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这样的八卦:某某因档期问题推辞某角色,痛失爆红机会
其实每次看到这样的报道,我都会想,那些后来不能红火或缺少代表性角色的人,如果真的在当时拿下这个机会,就会不一样吗?就会和抓住这个机会的人一样走红或者更出色吗?
今天就来八一八,如果有如果,他们真的能演好“痛失”的角色吗?
开年比较热门的两部电影《爱乐之城》和《美女与野兽》,把两个女主推上了话题中心。一个美成了公主,一个美成了影后。看着艾玛石石头姐不断斩获各种奖项,有人替艾玛屈臣氏抱不平了--这个角色本来应该她来演的,她为了贝儿推掉了爱乐之城,才给石头姐捡了便宜。
对此屈臣氏小姐的回复是,当时她已投入《美女与野兽》的创作当中,无法抽身。
言下之意,这是她主动选择的结果,不存在可惜的意味。
kong姐去看了《美女与野兽》,先不谈其他,单就歌舞部分,已经需要屈臣氏小姐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功夫才能消化得了。
两部电影各有所长,但《爱乐之城》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获奖列表拉出来都可以在近两年的大银幕作品中脱颖而出。
而影片中的女主一角,换作屈臣氏小姐的话,又是否能够胜任呢?
我们所熟知的屈臣氏小姐,脸是美的,营造的个人标签是独立的。这和米娅的人物设定是相符的。
再来看看米娅的更多细节。她渴望成为一名演员与编剧,却处处碰壁。这样的角色不免需要多层次的诠释,喜怒哀乐跌宕起伏。这些恐怕是屈臣氏小姐给不了的。
艾玛屈臣氏,十岁遇到《哈利波特》,就尝到了走红全球的滋味,不难想象她的童年是在多严格的保护中走过的。
起点之高,注定了她将比别人少走很多阶梯,也注定了她将比别人缺少更多磨练的经验。
演好一个角色,需要演员和角色之间首先产生共鸣。屈臣氏小姐在这一点上便逊于石头姐。石头姐年幼时便只身一人闯荡好莱坞,从跑龙套开始一直打拼到今日的影后,与米娅经历的重合度更高。
缺少经历的屈臣氏小姐有没有机会把米娅演好呢?其实有的,靠演技。然而这更是她的短板。
屈臣氏小姐自从哈利波特系列结束之后,鲜有拿得出手的角色,无论是《壁花少年》中美丽古怪的少女,还是《珠光宝气》中向往纸醉金迷的坏女孩,她给人的感觉总是端着,放不开身段来演戏。
戏外的她,努力经营自己的形象,学霸、女权主义、时尚宠儿,这些标签无一不在要求她尽善尽美,保持一个完美的理想状态。而当她太习惯于这种状态无法抽身出来的时候,我们便看到了一个板着脸、俏皮的时候也板着脸、沉浸在爱情中的时候更板着脸的贝儿。
是惋惜的,惋惜的不是她错过了米娅,而是她还没找到自己作为演员的感知。不过,庆幸屈臣氏小姐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等着她来突破。
另一个例子,我想讲讲角色因为扮演者而存在的可塑性,它就是玉娇龙,而玉娇龙,就是章子怡。
说到章子怡,她的业务能力绝对没得挑剔,努力和演技都是有的。帮助她得到普遍认可并进军好莱坞的《卧虎藏龙》,便是她成为“国际章”的一块敲门砖。而最开始玉娇龙一角,是找过舒淇的。
彼时的舒淇刚被王晶挖掘没多少年,按理说有这种参与大片的机会应该会牢牢抓住才对,然而舒淇经纪人犯了浑,推掉了邀约。
玉娇龙这个角色说起来也不简单,出身大家闺秀,暗自较劲的骨性,桀骜难驯。
再看看舒淇,那时的她演起小女孩来可谓驾轻就熟,大小姐天生骄纵的感觉相信对她来说还是不难把握的。
然而这个角色为什么能让章子怡一举成名呢?正是因为章子怡赋予了她“狠辣”的一面。
玉娇龙一个千金大小姐,为何面容寡淡?为何总在眼神中透露出愤愤不平?为何总显得青涩而没有大小姐的落落大方?
因为扮演她的演员是章子怡。
章子怡的事业心和好胜心,全在玉娇龙身上折射出来了。是的,玉娇龙的身世可以与章子怡相悖,但玉娇龙也有可能像章子怡一样,在江湖这个大环境中,会生涩却不愿认输,会狠戾却不乏柔情。
这样的玉娇龙,是导演李安都未曾想象过的,遑论舒淇。
如果当初舒淇接了玉娇龙,出来的效果估计和《聂隐娘》差不多,缺乏韧性。而时间也证明了,舒淇在柔软的角色上更加吃香(参考让她获得金马奖的《最好的时光》)。
娱乐圈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因一个角色走红的很多,但长红的很少。机会带给我们的,更多是当下的收获,而有实力的人,即使错过了一次,也会时刻为下一个转角而准备,最终也能不负所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