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影

秀一波——给《罗曼蒂克消亡史》拉拉片

秀一波——给《罗曼蒂克消亡史》拉拉片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英文名是《The Wasted Times》,意思是“被浪费了的时代”。电影与其说是罗曼蒂克消亡史,不如说是解构罗曼蒂克史。

电影中的人物取材于上海黑帮史的原始材料,导演在街头巷尾的传闻里形色各异的野史秘辛里捕风捉影,拼贴出整个旧上海的历史面貌。但是还原历史人物的爱恨情仇并不是导演的真实目的,导演希望通过对人物的解构,来还原一个上海梦的高潮,衰落和破碎。影片所要传递的“消亡”意念,不止是一个旧阶级的谢幕,更是一个旧时代的覆灭。

为了重造上海梦,整个影片的风格着力于一种克制的朴素感,比如说固态的中心对称影像,前实后虚的干净画面,即使是存在少量的镜头运动也都是以一种极简的平移和直推来完成,减轻技术上的绚丽对画面情绪上的渲染,尽量保持自然原生态的画面,强调了影像的质感和通透性,加重了观众对影像中的人物和背景环境的凝视感。

影片既然讲述了一个民国时期的黑帮故事,那么无可避免地就会延续黑色类型电影的布局和风格。

黑色电影的基调通常都是弥漫着悲观主义的暗调子,因为它的主题始终是环绕着暴力、情欲、背叛、贪婪和堕落的。而影片中低调的灯光,强调明暗对比的侧光,幽暗凶险的背景氛围,偏冷的色调,和扩大反差,突出人物主体,棱角分明的硬调子都无一的吻合了黑色电影中宿命论的气氛。

灰扑扑的棉麻质地,粗糙的建筑物表面,血污肮脏的城市街道无一不反射出一种死亡的气息。

这种粗鄙的真实感和充满未知性的画面感,来源于影片中黑白灰的明暗节奏变化,来源于光强调的物体特性。而影片中血色和黑白灰的冲突,不止隐喻了权力与欲望繁殖的土壤,更大程度地刺激了观感,暗示了人物命运的危险性。

有腔调的人物,不动声色的暴力,病态的恋物癖和浪漫的小资气息,符合大众对传奇旧上海的想象,和对影片中“罗曼蒂克消亡史”的构想。

为了表现这一主题氛围,平衡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链接关系。影片统一步调,在色彩的运用和选择上追求更加厚重的层次感。除了使用黑色电影中最经典,也是明暗关系最强烈的黑白二色来表现人物雕塑般的力度和凝重感外。为了营造怀旧的上海梦影调,也会利用柔光效果使得叙事段落色彩饱和度偏低,以绿,棕色等色彩搭配相对比较单调的颜色作为主色调为来勾勒出历史的厚重感。

同时,为了避免影片过于沉闷压抑,增添故事的猎奇色彩,影片也采用了少量互补色来暗示画面中物件的叙事作用,例如红绿。

红色在影片中作为最具视觉冲击力的颜色,更多的是一种性暗示和死亡暗示,而绿色是一种停顿符号,绿色既有包容其他色彩的能力,也有不动声色的沉重感,二者在对立融合中同时会显露出一种美妙与痛苦并存的暴力美学。

为了追求深沉而又疏离的调性,影片在布光方面也是相对写实的。房间里有窗户,那么光线就会尽量模拟出自然光的效果,而那些没有窗户的地方,画面也会保留大面积的暗色光,通过演员的走位来体现光线的明暗变化。

光源合理化是影片中写实布光风格的重要体现,即使在夜里,画面中的光线也是尽量来源于镜头里任何可视的实际光源,比如说吊灯,台灯。如果画面中没有出现光源,那么影片也会通过光影角度和变化来暗示光源来自镜头外的某个地方,保留画面的真实质感。

影片也非常依赖低角度的光来突出地面材质的质感(地毯的质地,地板的质地又或者是水泥路面的质地),并且投下对构图极为关键的阴影,成为了构图的有机部分,也具有一定的时空效果,能够根据阴影推算出画面中的人物正在经历的时间,使画面充满生命力和生活气息。

微弱的局部光与黑暗的环境暗示着影片局势的危机和混乱,影片中大量地利用了这种稍显戏剧形式的用光,让光影产生强烈的反差,强调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这样用光同样也塑造了拍摄对象的两面性,被摄人物一方面具有明媚,阳光的气质,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强硬,未知和无情。

影片拍摄时尽量选择使用了能够表现立体感、质感,使画面层次丰富的前侧光作主光。利用逆光勾勒棱廓,把人从背景里脱离开来,着重强调了眼神光,这种戏剧化的用光吻合了影片中浪漫逐渐消亡的忧郁气质。

关注微信公众号“迷影幕卫”,后台回复“罗曼蒂克消亡史”,小幕卫双手奉上资源~

吐槽《美女与野兽》的 网友:你看过么

上一篇

吐槽《美女与野兽》的 网友:你看过么 吐槽《美女与野兽》的 网友:你看过么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下一篇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