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插画师 Henn Kim | 系列作品
前天朋友微信说,北京国际电影节又开始了,约起来吧。
忽然发现,不知不觉又一年过去了,这一年多里看了很多场电影。有的是冲着导演和演员上映第一天就去捧场,有的是借着工作便利提前看了点映,有的是口碑反转之后才慕名去看。
惊艳的片子很多,也被烂片辣过眼睛。有时候在影院里哭成傻逼,有时候笑成疯子。就这么一点点,把淘宝电影从普通会员刷成了黄金。我把影票塞进相册集子里,没事翻出来看看。仿佛已经成为某种符号,提醒我一个月一个月的流逝。
没有真正感受过,就不会知道独自去影院看电影是多么爽的事儿。当然这种行为在很多人眼中异常辛酸,不亚于麦当劳第二份半价的甜筒没人和你拼单,他们觉得应该代表社会多关爱单身狗。
关于此类想法我是不屑于解释的,正如那句话所言:世界上总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乐。越长大才越明白,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需要解释。曲解你的人不会因为你解释了一大堆而觉得感同身受,只会认为你在狡辩而已。
我享受一个人看电影,特别享受。但我也喜欢和朋友一起,更乐于观影后彼此长达几个小时的交流,也许交流要比共同看更有意义。
电影拥有娱乐性,但电影不是娱乐。
能让观众宣泄情绪的电影固然是某种消遣,看多了却容易营养不良。我们花几十块钱不该只买两个小时吃爆米花的时间,我们享受的是制作团队的用心,导演的才华,演员的敬业。我们交换的是对某些事情的反思,是嬉笑怒骂背后的人情冷暖和社会的光怪陆离。
一切以娱乐或者非娱乐为表皮的电影,骨子里都应该是艺术性。好的电影,若不能在看过之后拉着朋友耗费时间地聊一聊,或是独处时拿出来反复回味,恐怕就辜负了电影团队背后的一番心血。
我爱上电影的时间很短,以前偶尔看但是不爱。大四那年忽然打开了一扇门,瞧见了更广阔的天地,从此就无法自拔。
书至少要十几个小时才能通读,电影的时间却很短。两个小时能窥见一段历史,一段未来。两个小时可以扛着枪靶子打家劫舍,可以披着长风衣英雄救美,可以灰头土脸地讨生活,也可以油头粉面地挥金如土。两个小时足够感受太多的人生,活上一辈子都未必能经历的人生。
爱上电影之后养出了臭毛病,懒得追剧了。国产剧韩剧港台剧英美剧都不爱追,不是它们不好,而是觉得这么多两个小时,不去看电影可惜。
我始终无法清楚的说明电影对于我的意义。
是个十足的外行人,却也做着跟电影相关的工作。要说这几年在电影中长大,听来有点玄乎。但的确如此,一面沉溺于音效和视效带来的满足感,一面从那些人物画面背后看穿自己的恐惧和不安、幸福和渴望。
有的电影至今不敢看第二遍,因为发现主角跟自己有着相同之处。有的电影反反复复能看很多次,因为发现主角就是我想成为的人。
电影的信息量很大,它要把一整个社会微缩在有限的画面有限的时长里,把很多人经年久月累积起来的三观打个压缩包一股脑塞给你。匹配上了是好的,超出承受范围的要消化很久。但也正因为这一次次的打碎重构,精神世界才变得更广博。
开始理解更多的生活方式,开始接受更多“与众不同”的人。开始不去给别人贴标签扣帽子,也开始不因小事而斤斤计较。
换个角度想,当你生活的零碎时间全都被热爱的事情所填满,哪还有时间去care那些鸡毛蒜皮,哪还有闲工夫给别人解释那些曲解,哪还有经历晒来晒去让别人觉得你过得好还是不好。
每天想着下班之后看部什么风格的电影,看本什么类型的书。每天在这些短短的两个小时里,感受不同的风景和人生。再用更多的两个小时,跟志同道合的人探讨电影传递出的人性和社会性,然后在思考中慢慢成长。
有时被治愈,有时被戳痛,有时被现实打败,有时被梦想打鸡血。生命有限,无论电影还是书,都无法看得最多。
唯有再一部,再再一部;更多,更多更多。
今天去电影院看一部小众文艺片,全场只有五个人。开灯字幕滚动的时候,没有人走。看见前排头发全白的爷爷,盯着屏幕若有所思,莫名戳中泪点。
真希望以后我老了,即便有丈夫有儿女,仍旧能独自坐在电影院。
为一部优秀的电影,好好哭一回。
-终-
<>声明:
插画版权属于原作者
文章作者=食糖君 | 转载请联系授权
公众号:深夜拾堂 | shenyeshitang49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