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这两部影片看了以后,写了两篇影评,一个《再现荧屏的红玫瑰与白月光》发表在《兰州日报》(2015年10月25日),这篇就被雪藏了起来。今日再看,又掀起回忆,与大家共享。
也许是命运的捉弄,也许是现实的心有灵犀,2015年10月,两部以追忆青春为题材的电影作品,同时推上荧幕。一个导演和男主人公,是徐峥导演并主演的《港囧》,另一部则是由开心麻花团队沈腾主演的《夏洛特烦恼》。而令人揶揄的发现是,这两部影片有诸多雷同之处,当然也存在稍许差异。下面让我们来一一剖析这些差异,你会在接来下发现,天才的作品和庸俗的作品,
有时往往只有一墙之隔。而正是这一墙之隔,使得高低立显,无力回天。
首先,在选题内容上,两部作品的雷同之处在于,他们都选择了以回归、追忆青春时代“女神”为作品主线和主要内容。从这一点上,《港囧》将女神的“诞生地”定格在大学时代,以“迎新会”作为男女主人公初次碰撞的地点。而《夏洛特烦恼》则是将女神的“诞生地”,追溯到中学时代,将主线整个贯穿于中学时期。仔细来看,这个时段的选择,是值得推敲的。初中时代,人物性格更加活跃,主人公亦是天真烂漫,这个时间跨度,就决定当影片中男主人公组建家庭后、重新追索“女神”时,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与“过去”的反差都会显得非常明显。而大学时代,主人公的人格特征却多已定型,一干人物与成年后的变化相比,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当然这就决定,中间的故事,必然是乏善可陈的。从这一点上来说,这是《港囧》遭遇《夏洛特烦恼》后被凸显出来的第一大败笔。
其次,从“妻子”的定位上,两部电影的雷同之处在于,男主人公最终选择的“妻子”,都是对其一往情深的,对其“生死”相随的、苦苦相恋的“爱他的女人”。可是,两部影片选择的“妻子”,都是貌似“庸俗”的、没有品位的“平凡女人”。可是,一个秘密却都在影片的后半段被揭晓。《港囧》的秘密是“妻子”放弃了香港大学中文系就读的机会,而《夏洛特烦恼》的秘密则是,“妻子”为了保护男主,与地痞无赖钻“小树林”。从这个秘密的设计上来说,《港囧》的“秘密”,相当于给“妻子”重新定位了一下角色——“妻子”是与女神“同样优秀”的,从而显得她为男主的牺牲更大,更一往情深。可是,这样的设计也是同样有问题的,这样的定位,无非是为男主人公的重新认识“妻子”,为男人们自己铺了个台阶,为现实的“回归”扯上了一块“遮羞布”。而《夏洛特烦恼》的秘密,则设计得即接地气又现实可行,“妻子”一直是一个“屌丝”,这样的回归,则是真实的“爱的回归”。从这一点上来说,这是《港囧》遭遇《夏洛特烦恼》后被凸显出来的第二大败笔。
最后,从男主人公的定位来说,两位男主,都定位为“怀揣女神梦的自我感觉良好的平凡男人”。《夏洛特烦恼》中,男主人公的飞黄腾达是从“穿越”中实现的,其成就,也是可圈可点,名噪一时。而《港囧》中,男主人公的事业有成则是从进入岳父企业中展开的,其成就,只能算小有所成,在经济大潮中,显得无关紧要。这就造成了男主人公前后成就与身份的对比方面,《夏洛特烦恼》在其中掺入时尚元素、夸大了的成果,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身份对比;《港囧》则是在现实中反复淘洗,对比并不明显,进而使整个男主人公角色变化变得平淡无奇。而正是这些平淡无奇,使得我们依稀察觉到《人在囧途》的系列电影,在传统制片人手里,江河日下,不复当初盛名。当然,这也揭示出,当一个人、一群人、一个时代的人思维陷入僵化,是出不来好作品的。这当是《港囧》遭遇《夏洛特烦恼》后被凸显出来的第三大败笔。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这也许并不是老生常谈。“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也应成为当《港囧》遭遇《夏洛特烦恼》后的深深感悟。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