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一大早就被微博热搜给骗了吧?
你是被强吻还是入戏太深?
小万再次温馨提示,今儿可是愚人节,谁的话都、别、信!
小万这就给大家安利一把最适合愚人节观看的电影——
西班牙最新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
豆瓣评分8.6,IMDb7.7。
之所以趁着愚人节把它拿出来推荐,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电影的反转之大,把观众从头骗到尾,堪比愚人节玩笑。
其次,这部悬疑片采用的是少见的罗生门式故事结构。
最后一点,它将故事的所有细节都呈现在了电影画面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屏幕前的你们也可以一起探寻事实真相。
神反转
电影围绕着两桩命案展开。
年轻有为的企业家艾德里安·多利亚是一家公司的老板,正值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却被指控在一家酒店的密室里谋杀了情人。
他坚持密室里真正的杀人犯另有其人,然而警方搜遍密室也没找到那位“看不见的客人”。
为了替他辩护,女律师要求他将事情经过毫无保留地告诉自己。
这样她才能有把握说服陪审团和法官相信他是清白的。
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二人在谈话过程中一来一往,相互试探。
真相与谎言不断交织,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转折、意外……
第一次转折,男主多利亚身上不只这一项密室杀人案。
男主曾与情人幽会时,在去机场的路上撞死了一个男孩。
他的情人阻止了他报警,决定肇事逃逸。
她让男主去收拾被撞男孩的尸体与汽车,自己留下来想办法修理男主的汽车。
这也就迎来了第二次转折,他们撞死男孩这件事,被男孩的父母察觉到了。
因为女主在等待修理汽车的过程中,是男孩的父亲帮助了她。
恐怖的是,男主多利亚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第三次转折——
在处理男孩“尸体”的时候,他发现男孩并没有死。
但他还是残忍的将男孩放在汽车的后备箱内,推进了湖水中。
在这时,女律师打断了男主,提出了一个问题,也是电影的第四次转折:
如果当时不是情人阻止了男主报警,而是男主阻止了情人报警呢?
真相仿佛近在眼前。
然而,反转才刚刚开始。
全片最跌宕起伏的部分,都在最后的50分钟之内。
不过,为了照顾还未观影的小伙伴,小万就不在此剧透了。
罗生门
导演奥里奥尔·保罗正是用这种快速转变场景的剪辑手法,使电影的节奏更加紧密,从而营造出悬而不解的氛围。
为的就是反转反转再反转,而这反转其实都来自于男主和律师的交谈。
由此可以看出,电影采用的是“各说各话,真相不明”的罗生门式的故事框架。
罗生门,是指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进行反复叙述,却因叙述者不同而导致所描述的事情完全不同,但每个人都能自圆其说。
这样的表达方式,让电影的走向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也变得极具张力。
这种叙述手法,让电影对于节奏的把控越发完美。
比如影片一开始女律师手中出现的怀表,贯穿了整部电影,对剧情的推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辩护律师出场不久,便开启了怀表的倒计时模式。
声明了男主最后坦诚相对的最后时限。
这样做的效果就是让观众也有一种紧迫感,观众的注意力也会随之陷入这一个多小时的故事里。
男主多利亚在律师的步步紧逼下,开始了他的陈词。
此时,观众不仅被拉进这所剩无多的时间里,还被拉入了男主的独立视角内。
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问号,到底谁才是那位“看不见的客人”?
友情提示:观影请注意细节
埋细节
尽管电影处处设下了不少巧妙细节来干扰观影人群的判断,还是会有人在中途就猜到结局。
这是因为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并未刻意隐瞒线索。
电影中跟真相有关的所有线索,作为观影者的我们也可以一并看到。
当所有“异常”的线索露出苗头时,我们也在观影途中寻找、猜测真正的答案。
正如剧中女律师所言:
当所有线索随着时间的推进浮上水面,真相自然揭晓。
影片最后,电影里的故事不断地推倒重建,又不断地给你一个更刺激的故事版本。
真相与谎言,现实与猜想,都在这106分钟内。
聪明如你,也许也像豆瓣评论的小伙伴一样,尚未观影结束便猜到了答案。
但小万相信,在影片结束时,你一定也会忍不住和我一样拍手称绝。
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又不会刻意地故弄玄虚。
作为一部悬疑片,它的优点并不是为了揭露真相,而在于叙事方式的设置;
在于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随着情节的推动,不断推理的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
这才是悬疑片该有的态度。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