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祭奠式的初衷约几个同学去看了《致青春》,期盼着电影能像《那些年》一样在校园时间的最后关头留一点深深的感触以供以后回忆和留念,可是不得不说电影的叙事和故事主体太过于关注爱情,而忽略了对青春时代其它事情的着笔。
青春时期,对一个人的迷恋和执着,往往令我们难以割舍,太多的校园故事讲述了太多的爱情故事,无非是想寻找我们共同的生活、情感经历。有相似的经历才会有共鸣 ,可是问题在于如果都去以爱情为突破口,甚至占据到故事的几乎所有内容,那将青春时期的其它情节置身何处?只注重爱情的路另一个致命问题就是故事情节的俗套化,《那些年》很大的成功因素在于它展示的很多新奇,古灵精怪的台词和情节,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回看《致青春》,以三个女生宿舍成员为基点展开的爱情线索散乱,跳跃,情节过于国产,爱上对自己最不客气男生的郑微,婚前赴前男友的音乐会邀请不幸遭遇车祸的阮莞,以及最终因为爱慕金钱,选择嫁入豪门的黎维娟.....过于熟悉的情节套路也让电影失分不少。
整部电影给我印象深刻情节是郑微在毕业典礼上不顾场面的高唱《红日》,也许是她压抑许久的感情的流露,看到那么个姑娘为爱疯狂,为爱痴情,真的是很难得。而影片中印象最深的角色是张开,这个混小子平日油腔滑调,混世魔王,在最后却是用情最深的一个。默默喜欢阮莞那么多年,却只是深藏心中,没有和任何人说过。都说爱一个人就要让她幸福,张开选择这样的爱恋方式,是最沉默,却最值得尊敬的一个。
要深究起来,就怪赵导的名字起得不好,说是致青春,却生生变成了致爱情。让我一个一纪念青春为出发点的观众不得不心存芥蒂啊。青春时期的爱情确实是值得怀念的,但这决不是青春的所有,一起疯,一起二,一起奋斗也是很有意义的章节。我们怀念也好,纪念也罢,我倒是觉得只是因为青春时期的心态和故事,一旦过去就过去了。社会的现实将逼迫你不得不改变和迎合,一边是社会的不可逆,一边是青春时期的美好时光,潇洒无畏,所以我们会在青春的结尾处怀念,不舍;所以总有已经远离青春时段的人们不断追忆和怀念那段时光。
青春这个词在时间维度上确实要远离我们了,以往的过往也会逐渐淡去,新的故事会不断充实他们的位置;以往的人们也会逐渐远去,岁月会给你新的伴侣.....但这 终归不是剧终,而是新的开始。下面的故事中也会有爱情,也会有心酸,也会有开心和不舍,只是另一种味道而已。向远去的青春挥手作别,向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微笑,明天的日子一样精彩。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