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0-80年代的电影不算电影的领航者,但却绝对的奠定了影视行业的基础。在那个年代,没有这么多的高科技、网红脸、电脑特效,甚至都没有一部算得上高清的摄影机,但拍出来的电影却一直让人记忆深刻。
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武
近年来的他们
据老一辈的影视演员回忆,有些电影都是随便找一块宽阔一点的场地就就地拍摄了。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是以洪金宝、成龙、元彪、林正英等等演员所主演的功夫喜剧片,有些电影至今历历在目。例如《败家仔》《杂家小子》《醉拳》《夏日福星》《龙争虎斗》等等,哪怕是如今再次观看,也能让我们捧腹大笑、回味无穷。那一辈的演员才叫演员,现在的演员只能称为明星。
老一辈的演员是受了很多苦才学到的技艺,而且大多数人都是出自贫苦人家。看过张国荣与张丰路主演的电影《霸王别姬》的人应该还记得电影的前半段所放的内容吧!去梨园行学艺只是为了有口饭吃。成龙、洪金宝、元彪他们也一样,那个时候学艺的位置不是什么电影学院,而是由‘于占元’创办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
站在后面的是于占元
“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与旧时代的‘梨园行’无异。所幸作为师傅的于正元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依足了旧式梨园行的规矩,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了。
起初创建中国戏剧研究学院时,于占元还没有完全把尽力放在徒弟们身上。可能是怕砸了所有人的饭碗吧!于正元有演出机会都是自己先打先锋,徒弟们只能做跟班。为了使自己的徒弟们圆梦,他对待徒弟们很严格。只要父母把孩子送到了他这里来学习,在约定的几年时间里,打骂、体罚都由不得父母阻挠。
在众多的徒弟中就有这一批老演员,关正良、元庭(即吴明才)、元华、洪金宝、元奎、元彬、元德、元彪、元楼(即成龙)、林正英、元庆(即袁和平)。“七小福”是于占元为徒弟们创作的一出以打为主的京戏,也是他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
七小福迎接于正元回香港
这帮徒弟有几十个,其中最固定、最出色者是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武七人(注:成龙艺名为元楼,元龙是大师兄洪金宝的艺名。)。后来洪金宝签订的契约期限到了,已经出师的洪金宝去到了影坛闯荡。成名后的洪金宝陆续的把之前的师兄弟们全都带到了影视圈,这便是后来对香港甚至世界影坛都产生深远影响、影迷心目中鼎鼎大名的“七小福”的雏形了。
他们在六十年代后陆陆续续的进入电影圈子担任龙虎武师、替身甚至主演,并逐渐成为八十年代的最重要的一帮电影人。于占元自己在电影业中成就很一般,但他所教导出来的徒弟,至今有数位仍是香港电影中的中流砥柱甚至佼佼者。
于占元与他的徒弟们
在那个相对而言还有些封建思想残余的年代,学艺的徒弟被师傅打骂是常事。据传成龙刚去的时候经常在晚上偷偷的苦,师傅太过严厉加之习武锻炼非常辛苦,他都多次想偷跑回去,作为成龙师兄的洪金宝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正是因为这份严厉,才造就了他们今天的成就。
于占元葬礼
虽然于占元在1997因病去世了,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他为中国的影视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若是没有他教导出来那么多优秀的徒弟,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作品、那么多的回忆留给我们了。如今他的徒弟也都老了,只有成龙、洪金宝还活跃在演艺圈,关正良转到幕后做武术指导了,林正英也已仙逝,还有一些徒弟选择了息影。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