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林岭东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已入行,
直到80年代他拍出了《龙虎风云》、《监狱风云》两部经典作品,才真正让他跻身商业电影一线名导行列。
在这十年时间里,林岭东不断累积沉淀自己,最终将他的人生阅历、对社会和人性细致入微的洞察放进了电影,影片自然备受好评。
两部电影成功之后,林岭东又马不停蹄开拍了题材同样严肃的《学校风云》。
虽也片名看似与前两部有关,但风格早已是大相径庭,它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黑社会势力渗透校园的故事。
《学校风云》将“暴力”和“校园”两种完全不同的形态放到了一起,因此本片也开创了”校园暴力题材类型片“的先河。
电影最具争议性的地方,在于学生们都受到了黑社会的控制,他们或多或少活在黑社会的暴力阴影下。电影前半段,跋扈的江湖人物,软弱的学校教师,单纯的学生,让人压抑的大环境都被一一刻画了出来。
还有女学生袁洁莹被挟持后爱上了替他出头的江湖人物”刀疤“,
都暗中交代了黑社会问题对校园无所不在的荼毒和侵害。
到了影片后半段是林岭东以暴易暴的套路,
教师和学生们联手反击,成为替天行道的执法者。
随着剧情推进,社会教育问题,弱势底层群体的无奈与挣扎等等主旨也逐渐昭然于天下。
80年代正值林岭东创作巅峰时期。影片也维持了当时林岭东电影一贯的高水准,电影风格迅猛凌厉,剧情张力十足。
当然,这也离不开摄影师陈广鸿精湛的手提摄影技术。
它既满足了林岭东主张的“纪实风格”需要,又表现出了导演强调的那种被黑暗吞噬的氛围。
尤其是片中多处街头追逐戏令人印象深刻:身旁围观的群众(见证拍摄的群众)和摄人心魄的打斗形成巧妙的呼应,如新闻片段一般的表现形式让人拍案叫绝。
当然,没有了周润发的加盟,影片当年上映后也是叫好不叫座,除了刘松仁和林正英之外,林岭东也大胆启用了一些当年知名度并不高的新演员,譬如何沛东、李丽蕊、霍瑞华等等。
刘松仁饰演的老师和林正英饰演的探长是整部影片当之无愧的主角,他们之间通过袁洁莹的失踪案件有了某种联系,与张耀扬饰演的江湖人物潇洒哥斗智斗勇。
也许是张耀扬在《监狱风云》当中的表现太过出彩,导演让他撑起了整部影片的大梁。
一部有张力的影片,坏人必须一味行凶作恶,最后他的死,会让大家得到释放和宣泄。
《学校风云》并非“校园问题”题材电影的开拓者,1982年有《靓妹仔》,《学校风云》之后,又有《童党2001》、《三五成群》等等。
但以故事的完成度、制作精良程度、主题表现等等综合批判,《学校风云》仍然首屈一指。
或许受到了《学校风云》的启发,3年后陈嘉上拍出了无厘头喜剧《逃学威龙》,电影也沿用了《学校风云》清一色的原班人马,可见本片影响力之大。
《逃学威龙》显然没有那么悲情,但它对《学校风云》桥段致敬和戏谑的地方却比比皆是。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