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影

胡歌留学了,他能打破中国艺人出国进修的魔咒吗?

胡歌留学了,他能打破中国艺人出国进修的魔咒吗?
<>

中国的娱乐市场足够大,即使不能与世界接轨,中国演员混个脸儿熟、整个盆满钵满问题不大。出国对中国艺人不见得是“好事”,实践证明,影视海归失败的比例更高。但冲破自我苑囿的壁垒,融入国际文化的风潮,至少也是人生的潇洒。

胡歌留学了——人和事,听起来离自己非常遥远。我这70后男,早已经不是电影、电视剧的主要受众群体了。别人不提《琅琊榜》、《芈月传》、《小别离》、《三生三世》,我还真的完全迷失了,“有毒”。

时代的新老交替太快了。转眼我熟悉的那些明星,不是退休,就是息影,还有些上真人秀“刷老脸”,给孙子、孙女辈的年轻人演员当陪衬。

新一代的演员颜值爆棚,我不熟,但也接受,养养眼,总比又丑演技又差的强。

从网上搜了胡歌的简历,接近35岁了,在留学队伍里算是“高龄”了,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影视界,一个偶像派明星的表演生涯接近尾声了。

毕业于上戏表演系的胡歌,希望通过在纽约大学的学习,实现做导演的华丽转身,也是圈内常见的“演而优则导”的套路。

我熟悉的之前的几代演员、导演也有出国进修的。早期的陈冲(电影《小花》)、张瑜(电影《庐山恋》)在大红大紫之时,“毅然”赴美留学、定居。

《还珠格格》里的“乾隆皇帝”张铁林,也很早去了英国留学(不会晚于20世纪90年代),此前也是“当红小生”。

不过结果又怎么样呢?张铁林要好一些,通过《还珠格格》重返大陆影视圈,虽然演职员名单上已经赫然加了一个“英”字(英国国籍)。

而陈冲和张瑜就要差很多了,留美后基本上在国外、国内都混得不好(只是从业务上分析,这个圈子不走红就意味着失败),很快就被中国娱乐圈淡忘了。

在华人影视圈里,留学最成功的要算李安了。他在美国六年的学习,为日后进军好莱坞打下了业务基础,而且获得了美国(北美)、甚至世界主流市场的认可。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理智与情感》、《断背山》、《绿巨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影片,为他取得了两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和一个最佳外语片奖。

大陆、香港信誓旦旦的导演、演员,至今无人望其项背。

当然,中国的娱乐市场足够大,即使不能与世界接轨,中国演员混个脸儿熟、挣个盆满钵满问题不大。

中国影视界的国际化除了进口外,似乎乏善可陈。我们“出口”的成龙得到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但显然还只是类型片的陪衬,与国际大众的品牌关联度不高。这又是为什么呢?

胡歌目前还在美国学习英语,这也是大部分中国艺人共同的难题。每年国外大学的艺术类专业在华招生的场面异常火爆,真正能出国的却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因为外语不过关而被拒之门外。

外语本身是一方面,它折射出的,是对国外学术文化、娱乐文化、社会文化的不适应,最终会使留学变成纸面的功夫,或国内教育方式的延续。

拿到学位与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之间的鸿沟,对中国艺人(还有广大中国留学生)是个巨大的挑战。所以,很多学成归来的艺人,还要通过“本土化”与离开一段时间的国内市场衔接起来。

影视娱乐业在国内的发展,使得很多明星不愿意在黄金年龄把时间“浪费”在留学上,这段与国内市场脱离的空档期,会让他们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

即使如此,胡歌却认为:“如果我能有机会踏踏实实地学习、沉淀,我愿意放弃眼前的所有。”

因此,必须为他点赞,因为他的执着和勇气。

实现个人国际化不是目的,只是达到个人发展新高度的手段和方式。出国还是不出国,无可厚非,只是需要有独立思考、自我审视的气质和能力。

出国对中国艺人不见得是“好事”,实践证明,影视海归失败的比例更高。但冲破自我苑囿的壁垒,融入国际文化的风潮,至少也是人生的潇洒。祝胡歌好运!

推荐: 海归,你算老几:“留学红利”能维持多久?

伦敦又恐袭了:即将去英国留学的中国同学害怕吗?

外行也看门道:你会把留学与特朗普经济政策联系在一起吗?

上一篇:英国大学课堂体验史上最细解析:看懂PPT才能听懂课

甄子丹恨过,梅艳芳爱过,他是最不应该被小看的武打明星!

上一篇

甄子丹恨过,梅艳芳爱过,他是最不应该被小看的武打明星! 甄子丹恨过,梅艳芳爱过,他是最不应该被小看的武打明星!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下一篇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