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师生关系的影片很多
有能赚取眼泪的[地球上的星星]
有让人捧腹大笑的[高山上的世界杯]
有关于禁忌之恋的[教室别恋]
甚至还有压抑心疼的[熔炉]
而看完今天要说的这部
就像穿过雪地之后
在热气腾腾的浴缸里跑了个澡
从里到外都被暖意包裹
单是读着它的片名都觉得温暖——
[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
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杰拉尔·朱诺、让-巴蒂斯特·莫尼耶等主演的[放牛班的春天],2004年3月17日在法国上映,迄今正好13周年。
也许这并不是一部不可替代的电影,至少离经典的地位还有一段距离。但与[死亡诗社]、[心灵捕手]等影片相比,它有着法国人独有的幽默智慧,还有优雅的浪漫情怀。
▲[放牛班的春天]海报
2004年,作为中法文化交流项目之一,[放牛班的春天]由法国文化部长亲自推荐到中国放映。
这部电影当年在法国持续上映近5个月,前后有将近850万人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对于人口只有7000万的法国,这已经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故事讲了在一间名为“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里,担任学监的马修老师建立合唱团,给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带去洗礼。
“放牛班”的故事固然真挚动人,但影片却还有一个看不见的主角——音乐。
本片的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本身便是个对音乐痴迷的人,在拿到这个剧本之后,他便和作曲家Bruno Coulais开始了音乐的编写工作。
从2000年的9月到2001年的6月,他们整整花了9个月的时间在本片的乐曲创作、歌词编写、和声编配之上。
▲影片导演巴拉蒂
导演亲自参与配乐的目的,就是尽最大可能地用音乐来表达,人物角色言语之外所不能表达的感情,以及导演自己对每一段故事的理解。
整部影片一共17首乐曲(合唱),出现在各个情节片段中,由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用他们仿佛来自天堂的纯净声音演绎,让观众的耳朵和心灵一次次地被冲刷、洗净。
除了音乐,影片的其它环节也都是在准备了非常长的时间后,才正式进入拍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男孩“莫安琦”这个角色的选定。
▲巴拉蒂跑遍了法国所有的音乐学院,才确定了这个“天使面孔”
而其他的学生,则是在拍摄当地——法国多姆山省的拉维尔城,将近2000名学生中挑选出来。
尽管他们都没有表演经验,但他们的朴素纯真正是巴拉蒂最希望的。
▲上图为拍摄地实景,下图为剧照
影片中寄宿学校的拍摄地点借用了多姆山省中部的一座城堡,拥有700多年的历史,城堡依山而建,古色古香,极富诗意与浪漫.
不得不提的是,影片中的灵魂人物——马修老师的扮演者杰拉尔·朱诺贡献了出色的表演,才能让人信服地喝下导演一手熬制的“心灵鸡汤”。
朱诺虽然在国际上不算知名,但在法国本土的电影界,有他参演就是品质的象征。
他为马修老师这个角色加入了很多细节,最简单的例子便是站在学生面前的手足无措,这段戏在原本的剧本和导演的设定中是没有的,都是朱诺的自由发挥。
▲朱诺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让这个不受拘束,有些老小孩特征的人物形象顿时鲜活了起来
他曾谈到自己在塑造这个人物时的考虑:“一双旧皮鞋,一成不变的西服,破损的外套,这几个小细节便可以让这个人物更加真实。”
▲这些不着痕迹的细节设计,让马修老师这个角色好似从银幕上走了下来,成为你身边熟悉的某个风趣幽默的小老头
合唱团、小天使、幽默老爹,[放牛班的春天]拥有一种地道童话般的温情。
但它与迪斯尼的童话不同的是,故事中的城堡里没有公主和王子的“狗血”套路,有的只是如同片尾窗口飘出的一架架小纸飞机,轻盈而简单。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