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子写的人太多,说点旧片子吧。
我想,作为一个中国人有必要去了解一下这段历史,上一辈人的血海深仇到我们这辈仍应该铭记,不是记住仇恨,而是战争带来的创伤有多么沉痛。
大时代灾难下的死生爱恨离聚,有民族间的仇恨 ,有战争的残虐与哀鸿遍野,也有生死存亡间人性的光辉。
电影的开头,镜头跟着巡街日本兵的枪杆,环伺战火底下满目疮痍的南京城 。
看到被火烧、活埋、吊死、斩首枪决、乱枪扫射乱葬岗式的群体灭杀的尸首散乱在街头。
当然这不是拍「德州电锯杀人狂」不需要鲜艳的血红色分镜煽情呈现日军的暴行,这也不是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不需要科幻的拍摄手法。
导演刻意用黑白底片冷静反思:这场战争的意义是什么?人性被战争挤压扭曲后会是什么样?
这也让每个镜头,都像一帧帧冰冷、灰沉的历史照片 。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把历史呈现给人们,把思考留给人们自己。
日军没被处理成狂宰中国人作乐的变态杀人军团,也没有把难民拍得呼天抢地鬼哭神号 。
没一味以中国人的苦难,来控诉日军的暴行残虐。
反而电影里最可怕和可悲的是:
不管杀人的、还是被杀的,一个个都木然地面无表情,那是心灵、精神、人性与尊严都被逼到底限的彻底的自我放弃。
也许有人会说这部电影里良知尚存的日本军官角色,是为日军开罪。
我不这么认为,虽然这片角色很多,或者该说叙事的观点很多,致使主轴剧情涣散,但透过导演的全知观点;
良知未泯,最后受不了精神上的压力而自杀的日本军官;
一个个举手站出来自愿牺牲当军妓,跟日军换取安全区内一个月粮食与安全的女性;
以及起先为建立「安全区」的德国商人拉贝做事,之后为保妻小当汉奸的唐先生(范伟饰演);
也有死守到底的刘烨演的国民党残军。
透过不同角色的观点见证南京如何在浩劫中沦陷,见证战争如何折磨不同的人,见证人性又如何在战争中沦丧。
我喜欢电影里,每一次举起手来的画面。
第一次是一小搓日本兵意外发现躲藏在教堂里的成千上百个的中国难民,人数众多的难民没有反抗,却一个个木然地举起双手投降。
这些对日军投降的手,其实更像是对战火下的苦难与命运投降。
第二次是日军来安全区威胁,若不交出100 个女人,就要把整个难民营攻陷。那时本来倨傲,不肯剪发乔装男人的一个中国妓女,第一个举手站了出来。
然后一个个勇敢的女性为了大局安危,弃舍个人尊严与性命,举手站了出来…
这只手,见证了无限的人性光辉,哪管,生命多么的短暂。
作为一个南京人,每年的12月13日,都能听到空袭警报响彻南京全城,尖利的声音仿佛哭诉着很多年前的那场巨大的悲剧,天空阴沉着,30万阴魂仍旧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死于非命的孤魂野鬼无家可归。
最后想说,刘烨真的适合演抗日时期的军人,略显阴柔的黝黑面庞有背负着家国情怀的巨大使命感,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我们能赢,靠的就是这样的血性和无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