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影

这部纪录片很有勇气,它道出了在国内拍片的“潜规则”

这部纪录片很有勇气,它道出了在国内拍片的“潜规则”

跟组纪录片,即记载影视剧拍摄过程的纪录片。

它多用于展示影视剧的运作方式,幕后轶事等等,也是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

今天笔者要为大家推荐一部——《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

有人说,这是跟组纪录片里的诚意、良心之作。

作为电影《南京!南京!》的跟拍花絮,

《地狱之旅》不仅用110分钟的篇幅忠实还原了这部电影的诞生始末,

同时它也有着不依附于电影本身的独立价值——它还展现了中国电影行业一些“不能说的秘密”。

譬如审查,立项,亏空等等敏感话题。

同时,它也告诉有志于从事电影创作的人知道,

在中国拍摄一部电影将会遭遇怎样的困境?

想必这也是本片推迟了3年才被公开的缘由。

有趣的是,《地狱之旅》比正片评分还高。

《南京!南京!》在拍摄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

在中国电影制作体系之中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

电影从筹备到上映,中间历时四年。

在此过程中,

它不仅经历了立项时险被淘汰的危险、拍摄时差点被撤资的困境、审查时提心吊胆的冀盼。

正式开拍后,剧组又面临着内部管理上的疏忽,财务账面上的漏洞,长春外景地无法交付的担忧,演员表演不入戏等等问题。

它就像一个难产的婴儿,历经万千劫难,才终于呱呱坠地。


虽然本片的拍摄角度官方,

但制作者还是鼓起了勇气,尽可能地为我们披露了很多跟组纪录片都会刻意回避的东西——中国电影最真实的创作环境。

譬如为调动人脉关系,保证电影拍摄进度正常进行,

陆川不得已赴宴应酬、陪酒,结果身体吃不消,患上了胃溃疡。

譬如为避免虚报演员数目“吃空饷“的情况发生,剧照只有封闭现场亲自清点人数。

当然,这些只是电影拍摄期间所遇风波的冰山一角。

后来陆川接受《时代周报》的采访说,”《南京!南京!》搭景招标1000万元。

但很多制片主任家的亲戚,都打着建工的名头,想从这些项目中讹上一笔。”

《南京!南京!》是不幸的,

在它的诞生过程中,有各种各样倒霉的遭遇。

但《南京南京》也是幸运的。

陆川的矢志不渝,让他最终完成了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后来的事,众所皆知。

《南京!南京!》公映之后引来了巨大的非议,

人们抨击这部电影美化日方军人,

但实际情况是,因为剧本泄露、演员档期、审查要求等等因素,

剧本被迫面临着一次次修改。

2012年6月上海电影节上,陆川曾当着媒体的面潸然泪下,

那时他的《王的盛宴》,因为审查原因被延期了多年。

当时陆川说出了很多导演的心声——在中国拍一部电影实在太难。

然而困难的原因仅仅只是面对审查吗?

这部纪录片不仅探讨了中国电影在意识形态上所面临的难题,

也反问着中国电影表面繁荣的背后,与好莱坞电影工业化体系究竟还有着多少差距?

笔者相信,

中国电影界可能还有很多个陆川,他们不仅一次碰到像《南京!南京!》这样所面临过的状况。

或许他们正身体力行对抗着中国电影制作环境的畸形,

顶着谩骂,一次次寻求着创作上无奈的平衡和妥协。

《地狱之旅》有意义吗?

答案是肯定的。

它是中国电影发展过程的一个历史写照,同时也是一面镜子。

生活中的赵又廷时而萌,时而呆,时而帅,你最喜欢怎样的他

上一篇

生活中的赵又廷时而萌,时而呆,时而帅,你最喜欢怎样的他 生活中的赵又廷时而萌,时而呆,时而帅,你最喜欢怎样的他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下一篇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