博客最火热的时候给博客标明,不参加商演,不站台,不代言的几不言论。可是郭敬明却在商海翻云覆海得心应手的高手,出杂志,开公司大刀阔斧的前进,于是这个天平就有些不平衡,于是韩寒也开始出杂志,一本独唱团还没出世就夭折胎死腹中,这打击对于八零后精神领袖的韩寒绝对是很大的,可是韩寒依旧在博客上调侃,谈笑风生,我在猜想,或许这才是真真的韩寒,他根本不想老是被拿来和郭敬明比较,他想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依附在他身上的商业集团却不同意,于是再到郭敬明拍电影到上映第三部的时候,韩寒的后悔无期才姗姗来迟。

后悔无期从票房口碑和思想深度上来说绝对是完爆同时期的小时代的,可是这并不影响郭敬明的商业运作,从这点来说,郭敬明绝对称得上是个成功商人,这点韩寒的确有点技差一招。同为八零后郭敬明的身价在去年已经过了七亿,我们还在讨论马云,史玉柱怎么成功的时候真真的可以好好研究下郭敬明,他善于利用资源,把资源商业极致化的程度绝对算得上八零后的创业榜样。

郭敬明很善于整合资源和挖掘客户需求,他本身就是一个品牌,他很清楚他的粉丝和支持者需要什么,他也很会迎合粉丝的需求,如果说影响力和受众群体的质量他都差韩寒一些,那么他的商业头脑绝对比韩寒高几个档次,他很聪明的可以挖掘到客户需求,把他的粉丝变成提款机,这点某些专家称谓粉丝经济,似乎有点不妥,商业只分有利还是无利可图,不分什么粉丝经济不粉粉丝经济。在商言商,从商业角度来说,郭敬明是非常成功的。同样是拍电影,郭敬明就选择自己粉丝量巨大的小时代系列去拍,这样绝对能保证关注度和票房,而韩寒用的确是一个新剧本,能去看电影的人都是认可韩寒这块招牌的人,这样郭敬明即发挥他个人影响力,还能借助小时代的粉丝效应,再选些俊男美女加入,他们的粉丝再一加入,简直给票房做了多重保护,何愁票房不高。而且郭敬明还巧妙的把小时代拍成系列片,每部片子隔一段时间上映,掉足粉丝胃口,还能让粉丝重复多次消费,多么到位的营销案例,而且在缩减成本的时候也是一次拍两部,这样演员场地,道具都能节省很大一笔开支,所以郭敬明绝对算上一个精明的商人。而韩寒就稍逊风骚一些,虽然这部后悔无期和小时代3的对决占了上风,可是后面人家还有小时代4,而你难道去拍后会有期吗?而且人家截至目前的系列总票房都13个亿了,你一个后会无期胜了同时期的小时代3,可是人家是田忌赛马,整个系列还没有上映完都13个亿了,一个后会无期从长远老说是输的很惨的,这点韩寒还要走的路很长。商业步伐还需加油。但是作为看着他们一步步成功的我还是希望他们活出真实的自己就好。

个人品牌的价值上,韩寒和郭敬明相差无几,韩寒涉及的赛车领域郭敬明可是永远达不到的,郭敬明却似乎更懂得营销,实在不分高低,难分伯仲。

韩寒还有一个让人称道的事情,就是韩三篇的横空出世,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三篇文章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韩寒,那个整天讽刺教育的韩寒开始关注国家的问题和未来。很多人说,韩三篇是韩寒被招安的表现,成了口舌。实际说这话只能说是不懂韩寒,首先韩寒就没公开反过,何谈招安一说,二来韩寒对于教育体制的冷嘲热讽只是他怒其不争,而不是就此放弃。他是现行教育体制的漏网之鱼,但是他不希望每个人都像他这样,而且他的成才模式不是每个人都能学来的。所以他的批评只是希望制度能够改进和进步,他并没有说离开这个国家或者拉帮结派去造反。韩三篇让韩寒把思想放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上,他用文字客观的剖析这个国家存在的问题和他所能想到的对策,献出自己的安邦之策。这是一个八零后用主人的口吻阐述自己的观点,为国家和民族思考未来的表现。韩三篇的出世是韩寒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他不再是那个嫉世愤俗的叛逆少年,也不是那个持才自傲的韩三少,他也在思考国家和未来,古人就提倡治国安邦平天下,此才谓之大丈夫。韩三篇,让我重新认识韩寒,我让我更喜欢韩寒。

韩寒郭敬明的路还很长,估计他们很难摆脱被拿来比较的命运。作为公众人物,有时候也身不由己,配合市场需要炒作花边新闻。但是作为第一批的书迷,也算是半个同龄人,明显感觉到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有时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不去刻意的关注他们新闻。但是我衷心希望他们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

现在的我们,每天为工作奔波,少了一些追求理想的勇气。每每想起当年挑灯夜读他们书的场景,犹如昨日,那是青春最美好的年龄,那是最放肆最不用思考人生的年龄,虽然幼稚却无烦恼。在看着他们的书和他们一起长大的同时,他们身上留给我们这批人的不光是各种花边新闻,更多的是一种抹不去的青春印记。

从奶油小生到名作导演,苏有朋的转型很成功

上一篇

从奶油小生到名作导演,苏有朋的转型很成功 从奶油小生到名作导演,苏有朋的转型很成功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下一篇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