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仙鲜各种压力,生活在二线城市都这么大压力不知到生活在大城市的你们是不是压力更大。
所以今天仙鲜就给大家安利一部解压神剧——
《海盗电台》
The Boat That Rocked
导演理查德·柯蒂斯,对这部剧的定位是他继《真爱至上》《诺丁山》《BJ单身日记》系列后,首部非浪漫爱情喜剧电影。
只可惜转型失败。
这就很尴尬了,5000万美元成本,3635万票房,造就IMDb7.4分。
但是这部片子在豆瓣上却达到了8.5分。
没有人能安安静静地看完它,不是此时,就是彼刻,你总会忍不住站(躁)起来。
毫不夸张,解压神剧。
不多说直接开撸
英国 1966年 六十年代的英国,还是再被压迫的时代,政府对娱乐有诸多禁令
连音乐都限量供应——连BBC,都每天只允许播放不到45分钟的流行乐。
但是北海上飘扬着一条游艇,这里有一群充满了摇滚梦想的年轻人,在24小时不间断播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他们叫做海盗电台。
毛主席的“游击战略”被他们充分利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样才能躲避政府的追捕。
但是全英国的年轻人,无论种族、信仰,都热衷于海盗电台的音乐。
被学校开除的卡尔(汤姆•斯图里奇 Tom Sturridge 饰)被海盗电台的船长昆汀(比尔•奈伊 Bill Nighy 饰)引荐入伙。
船长是一根硬骨头。
硬得来又很骚,每次出场,各型各款的骚西装绝不重样,连胸口的小方巾,都要叠成玫瑰花状。
但是是不是很眼熟,没错她就是《真爱至上》里面的摇滚歌手,《哈利·波特》里的魔法部长……以及《加勒比海盗》那深情又残忍的章鱼怪。
通过游戏,他逐渐认识这些激情四射的DJ
其中,头牌DJ大胡子科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饰)是个善于拿音乐说事的美国佬;
戴夫虽然大腹便便却颇讨女孩喜欢……
羞涩的卡尔似乎总是难以融入,对于喜欢的女孩也手足无措。
与此同时,政府高官与国家电台却开始注意到这些无政府主义的小团伙...
“海盗”死对头,也硬,但却是僵硬、机械的政府长官。
你可能也认出来了。
政府长官(肯尼思·布拉纳 饰)同样来自《哈利·波特》片场,臭美的洛哈特教授,摇身一变,成了大背头、“性冷淡”风的保守派。
在海盗电台混的风声水起的时候,政府下了狠招,它立法宣布,禁止全国广告商在海盗电台投放广告。
原本小日子过得自由滋润的海盗电台,因为被断粮草,节节溃败,关键时候,船长搬来神兵——广播界神秘大拿盖文(瑞思·伊凡斯 饰)
我擦全都是《哈利波特》剧组的人员。
盖文的节目很有看点声音性感,语调沉稳,善与观众互动,简直男女老少通吃。
说白了电台不就是给观众看的吗?你管的了我,你还管的了观众。
这下子节目收视率一下子就上去了,好怕没广告,国外广告接踵而至。
这就让长官越来越头疼了。
有的人可能觉的这是对政府的反抗,但是其实不然。
《海盗电台》清晰坚定地告诉我们,先找到自己。
说白了,世俗的名利、情欲,对他们而言是没有意义的,他们真正想要的是自我。
这正是“海盗电台”让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他们不追求社会的认可,同时,也就摆脱了社会的负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片中意味深长的布景与色调。
每次官员出场的画面,都是一系列呆板僵硬的条条框框,色调始终冷清。
你看,即使过个圣诞节,桌上摆着丰盛的晚餐, 现场气氛也蜜汁尴尬——仆人面无表情地杵在后面,吃饭的人被桌子远远隔开。
你能感受到他们的精致与贵重,与此同时,那种虚弱与孤独也呼之欲出。
反观“海盗”和喜欢“海盗”的听众画风,凌乱而生动,逼仄而充满情趣,连色调,都是温暖柔和。
这也正是观众喜欢听这个电台的原因,他让我们释放了自己的天性,大家不要小看这种天性。
比如:《海盗电台》里那个看似幼稚的打赌,爬桅杆跳海,正是现代跳水运动的前身。
而且现在许多的奥赛项目都是原来因为天性的释放而寅生出来的运动。
所以年轻就要多出去走走,世界这么大你都见识过了。
如果觉得工作压力大就去旅游城市压力大就换个城市,一切其实都很美好。
ps:电影资源在百度上可以找到。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