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烈女?
古解重义轻生、殉节守贞之女,这无疑有点不合时宜;
法国电影《烈女本色》(Elle),便让人见识到新时代的烈女,以至见识到新时代的法国性态度。
(《烈女本色》电影剧照) (《烈女本色》电影剧照)
法国殿堂女星伊莎贝雨蓓(Isabelle Huppert)的神级演绎,堪称演活了新的烈女人办。整齣电影,单单看她一人solo已够值回票价,在港相信亦无多少演员可以胜得过她。这也很容易解释,为何她能横扫全球多达41项最佳女主角及提名了。遗憾的是,勇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烈女本色》,在最佳女主角方面却不敌本地兼声势浩大的《星声梦裡人》爱玛史东(Emma Stone)。究竟,这是否「时势造英雄」?看罢《烈女本色》裡的精湛演出,难免会为雨蓓感到不值。
不过,雨蓓仍可望「英雄造时势」,《烈女本色》或为新的烈女时代开启序章。有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都没有难倒雨蓓所饰女主角Michèle。不论家庭、爱情、事业,以至甚麽灾难悲剧(温馨提示:千万不要迟到入场!),各方各面的难题向她接踵袭来,Michèle都能强捍地以烈女的姿态和心态一一驾驭,过程且是充满说服力,没有太多令人质疑之处。这固然是伊莎贝雨蓓演活烈女Michèle的功力使然,《本能》导演保罗韦浩云(Paul Verhoeven)的人物刻划也应记大功。的确,《烈女本色》由人物到剧情等方面,都比经典旧作《本能》更上层楼。而今次的烈女设计,亦足以缔造新时代的烈女经典。
《烈女本色》原名《Elle》,这在法文意谓「她」,可见电影正正围绕Michèle烈女作为核心;港译添上「本色」二字,相信乃为语带双关地加入「色」的「食字」,毕竟这是一齣三级片,片中便有不少裸露镜头。重要的是,这非纯粹为「色」而「色」;这齣电影,固然是围绕著Michèle一人发生,不过,围绕著Michèle周遭的一众角色,所有相关人物的不同性态度,亦是贯穿本戏及推进剧情的另一关键所在。在性的方面,香港向来倾向保守;藉此电影见识一下前卫开放的法国,到底抱持著甚麽性态度,相信也是一个极具玩味和值得谈论的看点。
总的来说,烈女肯定永不过时,性题材也是跨年月的;反过来,要说欧洲电影沉闷,才是真正守旧思维!
【编按:认真,未看又想看的,请从速离开,来这边看看来自荷里活的卢根叔叔如何促成中港融合!】
整体而言,《烈女本色》固然带有悬疑元素,由电影第一分钟开始,猜猜谁是强姦犯便一直牵引剧情;不过,最后的最后,到底谁是强姦犯其实不太重要,重要的是Michèle与强姦犯Patrick的关系,这才是本片的主线核心,不论是知情之前抑或是知情之后皆然。此所以,电影裡没有留到最后才作揭盅,目的正为Michèle与Patrick预留菲林,好使这对既是强姦犯与被强姦者、亦是挑逗者与被挑逗者的矛盾得以展开,从而描绘一段既是有违常理又似合情合理的孽缘。当中,没有Michèle作为烈女的设定,以及没有一个性开放的环境,这个故事就绝对发展不来。因此,与其说这是故弄玄虚的悬疑片,它倒更像一套描写文般以人为本的电影,而这亦为本片层次得以昇华的主因之一。
剧情方面,虽然本来倾慕Patrick的Michèle,曾经试作相应的性配合,包括在地牢竟容许不得不透过强暴式SM来达致性满足的Patrick为所欲为(或因其妻是个虔诚天主教徒?),以及在车祸后竟主动联络Patrick求救及让他包扎治疗;不过,到了故事最后,Michèle还是决定举报Patrick,就连以为已经相安无事的Patrick,临死时也不禁遗言问:「Why?」。Why?答案,自然关繫Michèle戏裡心路历程,并须从她跟其他角色的关系谈起。
(《烈女本色》电影剧照) (《烈女本色》电影剧照)
本片需要处理的剧情线众多,所涉的「结」也非常之多。若以Michèle为中心来看,在家庭方面,她就分别扮演了女儿、母亲、外母、祖母、前妻五个身份,在性爱方面,则是别人的性伴侣(sex partner)、以及被强暴对象,此外还作为闺密、邻居、上司、同事等,甚而是童年时期所遇惨案的新闻人物;当中,无论Michèle位处甚麽角色,她都感到极之困扰,对于周遭的人和事都看不过眼、望而生厌,当中各人性态度都是烦恼源头。例如:母亲临老召(男)妓且与他成婚、横蛮准媳妇未婚产子却原来儿子不是经手人、废青儿子则续坚持娶妻和坚持做便宜老豆、前夫则跟年轻大截的女学生混上、公司电邮又传出自己被移花接木的性侵恶搞片段、另外性伴侣的性需求愈来愈不协调、同时也不知如何面对该性伴妻子即她闺密的性要求、还有似乎成功勾搭倾慕者但又被欲迎还拒(当时未知他是强姦施暴者,亦未知他倘非强暴就不能行房)、甚至乎当年父亲犯下滔天罪行亦可能与性有关……可见,全套电影都由「性」一以贯之,并须烈女Michèle一一面对。同样地,没有Michèle作为烈女的设定,这个故事绝对发展不来,而以上的不同性态度,亦为上文所谈主线剧情营造必要环境。
随著剧情推进,类似的「结」都获逐一解开,Michèle学会如何真正应对。母亲的死,无疑是Michèle释怀的第一步,之后来到父亲的死,也令她带来重大觉悟;公司恶作剧的水落石出,亦促成她跟不和下属的冰释前嫌;及至与性伴翻枱结束SP关系,再在祝捷会上向闺密坦白一切,还有温柔安慰失恋前夫等……于此铺排层层递进之下,便解释了为何她会在Patrick车内阐明,自己不欲再令他人受到伤害,故此必须告发Patrick的一切罪行。的确,身为强悍烈女的Michèle,纵然能够很好保护自己,任何事情都伤害不了她,但她过于自我的言行,也很容易使人不乐,甚至对身边的人构成伤害。顾己及人,正是Michèle今是昨非的答案:对已逝父母,好应多点宽恕;对亲人朋友,亦应多点同理心;至于对待犯人(或积犯),则不容许他一错再错。电影完场一幕,她终于接纳儿、媳、孙一家三口,正是「BBQ」一般的大团员结局;之不过,故事一路走来,肯定不能称之老土吧!
导演保罗韦浩云与伊莎贝雨蓓。(《烈女本色》电影宣传照) 导演保罗韦浩云与伊莎贝雨蓓。(《烈女本色》电影宣传照)
最后,《烈女本色》可能还有一个寓意。一个故事,往往是不平凡的人,遇上了不平凡的事。Michèle这个人,无疑是不平凡的烈女;惟她所遇到的事,除了童年惨案和侵犯悲剧之外,又是否全然不平凡呢?尤其是周遭人物的「不平凡」性态度、以及所引伸出来的不同事情,套诸现实社会岂不愈趋普遍了?烈女固然能够处之泰然,惟各位姊妹倘不加强武装进化成为烈女,又能否应付得来?
补书一笔:观众或许不觉,其实雨蓓今年已六十有三,演绎Michèle却仍风韵袭人毫碍眼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