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的朗读者邀请了刘震云为嘉宾,谈到了他的作品《一句顶一万句》,他调侃的说这部电影是一部戴绿帽子的史诗,他说这部电影不过是借了文字的一个种子,但这个种子的耕耘到灌溉到收割,都是雨霖导演在做这些事情,雨霖导演就是他的女儿。
他说并不是因为是父女才增加合作的说服力,这个合作的基础是她明白为什么要改编这部小说,和其他的导演有什么优势,要怎么拍这个电影,因为小说的跨越很长,从民国到现在,从《出延津记》到《回延津记》,上部讲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了唯一能说得上话的养女,为寻找,离开延津的流浪历程;下部讲七十年后,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找一个说得着的人,回到延津的故事。
而刘雨霖导演选择的只是其中的一条线,以牛爱国和老婆的爱恨情仇为主线。
影片的开头是一对夫妻在民政局领证。问道为什么结婚?
他们回答:不用说,就知道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
另外来了一对离婚的夫妻,问道为什么离婚?
电影开头就说明了问题,他们结婚的前提是他们说得着,当两人无话可说,结局似乎就注定了。
林华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每个人很重要的是我们的生命,当你的生命社会化之后,最重要的是各种关系,和爱人是爱情关系,和朋友是友情关系,和同事是工作关系,各种各样的关系,而这些个关系要搞好就要沟通,沟通是立足于社会的很重要的能力之一”。
说话,或者说交流沟通,是这个电影的主题,影片中也总是在强调“说不着”、“说得着”的问题,有没有共同的语言是夫妻婚姻之间和谐的基础。
结婚十年后,庞丽娜在延津棉纺织厂下班后,牛爱国去接她,她说自己要参加同事生日会。牛爱国起了狐疑,四处一找,发现她和县城里开婚纱店的蒋九在高级酒店生态园里吃饭,谈笑风生。
影片中牛爱国跟踪妻子庞丽娜,被发现后,他说“你和他说的话抵得上我们一年说的话”
妻子庞丽娜说“再不和人说话,我都要憋死了”
牛爱国误以为妻子和婚纱影楼的蒋九出轨
他说:看在我们说得着的份上,你给我一句实话,你是不是和蒋九好?
当妻子真的和蒋九好了,牛爱国萌生了杀人的想法,经兄弟劝解后想展望未来挽回妻子的心,这一招无效后,得知妻子要出差,再次跟踪,发现她是和蒋九幽会。虽然妻子是想借此机会和对方断掉,但这次幽会反而加深彼此情感。牛爱国再次起了杀心。
但是认怂,胆小的他并没有这么做,并给自己找借口说“杀了人,我女儿就没有爸妈了”,于是他告诉蒋九的妻子赵欣婷,编造自己老婆和她老公的床事,他描述自己听到他们在酒店里“一个晚上干了三回”,小编只想说这简直窝囊透顶,自己没胆就添油加醋来借刀杀人,而蒋九老婆的反抗是自己吞农药,吓得蒋九立马回归家庭。
当女儿问道:妈妈呢?
这样的话,冲着这样的语气,对女儿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
女儿将撕毁的结婚照粘好
牛爱国妻子想和他离婚,牛爱国却不想让她这么好过。于是关系越闹越僵,妻子最终还是跟着蒋九走了。牛爱国遇到大肚子的妻子和蒋九,再次买刀。
却还是决定放下刀刃,因为“日子过的是以后,不是以前”。
牛爱国曾偶遇以前的女同学,她说:“世界上的事情都经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一件都藏着委屈。”
确实,很多事情都经不起推敲:
庞丽娜提出和蒋九分手,蒋九提出两人旅行一次再分手。于是庞丽娜编织了和同事一起去苏州旅游的谎言。如果庞丽娜能够快刀斩乱麻,也不会有后面的恶果。
蒋九回到妻子身边后,如果庞丽娜选择和丈夫和好,而不是提出离婚,同样两人也能继续走下去。
如果牛爱国不是用不离婚的方法逼迫妻子,庞丽娜可能也不会回到蒋九身边,选择抛下家庭两人私奔。至此,两个家庭再也回不去了。
这部电影既不是高不可攀的阳春白雪,也不是喧哗取宠的出轨八卦,它直摇人心,是层次高级的内心战争大片,叙事上平铺直叙,接地气,细火慢炖,看似漫不经心,却刀刀见肉,从日常生活中探索中国人的孤独源头,悲哀都藏在日常生活的褶皱里,聚焦的是普通人内心的惊涛骇浪。
回到标题,故事叫《一句顶一万句》,这能顶一万句的话究竟是什么?
难道是“说得着”?小编就是这么肤浅的觉得。
而刘震云是这么说的,“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没有神的世界里,人只能一辈子都在寻找,寻找一个人,和他说一句知心的话,一个人内心的洪流,其实已经足够淹没整个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