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影

《不要回头》:欧洲两大顶级美女的变脸秀

《不要回头》:欧洲两大顶级美女的变脸秀

不要回头 Ne te retourne pas (2009)

除了两个顶级欧洲尤物难得的聚首,这部《不要回头》其实非常容易让观众陷入昏睡的状态。苏菲·玛索自己都不敢说是法国演技最好的女演员,同样莫妮卡·贝鲁奇也离意大利伟大女星的地位尚有距离。但这并不妨碍她们俩成为欧洲最具人气的女人。

一个是清雅的法兰西玫瑰,一个是妖艳的意大利尤物,却都已是美人迟暮。苏菲的倾国之笑,不再神秘轻盈,绰约如姑射;莫妮卡的双唇已经空洞,曾经惊世骇俗的胸脯,也无可奈何地颓唐下来。但是当两人穿着一样的背心,在键盘面前会心而笑的时候,有多少影迷仍然骨醉神酥?

崇拜症似的美貌,区别于好莱坞的成熟魅力,超越于普通意义的性感,让这两个女人占据了各大娱乐媒体的封面。国际化的路线很成功,都已年过四十的法国、意大利女人,也不满足于充当花瓶。毕竟再瓷实的肌肤无法抗拒皱纹变成裂痕,寻求演艺形象和表演类型的突破,玛索和贝鲁奇再走不同的路,本无交集。这一次的《不要回头》,至少观众看到了她俩的努力,谁更迷人,一比既知。

不再年轻的苏菲·玛索,这两年已经开始初执拿导筒,反响波澜不惊,远不如她做演员受关注。贝鲁奇在美国和法国影坛频繁出没,也试图突破花瓶定势,接下几部考验演技的剧情片,可结果并不理想。欧洲的女演员,当成她们俩这样也算是极品,借一部电影名来说,就是《只怪你太美了》,在一众同年龄段女演员中,美貌压过了演技,总与“伟大”二字隔洋向往。与花瓶相对的是才女。有趣的是,《不要回头》的导演玛丽娜·德凡就是这些年法国电影圈进步颇大的“小才女”。

《不要回头》只是德凡的第二部长片,上一部处女作《在我的皮囊里》赢得圈内和观众的广泛好评。这部《不要回头》的立意,还真可以用德凡前作的名称来概括:两个相貌、身份完全不同的中年女人,法国人让娜就“藏在”意大利人玛丽娜的“皮囊”里,从沉睡到觉醒的过程。电影以苏菲•玛索饰演的女性开始,逐渐建构起了一个臆想中的空间。女主角看到另外的照片,开始不断想象自己的新身份,她以为自己便是照片上的女人。这样的想象一经开始便不可收拾了,于是她就不断的去揣测那个自己的生活那个自己的身份。但实际上,照片里的女人只是自己的亲身母亲而已。这也许是在向我们表明,作为某种精神分裂患者的她,实际上内心深处对自己过往的生活是有所记忆的,即使是隐藏在了潜意识当中。

苏菲•玛索在电影中是走在了一个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她从不知到知,从否定到和谐共存,她开始逐渐的认同了自己精神分裂的身份,并且很好的接受了她。在电影片尾,苏菲•玛索和贝鲁奇耳鬓厮磨的同处一室,其实这个场景是想象也好是现实也好,都已经不影响剧中女主角的自我走向了。影片中的迷惑变成了诡异的悬念,时空关系完全错乱,苏菲·玛索陷入了超现实的迷雾中,观众也跟着兜圈子,最终才发现导演的意图,像是看了一场变脸魔术秀。

影片在叙事上的刻意迷乱,如果用正常的手法讲述并不复杂,但德凡显然不甘心如此保守简略。《不要回头》里运用了先进的电脑特效,模拟出苏菲·玛索逐步变化成莫妮卡·贝鲁奇的每一个阶段。而且这种变化要伴随着剧情,而不是一个镜头几秒钟就可完成的,影片中有十几分钟,让娜的脸一半是苏菲,一半是莫妮卡,两个美女的面部特征生硬地拼贴在一张脸上,变得怪异且丑陋。 这种完全不符合常理的造型,外人却毫不惊讶女主角的变化,人物和环境的一再变幻,已经模糊了真实和想象的界限。德凡在影片中,其实引用了“心理重现”的方式,像很多成功的惊悚片一样,观众看到的很可能只是女主角的错觉。包括她自己的相貌,母亲和丈夫孩子的模样,家庭出身等等,让娜必须从童年诞生地去寻找,就像心理医生的催眠一样,从记忆深处找回自己。《不要回头》所做的就是拍下这个过程,主观与客观混淆,真实与错觉并立,灵魂与肉体重合又分离。

这是个不俗的剧本,可惜德凡的处理过于魔幻,有为了炫技而炫之嫌,弄混了蒙太奇和叙事。有时候观众需要自己琢磨因果逻辑,填补漏洞,本来是件好事,结果处理的有点绕,前半段故布疑阵,显得累赘且拖沓。这种寻找家族史秘密的立意,很像早期的阿莫多瓦,尤其是让娜从照片中认出生母,毅然前往意大利南部的段落,成为这个悬疑故事的真正转折。熟悉此类题材的观众,已经可以猜出事情的由来,逐渐接受导演的处理方式,再从女孩的视角来陈述就顺当多了。相比之下,阿莫多瓦的悬念就设的明朗工整,不用魔幻的特技,也能通过戏剧手法造出魔幻的效果,德凡的这部《不要回头》则显得“机械化”了。

作为商业片,影片的最大卖点还是两位欧洲顶级美女的“对决”。影片中由于只是一个女人在变化,其实并没有多少对手戏。一人一半剧情平均分配,苏菲演前半部,莫妮卡演后半部,仅有结尾处的一次对视,算是完成了灵魂对肉体的“交接仪式”。至于谁的演技更好些,各家粉丝自有评判。个人以为,相比之下苏菲的疑惑和恐惧更多些,有更多更重的戏份可以发挥,观众的情绪也随同她的心理表演而调动。到了后面莫妮卡回意大利的寻找,故事已经顺畅明朗,再辅以童年记忆的闪回,留给表演上的空间并不多了。最为津津乐道的,还是让娜变脸的过程,通过3D技术对脸部特征的重构,眼部和鼻梁的精妙化妆,让观众们见识了电影史上最完整最细致的“变脸魔术”。原来美女也是一场“真实的谎言”。

遗憾的是,相对保守的法国影评人们并未赞同导演玛丽娜·德凡的煞费苦心,也一点都不给两位女明星面子,《不要回头》公映后的评价并不高。应该说,观众对于这么个悬疑题材还是报以很大的好奇心的,这不是一个平白直诉的乏味故事,演员形体的异化,算是难得的尝试了。然而问题就在这里,把《不要回头》当艺术电影看得影评人们,觉得导演和编剧故弄玄虚,卖弄特技;而把影片当商业类型看得观众,又无法完全接受其表现手法,缺乏简单易懂的叙事逻辑。或许是期待高了点,最后的票房并未有预期的理想。但若仅此就给两位女星下一个评语,尚为时过早。毕竟她们俩为了首次合作,表现地很卖力,在风韵犹存的岁月里,用这种“破相”的对决方式留下银幕痕迹,这已经需要份勇气,还是对得起影迷们多年的追捧和迷恋的。

虽然有宏大主题作着支撑,《不要回头》仍然说不上有多好看。过于松散和意识流的叙事模式,并不是主流受众能够受得了的。电影的整体节奏原本便慢,一家人的生活也懒懒散散的在进行,这些夹杂在一起,就成了观众难以忍受的了。不停的闪回、不停的想象不断的打断观众的欣赏节奏,两个美女合并成的那张脸实在有够可怕,《不要回头》绝对是一部考验观众的电影。

同样是表现精神分裂,同样有现实和想象的两个世界,《禁闭岛》就做的好很多。在节奏、剪接、氛围营造等方面,《禁闭岛》提供的是多重的享受,因此,即使电影深奥的很多人都看了个糊涂,但很多观众都乐于去探讨去分析。而放到《不要回头》身上,给我们的话题似乎除了两大美女外,好像就了无其他了。

影片的最后似有深意,两大美女亦真亦假的坐在了一起,导演是想表达让那已经接受了自己那分裂掉的身份,但这种看似圆满的结局是不是暗含了导演对女性难以完全脱离自身困境的影射呢?

*本文系文汇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影节第二批片单公布:追加龟梨和也、山崎贤人等人新片!

上一篇

北影节第二批片单公布:追加龟梨和也、山崎贤人等人新片! 北影节第二批片单公布:追加龟梨和也、山崎贤人等人新片!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下一篇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