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驯影师独家原创)
今天驯影君要说的这部电影,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时便大获好评,更是在2017年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六项提名,包括最佳/影片、男主角、女配角、男配角、导演、原创剧本奖。
一度最热门。
据说马特·达蒙是本片的制片人,他在之前想要自导自演这部电影,最终因档期问题,男一号的位置由达蒙好兄弟大本的弟弟接手。
是不是感到很遗憾。
没错,这部电影就是——《海边的曼彻斯特》,豆瓣评分8.8.
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Lee在哥哥去世之后所面临的抚养侄子Patrick的难题,以及回到曼切斯特小镇所勾起的与前妻Randy之间悲伤的记忆和误解。导演采用闪回的手法,将回忆与现实拼接从而创造不同纬度和时间点中矛盾的共鸣,最终聚合到人物间情感的和解和对生活不幸的妥协。
看完后驯影君就明白了这部电影为什么如此优秀了。
听说这部电影在丹尼斯电影节首映后一致获得好评,引发了包括索尼经典、环球影业、福斯探照灯、狮门等公司对其发行权的激烈争夺,最后亚马逊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拿下了本片在北美的发行权。
本片导演肯尼斯·罗纳根,不知道没关系,你只需要知道这部电影是肯尼斯·罗纳根第三部自编自导地作品,他的处女作《你可以信赖我》(又名我办事你放心)获2000年圣丹斯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次年还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是不是感觉很屌地样子。
起码驯影君是这么认为的。
影片伊始几个精美构图的镜框里充盈着平静美好的小镇风光,一如片名,海边的曼切斯特。驯影君做梦都想去这样的地方。
林立着的小屋色调明亮而温暖,蔚蓝海面上波光粼粼,好似跃动着一排排轻快的音符,不论景深如何变化,始终聚焦在一艘小船上:远处是正在掌舵的 Joe,近处正值壮年的 Lee 和时年尚幼的 Patrick 握着鱼竿在甲板上打趣。
一阵猝不及防,镜头切到了步入中年、胡子拉碴的 Lee,面无表情继续着无趣的常规:倒垃圾、铲雪,独居的他做着一连串更显孤独的繁琐杂事,紧接着的是与顾客争吵、酒吧滋事,像一只脾气火爆的刺猬,时刻用具有攻击性的外壳掩饰内心深处不忍触碰的伤口。
接近片尾Lee做一些酱的时候险些再次引发火灾,而惊醒他的是女儿的梦。他梦到两个女儿问他爸爸你看见我们在燃烧吗,这段真是太摧心肝了,至少我看到这内心非常痛苦,好像Lee的那些不堪回首的记忆也属于我一样。
影片作曲者Lesley Barber一看到电影片段,就决定使用无伴奏人声来演绎配乐。她的女儿是歌剧歌手,她们合作完成了《Manchester By the Sea》的小样。
当Lesley看完全片,她知道,无伴奏的选择,她做对了。
北美历史上,清教徒刚来到片中这块土地,背井离乡,一切都要从头来过。那时,纯人声音乐,就被他们用来表达这种情绪。
这种境况与李(卡西·阿弗莱克饰)相似。也因此,Lesley觉得,该用纯人声。
还有就是Lee最后说他还没找到住的地方,Patrick问原因,Lee说他们没法给提供有两个房间的公寓,Patrick问多余的房间做什么,Lee说是放沙发——记得Lee刚刚搬出来住在一个半地下室的时候,Joe和小Patrick来看他,看着家徒四壁的房间Joe要添置些家具,最后添置的就是一个沙发。Joe问Lee, Better ?见Lee没有回答,Joe自问自答地说better。起码像个家的样子。
影片中还有一个片段,李一拳挥向路人,他的过失,害死了自己的孩子,可哥哥死前留遗嘱,留下儿子让他照顾;他早就应该被判罪处死,可警察说,你也不是故意的;前妻应该永生唾弃他,可反而请求他原谅。
这个瞬间之前,正是前妻试图与他和解。情绪的翻涌已经达到临界值。
路人撞到他。他一面说着没事,一面一拳揍过去。他用拳头问这个世界,他不要原谅,不要重新开始,为什么却不能如意?
可连拉架的人都说,他是乔伊的弟弟——再一次提醒大家,他是那个悲剧的主角,你们让着他。
这一拳,白费力。
打不过就跑,这么简单的道理,可惜有的时候人就偏偏喜欢逞能,让自己落入无可挣脱的苦痛中。当Lee最后还是决定离开的时候,他诚恳而无奈地对侄子说,"I can"t beat it." 这又何尝不是和自己达成的和解。
看完这部片子,仿佛最后一个场景就一直定格在那里。两个无依无靠的男人,面朝大海,等待春暖花开,也许并不期待,只是等待每次春暖花开的时节,回忆一下曾经的那些春暖花开的日子,直到逐渐老去,死去。
爱,是唯一一个,我们生不带来,死却带走的东西。
喜欢就关注小编吧,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本文为驯影师独家原创,码字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