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的心儿呀
为什么这样慌乱
像那平静的湖水荡起波浪
啊啊啊啊
半喜半羞 半羞半喜
难道梦中的爱神
真的悄悄降临我身边
>一首钱曼华的《恋歌》,总能勾起无数人的美好回忆——1980年上映的《庐山恋》,让张瑜和郭凯敏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代青春偶像。
毫不夸张地说,银幕上张瑜的轻轻一吻好似引发一场地震轰动全国,被压抑已久的国人重燃对“爱”的澎湃激情,清新、时尚、开放的鲜明风格,也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
▲《庐山恋》故事梗概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个秋天,侨居美国的前国民党将军女儿“周芸”,在庐山偶遇处于人生低谷的高干子弟“耿华”,二人相知相恋,历经波折终成眷属,两个家庭也由冤家变为亲家。
>作为当时比较少见的风景抒情故事片,《庐山恋》一面展现秀美的自然风光,歌颂壮丽河山,一面借景传情,描绘纯真浪漫的爱情故事。
独辟蹊径的手法和主题,令影片大获成功,摘得1981年第四届大众电影最佳故事片奖。
女主角张瑜一举拿下金鸡、百花“双料影后”,她在片中的装扮也广受青年追捧,成为炙手可热的时尚代言人。
在《庐山恋》之前,银幕上的女主角几乎都是祝希娟一类浓眉大眼的革命女性,爱憎分明,拳头紧握,广泛参与革命生产。
她们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实干精神撑起“半边天”,鼓舞了广大妇女自强自立。
遗憾的是,过于单调的表情、语调和装扮,湮没了女性应有的特征。
张瑜饰演的“周芸”恰如横空出世,清新质朴,柔美纯净,海外华侨的时髦开放和青春少女的开朗阳光,在她身上得到完美统一。
“周芸”热情奔放而不矫揉造作,充满心旷神怡的清新气息,这是文革后电影银幕上首次出现的娇俏靓丽、健康阳光的女性形象,无数观众为之倾倒。
影片中,明艳动人的开朗少女潇洒干练、热情主动,落落大方地表达自己,与含蓄腼腆的“孔夫子”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浪漫愉快的氛围有极强的感染力,无数观众沉醉其中,心旌摇曳,如梦如痴。
枕流桥邂逅,御碑亭相识,流水潺潺、小雨淅沥,浪漫的爱情悄悄萌芽了。
青山绿水间,正值青春年华的张瑜和郭凯敏,为全国人民演绎了一段浪漫又炽热的爱情故事。
树林里,“I love my motherland”被两个人躲闪着一唱一和,回音袅袅;
飞流的瀑布下,张瑜身着白色连衣裙,在清冽的流水边畅快恣意地玩耍,一旁的小伙儿反而害羞得放不开手脚;
八角亭里,少女裙裾飞扬,少年笑语盈盈:“你真像仙女下凡了!”
聪明泉边,有情人孩子一般,一勺勺喝下泉水表达不渝的爱情,“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
当然,还有玉渊瀑布旁,张瑜杏眼流波,在爱人脸颊上留下的“惊天一吻”。
蜻蜓点水般的一个吻,却石破天惊,犹如一声春雷,呐喊出新生的年轻一代对浪漫情爱的向往和追求——
打破禁锢、寻求精神解放,《庐山恋》无疑具有敢为天下先的非凡勇气。
另一方面,张瑜在影片中赏心悦目的形象装扮,极大增强了人物的偶像魅力,引发了广大青年的热烈追捧:
应接不暇的洋装、潇洒的贝雷帽、简洁的泳衣、精巧的挎包、帅气的墨镜、快速成像相机,等等
都成为追求前卫时尚人们的时髦装备,给当时的社会生活引入一股新风。
▲有人统计,张瑜在《庐山恋》里换了43套衣服
▲大部分靓丽的洋装,由剧组专门从香港购买
▲当年市面上还没有这样的衣服,有人为记住服装样式连看好几场电影,回家后再亲手剪裁缝制
三十七年过去,社会生活已然翻天覆地,银幕上的男欢女爱、鲜衣怒马和各种“尺度”镜头早已屡见不鲜。
《庐山恋》的轰动效应,离不开那个特别的时代契机。它是整整一代人心中最纯情的青春记忆,象征和纪念意义远远超越了电影范畴。
那段纯真的爱情像一面旗帜,引领无数青年认识一个崭新多彩的浪漫世界,对未来生活也寄予了广阔豪迈的情怀。
▲ I love the morning of my motherland
朝雾初升,莺啼婉转
庐山秀美如昨
春分时节
希望本文在引发怀旧之余
也为此刻增添
一缕清风,一点颜色
电影插曲三首:
钱曼华《恋歌》《啊,故乡》
朱逢博《飞向遥远的故乡》
电影出现的庐山景点:
白鹿洞书院枕流桥与枕流石、花径
仙人洞、老君庙、御碑亭、拱手岩、含鄱口
东林寺、聪明泉、三叠泉瀑布、玉渊瀑布
1979年电影《小花》精彩回顾:妹妹找哥泪花流:《小花》开了,中国电影的春天来了
1982年电影《少林寺》精彩回顾:60后、70后的青春片:重温 1982 年版「少林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