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三年的国产电影是在时代的分水岭上突然出现的新文化现象。面对这种新现象,某些媒体或者出现失语,或者作出张冠李戴的评判。原因在于,当下很多影片使用了新的时代体验和新的时代语境进行表述,而某些媒体硬要用传统尺度对其丈量,效果基本是削足适履,答非所问,继而产生众多误判。
例如,由邓超领衔的一些影片就是评论界没有过多深入关注的新电影现象。从《分手大师》到《美人鱼》,再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和《乘风破浪》等,这些电影不论是由邓超主演还是由他执导,都逐渐形成邓式的独特风景,并且大都保持了不俗票房战绩,但并未得到恰当的评价和判断。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于邓超影片的颠覆性超出了媒体的传统逻辑框架。邓超塑造的人物突破了惯常的表演“底线”,在刻画现代城市青年的精神内心层面打开了新局面。他独树一帜,以独特的当代“无赖”形象挑战了当今的中国银幕。
“无赖”形象在内地与香港影片中并不鲜见,邓超饰演下的“无赖”别具特色,一直抱着寻找“真我”的梦想,是有潜存的正向价值观的人。当环境没有将之逼上绝路时,他是“无赖”,当环境令他不能不选择时,他会逐渐接近“真我”,最终(英雄地)找回人性。邓超电影中的人物几乎都是这个套路,每个形象都充满了人格撕裂,充满人性折磨,也充满结局的不可知性。可以说,邓超饰演的人物形象很接近当下普通年轻人的内心痛苦、希冀、挣扎和思索,其美好结局也是当下很多寻觅着人生前景的年轻人的愿望。
时代快速发展,当今的中国几乎是一下子就进到前所未有的社会环境当中,各种纷扰复杂的社会关系与矛盾不可避免地带来人们内心的分裂与彷徨。邓超塑造的形象有着很多人内心成长的阶段性共同特征,这才是这些形象得到接受的原因。
对于这样的人物塑造和电影作品,媒体间有一些批评的声音,其中不少来自于传统媒体。但不要忘了,如今的电影本身也具备传播媒体的属性,在互联网社交时代它也是社交媒体之一,并日益成熟。
在这波澜壮阔的五六年间,不仅中国电影出现了“大片模式”之后话题电影、IP电影的迅猛发展,而且以网络社交媒体为主的舆论逐渐兴起,成为传统媒体之外的重要力量。社交媒体在对重新塑造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参与过程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电影本身作为社交媒体,因其市场成功已经取得强大的话语权,尤其是现象级影片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双重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沿用传统语境的媒体思维评判新生电影,必然会在互联网时代失去受众,也会在社交媒体汹涌的当下遭遇被边缘化的命运。故而,我们应该重视“邓超们”的创造性表现,加深对当代中国电影在社会与人性深处探索的新认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