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孤立,被嘲笑,甚至被殴打,校园欺凌是一直被高度关注却又无法根治的难题
近年来,网络的发达让校园欺凌这一行为被更多人知晓,青少年的残忍也让人心头发凉
出自电影《告白》
幸运的是,政府在不断地努力,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以及两会都提及了这个问题
但是受到大家关注并得到法律制裁的毕竟只是少数,在我们不知道的角落里,有更多的仍处青春期的孩子在遭受欺凌,孤立无援的他们极有可能会走上以暴制暴的道路
就像今天推荐的这部电影
《大象》2003
Elephant
电影根据1999年震惊世界的美国哥伦拜恩中学校园枪击案改编,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
讲述了在美国一所普通中学发生的一场恶性枪击案的过程以及前几个小时的事情
豆瓣评分7.8
这似乎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
因为爸爸醉酒耽误时间导致上学迟到的黄发男,被教导主任抓了个正着
被叫到办公室喝茶的他生无可恋
喜欢摄影的文青男请求偶遇的小情侣让自己拍几张照片
草坪上,青春的少男少女们在这里运动
教学楼走廊里,小情侣在谈情说爱
更衣室里,不善打扮的卷发女一如以往地被嘲笑
三个闺蜜照例谈论八卦,为男朋友重要还是朋友重要发生争执
在饭后相约前去厕所催吐
同性恋异性恋联盟会议中,大家照常在讨论,今天的议题是怎么辨认一个人是不是同性恋
今天似乎又要这么过去了
直到黄发男遇到了拿着枪的两个人
一场单方面的屠杀正式拉开帷幕
这部电影与导演格斯·范·桑特的另两部作品《盖瑞 》、《最后的日子》共同构成“死亡三部曲”
相较于其他两部作品,这部电影制作更为低调,从头到尾只使用一台摄像机
没有大明星,演员大多数为当地高中生,在电影中出现的名字是他们的真名
大部分为即兴发挥,没有固定的台词与走位,只要求表现出最真实的高中生活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大量长镜头的使用
比如这个红衣男孩的行走,我们跟着他走过草丛
又走过长廊,直到他去到他女朋友身边,这个长镜头持续了2分多钟
没有无谓的炫技,只是让你跟着镜头去看普通高中里平凡的一天
走廊里嬉闹的人群,叽叽喳喳谈论八卦的姐妹,倚着栏杆聊天的朋友,每个人都极其普通,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人
但随着一声枪响,他们的生命被归零,成为新闻里的一个数字
这样的对比虽然不强烈,但格外真实
电影名取自1989年的同名电影《大象》(由十几组毫无关联的谋杀镜头组成)
拍摄手法也有所借鉴
1989年这部《大象》引用了爱尔兰作家“房间里的大象”理论
指的是在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
比如影片中明目张胆的课堂欺凌,大家都习以为常,没有人向老师寻求帮助,或者老师已经知道却装作什么也没看到
又如在人声鼎沸的餐厅,这个未来凶手的痛苦被其他人视而不见
更多的,是卷发女这样的人,因为衣着、容貌等问题被大家嘲笑冷落,却只能自己偷偷啜泣,因为没有人会在意她的痛苦
大家只想“合群”
漠视是最大的残忍
本片两个凶手的问题其实早有体现
喜欢玩杀人游戏▼
看军队技术手册▼
搜索关于枪的讯息▼
看关于纳粹的电视节目▼
对生活充满厌倦▼
但与他们最为亲密的家人却始终没有发觉,或者没当成一回事
他们关心的只有谁是第一名
而本片导演格斯·范·桑特称他的本意是中国古代寓言——盲人摸象
每个人都只能看见事实的一小部分
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导演采用了同时空不同视角的拍摄和剪辑手法,让我们一次次地以不同的视角去体验枪击案发生前的这几个小时,自己去寻找真相
一个看起来其乐融融的校园,问题一直在慢慢发酵,但没有人想去解决它,想让它随着时间淡去,于是悲剧发生了
不同于同类型电影的血腥残酷,这部电影的凶杀更像是一场游戏
连惨叫声都少得可怜,两个凶手更像是在玩一场搬到现实里的杀人游戏
导演之所以拍摄这部电影,是因为枪击案发生后,由于媒体的错误引导,围绕在这起少年悲剧周围的是各种猜测、无端的责备,没有人想去探究原因,最终变成了茶余饭后的消遣
这一切都令他反感,于是他决定拍一部电影再现整个事件
因此这部电影中,枪杀的残忍与血腥并不是重点,探究悲剧发生的原因才是真正的主旨
微博上的大家都在因为相关政策将要出台而欢欣鼓舞,君君也很高兴
政策的约束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看见”,看见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小事”,看见别人的痛苦与失落
▼一起电影,顺便zan个吧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