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顾靖
《兵心无悔》海报。
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叫《兵心无悔》,它出生平淡,没有任何专业人员参与,演职人员都是基层官兵;没有昂贵的拍摄器材助阵,A、B机位机器都是战士自己的照相机;没有酷炫的后期特效,所有剪辑和制作都由官兵完成。如果不是一位热情漂亮的军嫂在拍摄后期加入进来,这部片子甚至都不会有女性角色出现……
虽说这是一部“三无”片子,但是上述的这些组合在一起,也产生了一种叫做诚意的化学反应:剧本改编自西部战区陆军第21集团军“金刚钻”团战士顾靖长篇军旅小说《钻尖》,先后修改调整13次,16位主演主创拍摄137天,500余人次官兵利用业余时间自发参与,全程拍摄超过2TB高清素材,这对一部只有70分钟的网络大电影来说,可谓是诚意满满。
(立青 毛竹立 闻苏轶 顾靖报道)
相关链接:网络大电影主要是指选择在互联网平台上发行上映的电影,是近年来互联网迅猛发展后新兴的一种发行模式,时长通常在60分钟以上,制作、拍摄、周期相对较短,核心是故事情节。
导演张永平拍摄电影工作照。
【1】
说到这部片子,首先要提的是老张,也就是这部片子的导演。老张叫张永平,其实年龄不大,三十刚出头,因为爱操心,人称老张。老张的家在陇南的一座大山里,那里的村子虽然风景秀美,但是交通闭塞,“老张”是那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刚毕业的时候,老张还是小张,他的大学专业和摄影沾点边,但是离拍电影还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可是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年轻人却偏偏有个电影梦,一心想拍一部大片,他人生花出的第一笔大钱是为了买一个带有录像功能的二手相机,就这钱也是他的国家奖学金加上攒了好久的勤工俭学工资。
后来,小张大学毕业被直招入伍,成为了陆军第21集团军某红军团的一名战士,因为爱好拍摄,他成了单位的专职摄影骨干。虽然之前喜欢摄影,可真实打实负责这一块,小张还是感到深深的本领恐慌,于是他开始了漫长时间的闭关,那段时间认识他的人都说这个人“魔怔”了,天天抱着摄像机来回跑,连去饭堂吃饭都在琢磨镜头拍摄,端着碗走到了大门口,被哨兵拦住后才发现走错了路。也就是在这个“闭关修炼”的过程中,小张变成了老张,拍摄和剪辑水平也都上去了。
可是不管怎么变,老张的心没变,老张最初的目标也没有变,不过在部队当兵的这些年,他的目标已经从拍一个大片变成了拍一部属于战士自己的电影,为了这个梦想,他一直准备和筹划着,也拍摄制作了很多接地气的作品,在得到鼓励的同时,“兵导演”的称呼逐渐被大家传开。
于是,老张觉得他的电影梦似乎可以启动了。
编剧顾靖和演员搭戏。
【2】
说了导演的故事,就不得不提编剧的那些事。
这个片子的编剧叫顾靖,剧本就是改编自他的长篇军旅小说《钻尖》。
顾靖在部队是一名普通士官,干的是报道员的活,主要工作就是宣传报道单位好人好事和日常的一些照相,他和老张就是在一起工作中认识的,不过岁月把老张熬老了,可是却把顾靖“带偏”了。
按说作为一名报道员把新闻报道好就够了,可是他却偏偏迷恋文学创作,一心想写一部长篇小说,这在一个野战部队来说可真是大新闻了。就这点,他就没少被人说“不务正业”,比较熟的战友更是经常调侃他:怎么样?主人公穿越了没?怎么样?女主角出现了么?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面对大家的调侃和不解,顾靖常常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于是为了减少火力打击和战友的“属性攻击”,他只好改变战略,白天拍照写新闻一个不误,丝毫不提写小说的事,到了晚上一两点等大家都睡了以后他才取出笔记本开始“爬格子”,有时间就写上一两千字,没时间就写几句话,有时候在训练场上来灵感了,他就用靶纸记录下来只言片语,晚上再回去润色创作。
就这样,他在没有耽误任何工作的情况下,硬是用一年时间磨出了一本叫《钻尖》的30万字长篇小说,后来修修改改,变成了要出版时的22万字。这本书讲的事也挺简单,就是以基层连队的官兵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叛逆新兵”在军营怎么被“炼”成尖子兵的故事。小说创作完成后,一直在旁“觊觎”的老张终于跳了出来,看完小说后就说,“这就是剧本,这个完全可以拍电影啊!”
两个人,一个愿拍,一个也愿编,算得上是真正的“一拍即合”了。可是,两人都是这行的门外汉,完全不懂剧本创作,于是他们就反复推敲,顾靖写完一段就问老张“像不像电影剧本?”老张也不确定,两人就继续研究,感觉像了就往下编写,感觉不像了,就删了重来,就在像和不像的磨练中,他们最后拿出了一个像剧本的东西出来,为了能更好地拍摄,他们又根据剧本整理好了分镜头剧本,前前后后光剧本修改就有13次,有好几次几乎是推翻重来。
电影拍摄现场。
【3】
有了导演,有了剧本,现在就差演员了。
他们所在的单位是一个野战部队,主要任务就是训练,要想找上一帮人去拍电影?难度可想而知。
再难也要去做!老张下定决心,开始出去张罗演员的事情,可是结果并不理想。一个和他关系比较铁的战友告诉他:“事是个好事,我们也想参与,可是没有时间,连队也不放人啊,除非你说通连长和指导员。”
这句话让老张豁然开朗,他当场就去找了八连的马指导员和九连的包指导员,这两人之前是宣传股的干事,大家算是老相识了。
老张找到他们,两个指导员表示担心影响连队正常工作秩序。
“我们以连队时间为主,绝对不打扰大家,要是影响了连队秩序,我第一个写检查!”
老张有点激动,说话也就不管不顾了,可是这话也让两人下定决心帮助他,不过这个帮助也是有要求的:正课时间不行,有任务的时候不行,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也不行……
老张把上面的要求时间去掉后,发现只有休息和放假的时候可以拍,不过这也让他喜出望外,当场答应下来。
摄制团队组建了,可是战士们毕竟不是演员,训练起来嗷嗷叫没二话,但是一面对镜头就都“木”了,原本精干的士官一看到摄像机架了起来说话都变得不利索了。
没有镜头感、不懂表演、记不住台词……怎么破?无奈之下老张只好把电影情景改成小品,让他们先在舞台上以小品的方式演电影,然后全程记录下来,等演完了再给大家放视频,逐一点评大家的演技,就这样磨合了一个星期后大家才总算是达到了看镜头不犯怵、和人对戏不忘词的基本要求,可是老张却异常欣慰,找了一个天气晴朗的时间就成立了剧组,拉着队伍开始了追梦之旅。
剧组合影。
【4】
总所周知,拍电影异常繁琐,光剧组成员分工就有剧务、灯光、道具、录音等十多种,缺一不可,而每一种分工都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掌握谈何容易?更不要提像《兵心无悔》这样的草根剧组。
部队不是经常讲一专多能,一兵多用吗?这个困难必须要克服!大家一合计进行了重新分工,老张自己首先兼起了导演、摄像、道具和后期剪辑的职务,其他的演员有戏的时候拍戏,没戏的时候就立马变身场记、灯光、剧务等角色。
术业有专攻,虽然大家担任多种角色,但毕竟还是不够专业,剧组成立之初磕磕绊绊的事也有很多。一次拍摄雨戏,剧组原本打算等一场自然雨,可是接连几天都是晴空万里,为了不影响拍摄进度,负责道具的老张就打算来一场“人工降雨”。
老张找来卫生队的消毒喷雾器,为了不伤害演员身体,老张把喷雾器一连洗了十多遍,又对着自己喷了几下,确定没事后才拿到了拍摄现场,结果到了现场,演员们看着仍然有异味的喷雾器后都犯起了嘀咕,“这可是要喷到脸上的,万一中毒了怎么办?”“这味也太大了,里面还有别的东西吧?”老张当即拍着胸脯说,他已经洗了很多遍不会有事,可是大家还是犹豫不决。
面对大家的质疑,老张拧开了喷雾器的盖子,直接喝了几大口水证明给大家看。看到这幕,大家这才放心拍摄。就是靠着一个小小喷雾器,加上后期剪辑,他们硬是拍出了下雨的效果。
军嫂参与演出。
【5】
凭着这么一股坚韧不拔的执着劲儿,这个由士兵组成的剧组拍电影消息也不胫而走,这种拍摄阵容和模式也吸引来了很多军属和军迷的关注。
随后,迷彩派团队加入进来,迷彩派是由一群热爱军事的人组成的年轻团队,他们常年专注于军事内容的创作和运营。加入后,他们从拍摄、剪辑和推广等方面为剧组提供支持,得到了他们的帮助后电影拍摄更加顺利,制作流程也更加规范。
这部电影参演人员都是基层官兵,他们的参与也让其身后的军属格外关注电影拍摄进度,在得知拍摄过程中缺少合适的女演员后,很多军嫂都自发报名,愿意参与拍摄,其中就有高炮连连长顾惊涛的爱人石晓丽。
石晓丽不仅是一名军嫂,更是某红军师宣传队的文艺骨干,在一次探望丈夫期间她知道了剧组拍摄遇到难题,便主动报名参与演出,将原本就不多的外出时间全部用来拍摄,由于其既是军人又是军嫂,对军营生活非常了解,拍摄过程十分顺利。
“我和丈夫都是从战士成长起来的,在知道这部电影的主创成员都是战士后,特别能理解他们创作的艰辛。”在谈及拍摄感受时石晓丽十分感慨。
“从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演电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保持最真实的状态,但是却收获了很多不一样的体验,就像片名叫《兵心无悔》一样,我感觉值!”在谈到拍摄感受时,片中饰演班长的九连上士卢成林深有感触,他当兵12年,代理了8年排长,在临近退伍时本色出演这样一部接地气的作品,让他感到十分幸运。他也坦言,即便脱下军装,自己也会始终保持本色,兵心无悔。
拍摄现场:新兵训练。
拍摄现场:导演正在调试机位。
拍摄现场:这是丛林潜伏狙击的场景。
剧组工作人员在看拍摄内容。
拍摄现场:这是丛林战斗的场景。
拍摄现场:导演现场点评演员表现。
拍摄现场:这是丛林潜伏狙击的场景。
拍摄现场。
拍摄现场:导演现场点评演员表现。
演员互相涂抹迷彩。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