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7日上午,第二次IP项目融资路演暨第二期“版权金融文投俱乐部”活动在北京天桥艺术大厦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内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版权金融事业部及俺朋堂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第二期[版权金融文投俱乐部]活动现场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近日发布的新一批全国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公示通知中,出现了数位著名音乐人的名字:如左小祖咒导演的《走吧,张小砚》、卢庚戌自编自导的第二部电影《一生有你2017》。
曾与王菲多次合作的资深音乐人张亚东在尝试过短片拍摄之后,即将首次执导剧情长片《湖边密林》,该片还入选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投单元。
音乐人跨界拍电影早已有之,此前已有包括崔健、周杰伦、王力宏等天王级人物,以及高晓松、雪村等等。
电影与音乐间存在着什么关系?电影与音乐如何在跨界中碰撞出火花?跨界人需要什么素质?所以,在第二期“版权金融文投俱乐部”的活动中,邀请了著名音乐人/水木年华成员/电影导演 卢庚戌、蓝莓影业战略发展总监 耿聪以及俺朋堂创始人兼CEO王小曼就“音乐与电影如何在跨界中碰撞出火花”从音乐人与电影人的角度进行深度探讨。
从左至右:王小曼、卢庚戌、耿聪
水木年华成员卢庚戌的新片《一生有你2017》源自他们的成名曲;他的上一部作品《怒放之青春再见》则来自于郑钧的歌名《怒放》。两部电影都是青春片,《一生有你2017》主要是讲爱情以及爱情对人生造成的影响,上一部则着眼于青春与梦想的关系。在活动现场,俺朋堂创始人兼CEO王小曼首先对卢庚戌提出了音乐与电影跨界需要什么样的素质的问题。
音乐X电影跨界人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在回答主持人提问音乐与电影跨界人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时,卢庚戌淡定的说:智商高。
跨界的转型这件事情是有非常高的智商门槛的,因为能够驾驭两个领域的不是很多。作为当年辽宁省营口市的高考理科状元,卢庚戌考入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辞去工作去做音乐,在乐坛积累了一定名气和地位,也算是一次成功的“跨界”。近几年,国内电影市场正处于极速发展时期。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在这个大环境下,卢庚戌成立梦时光电影公司,希望立足大电影产品,通过结构化、平台化重组传统影视产业,打造项目开发、制作、宣传、营销一体化的影视梦工厂。
电影是卢庚戌曾经的理想,但拍电影对于一个二十多年醉心于音乐创作的卢庚戌来说并非易事。主持人问及为什么想要拍电影,卢庚戌坦言,没有什么原因我就是想做。现在正在筹备第二部电影《一生有你》,明年暑期档准备上映。
卢庚戌在活动中
在音乐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卢庚戌,他的目光转向了电影导演。导演与音乐这两个不同的工作带给卢庚戌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从某种角度讲音乐人可能要求会高些,导演就相对轻松一点。剧本、表演、摄影、美术、配乐、主题曲等都有分工。如今的他,决定做电影就专注的去做,主动研究,执着的坚持着应有的坚持,在前进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虽然已有不少音乐人跨界电影导演,但国内音乐题材的电影数量并不多。因为这个题材很难拍还是跨界确实有难度?《如果·爱》这样的电影难度非常大,现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市面上的片子可以超过《如果·爱》这样一个音乐电影的水准。那为什么很少有导演选择这样的题材呢?
很多类型剧不一定“高票房”,但一定“有票房”
蓝莓影业战略发展总监耿聪表示,音乐和电影能撞出火花,首先电影特别需要好的,哪怕把音乐剧搬上电影的荧幕。《爱乐之城》就是最好的例子,拿了奥斯卡最佳的导演,得了许多大奖。其实中国这两年的电影有一个特点,每个卖座的电影都有一个借鉴的文本。因为好莱坞从去世的亚里斯多德开始,无非是在前人基础上借鉴。
耿聪在活动中发言
音乐人有好的题材,可以和我们合作,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而且我现在也在跟香港金像奖导演罗启锐合作一个古巴电影。提到古巴会让人一下想到音乐、舞蹈,很热辣的这种古巴风情,那个地方的人听到音乐不自觉的舞动起来,我就跟导演提议在戏里边加上舞蹈元素。我投入两年时间,亲自去联系国内各个城市,甚至国外舞蹈圈的一些顶级高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音乐和节拍,时间技术和电影这种时空技术结合在一起,非常的巧妙。现在国内这类题材电影很少,很多年只有一个陈可辛的《如果·爱》。
卢庚戌补充道,大部分的导演对这种题材不太有意愿,而且需要懂音乐的导演来拍。喜剧片与歌舞片的票房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一个歌舞片做好的话一定有市场,虽然票房不会像喜剧片那样高。在2010年时,我准备做一部青春片,但遇到状况了最后没拍出来。当时一位圈内的老板跟我说,这种哪有市场,都没人拍,我说就没有人拍才有市场。但是我没有赵薇有人脉,她第一个拍,那我就晚了,时机很重要。但是歌舞片,如果我们现在有人把它拍好的话,就会成为一个爆款。相对来说成本没有那么高,也能赚很多钱。
电影跟音乐真正做起来的时候,会发现他们是两码事。很多导演不懂这些歌舞片,他只能拍其他的,也不可能拍好这样的片。甚至《如果·爱》在我看来也不是那么完美的,里边有好多的东西可以做得更好一点,但是剧情上陈可辛导演是最大师级的水平,但是真从他的音乐上和舞蹈上,还是有很多缺陷。《爱乐之城》的导演本身就是做音乐的,他以前是打爵士鼓的。
放眼全球电影市场,中国电影的题材还是非常的局限。在类型片上,很多有市场的题材但是没有导演去创作了,导致电影内容的同质化。或者说,导演的野心不小,但是受到了剧本的局限。
国内导演对于类型片的想法思维过于局限
卢庚戌说,音乐题材电影还有一种类型是音乐传记片,还有其他类型的传记片,比如体育传记片,据说陈可辛今年要拍《李娜》。
陈可辛将开拍《李娜》的概念海报
体育片在国外就是一个类型片的片种,而且在好莱坞、韩国,这种励志片都很好。很久以前的歌舞片《刘三姐》在中国是有市场的,但现在没人拍了。我们可以对照,音乐类型也一样。我们可以从理性的角度,历史的宏观来观察,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我们都比美国要晚很多年。
《刘三姐》经典片段:山歌对唱
耿聪补充道,卢老师说的特别好,并且特别强调这个空间没人在做,已经有巨大的空间,电影跟音乐是一个跨界,音乐加喜剧,音乐加动作,音乐加体育,都是更高规格和体量的跨界。
王小曼与卢庚戌交谈中 左:王小曼 右:卢庚戌
俺朋堂创始人兼CEO王小曼补充道:去年在奥斯卡的时候,团队做了一个专题:电影跟音乐、电影跟体育、电影跟媒体、电影跟金融,所以我们真正调研过这个领域。其实中国电影的题材还是非常的逼仄,很狭隘。我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些事,都会有故事,而可能是由于我们眼界和视野,还有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心目前还没有那么的蓬勃,所以眼光和视野都还太短浅了,故事本身是带有力量的。有一个很有名的电影,《离巨星二十英尺》,在美国很多的电影和音乐都能跨界。《灵魂歌王》演员的Jamie Foxx,现场所有的雷·查尔斯的歌都是他自己唱的。后来很多人想买他当时在《灵魂歌王》唱歌的所有的电影原声,但他们不知道其实Jamie Foxx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跨界人才。所以其实我觉得这个事很有意思,所以我一直在追着卢老师问,跨界的门槛和天赋到底是什么,因为在我自己看来这两个东西是相通的。艺术家都是有表达欲望的人,他们表达欲望的方式都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而这个表达欲望,音乐和电影只是渠道、方法、技能不一样,他们对于受众的感染方式不一样,但是其实表达欲望是你本体的语言,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一部好的电影与剧情只见的关系固然密不可分,用音乐来暗示剧情的发展,用音乐来烘托影片主题,会是怎样一种结果呢?一部成功的电影往往会有优秀的音乐,优美动人的乐曲,荡气回肠的旋律,都可以增强影片的感染力,和主人公的活动共同交织成一篇又一篇扣人心弦的人生乐章。
如果说剧情是一部电影的灵魂,那么我们或许可以毫不吝啬的称电影配乐为电影的眼睛,而人们都说眼睛是窥视灵魂的窗口,放在电影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配乐只要略微地给观众一个眼神,也许观众就知道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大概是个什么样的方向。
电影比音乐难得多得多
耿聪认为,歌舞片中有纯粹是技术的部分,因为电影来说,对我们来说,它就是个数学题,它一分钟都在叙事规律。音乐的每个节拍和叙事的功能,是一门像几何学一样严密的。
卢庚戌认为,做电影最关键的一点,首先要有艺术的天赋。但其实有了这些远远不够,做一个电影导演来说,远比做音乐人辛苦的多。比如我现在磨的《一生有你》电影剧本,磨了两年半。我写歌词的时候可能有几天睡不着觉,做电影可能一年又一年的睡不着觉。很多人认为写歌词需要精确,台词不需要。那你说错了,我在磨台词的时候,多一个字我都要去掉,这很复杂的。如果电影有一百场的话,差不多有四万字到五万字之间。而一首歌的歌词可能几百个字,长度最长1000个字。所以说剧本是非常浩大的,在剧本写好之后,拍摄的过程中复杂程度也是难以想象的。拍《怒放2013》的时候,先筹划摄影美术,服化道不用说了,全是导演来要过目的。还有很多突发情况,比如军事演习场地不能进行拍摄。然后第二天拍烧烤店的戏,当天半夜导演说不让拍了,因为第二天卫生检查要封路,各种突发的意外。拍好后到电影上映前还有许多问题要处理,一个电影的复杂程度不亚于我出十张专辑。
中国很多导演其实并不懂音乐,其实可能做到导演不需要懂音乐,但是一个懂音乐的导演一定能够做出更好看的电影。从现实的市场反馈来看,我国导演好像在电影配乐选择上还是非常不规范,或者说也不知道什么音乐适合,或者找什么样的人适合来给他做音乐。电影导演也不知道适合我的媳妇在哪,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普遍的。对于音乐与导演之间的关系,耿聪和卢庚戌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不懂音乐的导演不是好导演
耿聪表示,导演不仅要懂音乐,还要懂绘画,因为要考虑整个画面的构图。他要懂叙事文学,还要懂唐诗宋词。如果做一个电影和音乐类比的话,可能音乐更像唐诗宋词,因为唐诗表达一个情感几句话就可以。而电影,120分钟的叙事更像叙事小说,更像《红楼梦》《水浒传》小说故事的叙事艺术。《红楼梦》里边的诗词是一绝,音乐就是电影中的这个环节,它是为电影增色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卢庚戌的歌,耿聪说:“卢老师的歌制作水准挺高的,因为高中的时候同学们喜欢唱他的歌,我是听卢老师的歌长大的,实际我也暴露年龄了。”
卢庚戌补充道,好的导演都懂音乐,导演一定要懂音乐,因为音乐配乐是电影的一部分。从另一个角度讲,不是导演想演什么就演什么,制片人已经形成套路了。就拿我自己的电影来说,不是导演想选什么就选什么,必须跟网易云音乐等联合打榜,就形成一个音乐的套路了。导演觉得有品位了,要对整个电影市场推出一个规则,像孵化的过程一样。
王小曼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刚才和虞笙老师聊了一会儿,感觉电影其实是有文本,给它量身订作一个音乐的叙事。我们能够耳熟能详的,特别像《千年等一回》,这样的歌其实就是为《新白娘子传奇》量身订作,到现在传唱度依然非常高。TVB火起来的时候,它的音乐制作水准是非常高的,会专门去找合适的这些好的歌手去帮他们写歌,并且很多歌写歌的人都是导演或编剧自己。他们那个时候是拥有这样多栖的,多维的艺术能力的人才。但是好像到了我们现在就是,哪个人有名就用哪个人来做,哪怕他其实并不擅长某种风格。或者就只有一天的时间来录这首歌,非常仓促。电影音乐在制作水平上还是不是非常重视的。
Channel V是一个国际性的音乐频道,又称星空音乐台或卫视音乐台。主要播放主流音乐和一些地区性的点播音乐。主要播送英文歌曲,在中国大陆与台湾主要播放华语流行音乐。在早期的Channel V,播放的MV水准在全世界来说都很高。MV也是音乐和电影跨界的领域,通过音乐自身的想象力重新去拍摄出一部视频作品,要求也是很高的。但是我们现在基本上MV导演断层了,随着唱片工业的衰落,MV是否会消失呢?这个问题卢庚戌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MV的衰落让音乐画面感无法被释放
《速度与激情8》主题曲《Go Off 》的MV制作精良
卢庚戌说,我现在出了一张个人的新专辑,叫《我的生命不过是温柔的疯狂》,是一张独立的专辑,我都拍MV了,里面还有航拍之类的。
《我的生命不过是温柔的疯狂》MV
王小曼追问道,以前有一些专职的MV导演,像邝盛这样一些人,他们对MV的叙事有非常好的理解,是否现在其实专业人才都没有了。
卢庚戌表示,影像这方面,我可以几万块钱能拍非常好的MV,30万拍MV价格并不低。其实更重要的是有一些创意性的人才。但有的MV导演,像邝盛,他可能给周杰伦拍MV特别好,但我们大陆的人找他拍MV,效果并没有那么好。在电影配乐方面,我感觉国内的很多导演可能听的音乐比较少,但凡听一首歌觉得不错,就拿来用。但实际上这首歌已经很泛俗了,我觉得韩寒就特别会找人,找这种独立的音乐人,找特别有逼格的人去唱那些特别俗的歌。但是由一些有逼格的人来唱,它还是不俗的,让大众小众都能够结合的特别好。
电影与音乐能否在跨界中碰撞出火花?答案是肯定的。诚然,中国电影需要更多的跨界力量带给观众新的审美体验和娱乐体验,但跨界首先必得跨过基本的技艺门槛,否则就会给中国电影制造混乱。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