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驴得水》上映之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更被视为年度最佳国产电影,但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一部关于中国教育事业的电影,竟然从头到尾没有出现学生。看到学校周边布置的如诗如画,却连学生影子都没有,总感觉缺少点什么。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导演大意了?
其实,仔细想想,还是合理的。首先,《驴得水》是在通过描绘四个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在面对特派员检查的过程中,为了丑事不败露而做出得一系列荒诞行为,从而表达出对人性中虚伪一面的暗讽。所以它的主旨不是教育,只是通过教育行业中的个体来反映整个社会人群中的人性的恶。
第二,《驴得水》改编自同名话剧,话剧就是通过舞台上仅有几个演员的表演,来表达整个话剧想告诉大家的道理。而《驴得水》的成功之处,也是通过仅有的几个演员的表演,来表达出电影的主旨。
第三,电影自身的设定,特派员和美国人来检查的时候,都是在孩子们放假的期间,老师们无法通过上课教学来表现自己成绩,所以只好两次请铁匠冒充“驴得水”老师。
所以,电影中对于这些细节的刻画,也许就是《驴得水》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吧。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