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影

马丁·路德·金为啥让英国黑人演?白人认为天下黑人一般黑

马丁·路德·金为啥让英国黑人演?白人认为天下黑人一般黑

美国黑人演员塞缪尔•杰克逊最近一次电台采访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采访中,他谈到的并不是自己的表演,而是乔丹•皮尔执导的新电影《逃出绝命镇》以及影片中出演克里斯的英国演员丹尼尔•卡卢亚。他说:“不知道如果这部电影由一位美国黑人演员来演会是什么样,因为美国黑人熟知生活中各种种族歧视的尴尬。而卡卢亚的家乡,一百多年以来都是族内通婚,根本不存在影片中黑人男性与白人女子的婚恋问题。都是导演在胡说八道。”

杰克逊接着提到了阿瓦•杜威纳的电影《塞尔玛》。他说,马丁•路德•金这个人物,如果由美国演员来演也许会跟大卫•奥伊罗不一样。大卫•奥伊罗有在英国和尼加利亚两个国家的成长经历,而这部电影本来可以由美国黑人演员出演。(我个人非常喜欢《梦想之路》这部电影,但却认为奥伊罗的英国范儿对他的角色塑造还是有些负面影响。)在被问到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英国黑人演员在好莱坞得到工作机会时,杰克逊开玩笑说:“他们比我们美国黑人兄弟便宜呀!”一阵大笑之后他补充说,英国黑人演员认为他们接受的表演训练胜过美国黑人演员,他们大多受到的是学院派的经典训练。

电影《塞尔玛》

杰克逊的评论并不是就事论事地只评说《逃出绝命镇》,他本人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他的话触及到的是美国电影行业的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公平问题,另一个则是有关电影艺术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非常重要。此前人们对此已经有所谈论,只是杰克逊这次把这些问题明确摆到了台面上。

今天,谁都明白,电影角色最好由种族身份背景相近的演员来出演,尤其是当人物角色是少数族裔,影片故事的制片和执导是白人时,选用少数族裔演员是最为恰当的。但是几十年前,情况却并非如此。

比如艾玛•斯通(《爱乐之城》中的女主),她是一位目前活跃在银幕的非常优秀的年轻女演员,但是,当年她在卡梅伦•克劳执导的《阿罗哈》中却出演了一位拥有亚裔和夏威夷原住民血统的女子,这个角色对她来说事实上完全不妥。首先,从公平的角度来讲,本来好莱坞电影中就鲜见专属非白人演员的角色,有重头戏的非白人主要角色更是少之又少,而这种情况下,居然还起用白人演员演绎亚裔角色,其效果只会伤害到少数族裔的情感。斯通选角的不当,不仅伤害了电影界业的公平,也有害于电影艺术本身,整部电影的调子甚至本质内涵都可能会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歪曲。

艾玛·斯通在《阿罗哈》里演的是夏威夷原住民,鬼才相信

演员在银幕上表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表演技巧,呈现出他们的个人魅力,更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也一并带入戏里,而后者,无论怎样的表演技巧和个人魅力都无法代替。美国有许多著名的电影演员,比如约翰•韦恩和琼•克劳馥,他们几乎没有过科班表演训练,在镜头前他们往往都是本色出演,并不具备演绎与个人气质相去甚远的角色的能力。他们的表演多数是下意识的自然流露的,而不是刻意造作的,比如口音、手势,甚至个人特征性的气质和风范,这些是演员在早年生活中逐渐养成的,跟演员本人所受的教育、个人修养以及各种习惯风俗等等都有密切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杰克逊提到的有关于美国演员和英国演员之间的表演训练方面的差异问题,根本上来说,是目前表演行业的一个中心议题,即技巧表演和本色出演的差别。

然而,有一个问题杰克逊并没有明确指出,虽然他的讲话也暗示到了,那就是,演员需要凭借想象和演技才能把角色演绎好,到底是会使表演更精彩,还是会让观众忽略演员本人的个性魅力,把活生生的人变成只有表演技巧的艺匠?

事实上,英国黑人的生活经历和美国黑人的生活经历之间的差异,并不如杰克逊所说的那么大,就像是卡卢亚本人在GQ杂志的一次采访中说:“ 2011年发生在布里斯顿、托特纳姆多地的英国骚乱,起因就是英国白人警察对黑人族裔的伤害,这些歧视事件英国同样也在不断发生。”因此,涉及到少数族裔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讲,演员的外貌长相就是他的本色,就是他的生活经历。

一个有种族歧视倾向的警官,无须查看一个黑人的护照,更不会让他出示学业文凭、银行存折,然后再考虑该以怎样称呼他,或者是否有必要直接对其采取行动,因为这些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卡卢亚在采访中也说道:“我痛恨我必须要证明我作为黑人这一肤色的事实,因为在我心中,黑人与其他肤色人群一样本质上是人。当我在美国的大街上看到人们受到殴打时,我内心觉得伤痛无比。”

除了人生经历问题,英国和美国演员之间的差异正在变小。从前可能英国的演受到过更好的学院训练,但是今天年轻的美国演员们,他们也开始得到这方面的专业训练了。

近期播放的一些电影中起用的一些英国演员,他们并没有使电影增色多少。比如迈克尔•法斯宾德出演的《史蒂夫•乔布斯》里的男一号,再比如伊万•麦克格里戈尔本人出演由他自己改编的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中的“瑞典佬”赛莫•列沃夫。法斯宾德饰演的乔布斯显得神经太紧绷了,也许是因为他太专注于美国口音或者太专注于表演,再或者可能是因为他本人性情就是非常严肃,不管怎么样,法斯宾德没有把乔布斯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职业专注之余的那种随意和放松展现出来。

《史蒂夫·乔布斯》

同样,麦克格里戈尔饰演的“瑞典佬”也根本不能像阿菲利普罗斯笔下人物一样洒脱,而是把人物演得太过紧张了,从一开始人物都是小心翼翼的。演员演绎的这些缺点,到底是因为演员从童年时代就形成的个性造成的,还是因为他们在刻意地模仿美国口音、下意识地使用某些表演技巧而造成的?不管怎样,这些角色选角都不太妥。

另外,好莱坞电影和独立制作电影之间存在差异,也是一个原因。独立电影制片人预算相当有限,演员阵容也不大,往往镜头下展现的是制作人所熟悉的生活经历,经常选用本色演员,很少会要求演员借助精湛的演技出演与演员本人差异巨大的角色。独立制作电影最重要的就在于自然流露的演绎,在于原汁原味的布景和故事。独立制作电影经常会起用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有的时候还自己上阵自导自演。

当然他们自己也会使用有过科班表演训练的演员,但是即使是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演员,他们表演的魅力仍然是来自于与角色人物相近的生活经历和个性气质,而绝非演技。比如独立电影的教父级人物约翰•卡索维茨和吉娜•,罗兰兹,他们俩都受过正规的表演训练,然而他们的电影经常会涉及自己的个人生活,在银幕上展现个人生活经历,这与好莱坞大片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很多独立制作电影依靠制片人和演员对于电影故事的情感认同,依靠制片人和演员相似的生活经历,但是他们同样也非常重视演绎艺术,有些表现得明显,有些表现得也许不那么明显。巴瑞•杰金斯的《月光男孩》中出演男主奇伦的母亲的是演员娜奥米•哈里斯,她在剧中有着相当精彩的表演。电影以美国迈阿密自由城一带黑人居住区为背景,巴瑞•杰金斯正是在那里长大的。影片最突出的演绎技艺集中表现在娜奥米•哈里斯身上,她出演的人物年龄跨度非常大,在故事跨越几十个年头的三个阶段,主人公奇伦的母亲这一角色都有出现,因此需要演员有相当的表演技巧。娜奥米•哈里斯演得非常成功。哈里斯是这部电影主角里唯一一个英国演员,但是这一身份背景却丝毫没有使她的表演打折扣。

《月光男孩》

确实,每个国家都存在一定的国家民族特点,比如某些特别的思维习惯、行为举止、风俗习惯,这些是因为这个国家长期的教育体制和风俗习惯而形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民族特点必然预示或者决定演员本人在影片中的某些特定的呈现。而且,随着移民的日益频繁和普遍,再拘泥于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完全毫无意义,只会塑造出漫画式定型化的人物形象。除非是出于自我批评、自我贬低、自我模仿的目的去呈现有某一明显特定民族符号的人物,否则这样的表演根本没有什么大的艺术价值。随着各国家人口的多元化,继续坚持这种狭隘的情绪和单一的民族国家视角只会变得荒谬不堪。(王霞 编译)

*本文系文汇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

厉害了!武汉高校校友执导全球首部旅行套拍电影《澳洲攻略》!

上一篇

厉害了!武汉高校校友执导全球首部旅行套拍电影《澳洲攻略》! 厉害了!武汉高校校友执导全球首部旅行套拍电影《澳洲攻略》!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下一篇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