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论坛直播回顾>>>>>
6月19日上午,新浪潮论坛之“关于演员,导演有话说”在上海举行,冯小刚、徐峥、陆川、宁浩等大导一起聊聊什么是好演员、如何培养好演员。以下为全程实录:
周黎明: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的论坛最大的缺点就是设置的时间太早了,如果是设在下午的话情况就不一样。我是主持人周黎明。闲话少说有请今天的四位大导演,冯小刚导演、徐峥导演、陆川导演、宁浩导演。请四位导演就坐。我们今天的题目是关于演员导演来讲表演,然后我们注意到昨天小刚导演已经有很多金句了,希望你留了一点给今天没有用完。昨天小刚导演说的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说“有些演员在跟你谈戏的时候,后面是有五个保镖。”我脑补了一下,电影的场景特别富有戏剧性。
我们今年最近这一两个月,有一部影片在国内是爆款,既不是国产片也不是好莱坞影片,是印度的影片《摔跤吧爸爸》,这个影片的口碑特别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你如果在网上查的话,大家觉得里面的演员阿米尔·汉特别敬业,尤其是增肥减肥,从19岁、29岁、55岁三个年龄段。你觉得这样的敬业精神,在我们中国的演员里有吗?因为当时网上很多网友觉得我们做不了,我们这边的演员做不了,当然他们是站在观众的角度。
冯小刚:徐峥说他可以。他那天真的说他可以。
徐峥:你让我再胖50斤可以,你让我练肌肉不行。
周黎明:除了这个体重以外呢?
宁浩:我觉得也有找借口的时候,拍《心花》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角色应该胖一点,其实是放纵一点自己了。
徐峥:《心花》里面那个角色是可以胖的。
周黎明:小刚导演,您接着说。
冯小刚:我说完了。
周黎明:这个让我很难做,因为我觉得今天的论坛我最容易了,我就不用怎么说话。你要不说的话我就惨了,那你觉得什么样的表演是好的表演?我们批评不好的表演之前先表扬一下,什么样的表演在诸位碰到过合作的演员里面你是觉得是可以拿出来给大家作为学习榜样的呢?我的问题是问所有人的。
冯小刚:昨天徐峥有一个发出来的访谈,是他跟徐峥的访谈。他里面很系统的讲了,我觉得说的是非常对的。他提到两个体系。小鲜肉韩国的模式和舞台剧演员,刚刚我跟宁浩在休息室也在聊,整体呈现出一种表演质感和整体的状态有一点滑坡。什么是好、以什么为荣这个好像有点变了,今天我也特别想听听他们三位导演对这个事的看法。
宁浩:我也想过这个事,我可能想得也不成熟,但是我觉得好像咱们国家有一种传统对于这事的理解比较细。咱们经常现在不是说拍电影或者拍电视,都叫拍戏去,那什么是戏呢?我经常想戏是从戏曲那来的,戏曲其实是一种非常脸谱化的,其实不注重每个个体塑造表演的表演方式。给大家画上一张脸把这个事重新弄一遍,我觉得好像比较集中在戏剧性和事件上,甚至除了唱戏走几步路都是规定好的。其实也就是说面相怎么样这个东西就变得比较五重要,其实后来我们开始有戏剧的引入和电影的引入,开始有一些对于像人物等等东西的要求。我感觉现在大量的内容产生,我们强调戏剧又有点受文化影响的感觉,就是把这个事说清楚。我前一段想这个问题,我觉得也许跟这个有点关系,这是我的乱想,还不成熟。
陆川:我感觉这个讨论会有点早,你知道吗?感觉导演们都在慢慢的慢热。因为上海的电影节晚上的活动太多了,导演习惯晚上工作的。
冯小刚:上午9点一个论坛太“变态”了。
陆川:看着浩子说话特想笑,他还没有完全醒的感觉。在座的四位导演里面我是唯一一个表演最差的,他们都是专业演员,冯导都是专业国宝级的演员已经拿过金奖的,徐峥导演就不说了人家原来是优秀的演员,宁浩导演也是最近频频的在各种电影中间担当主要的配角角色。虽然刚才在休息室里面,徐峥老师说宁浩老师只有一把刷子,但是他就这一把刷子坚定自己的形象。
冯小刚:你是四位导演里面唯一一个跟动物合作过的。
陆川:那个都是禽兽。其实不能这么说,因为我第一个是跟姜文老师合作的,我喜欢这种兽性、这种张力的演员,就是从姜文老师到刘烨老师还有很多老师,我喜欢特别野性十足的演员。我很不幸还没有机会跟年轻一代的演员合作,因为中间隔了一个《我们诞生在中国》我跟年轻一代的野兽在一起合作,但是我们现在在筹备一个戏。
我觉得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前可能也跟行业地位直线下降有关。以前见演员特别好约,我说烨子咱们能见个面吗?这边找一个酒馆两个人坐下就开始聊戏了。说见吴彦祖也能见、见周润发老师也能见,现在要见一个年轻演员20岁出头的有4个经纪人拦着说不能见,我得跟他聊戏,我说拿什么时候见到演员?他说演员很忙,要出席微博之夜你知道吗?演员很忙然后很年轻的演员都是,也能看出来导演在整个的行业中间其实跟演员沟通机制没有了,这其实是一个问题。
比如说我们现在只能跟一些像徐峥这样的,这么一个段位的演员和导演在聊事的时候,我们都还在说我们在一起聊剧本,能聊4个小时、5个小时。但是你找一年轻演员,说说戏、聊聊没戏,基本上碰不着他,而且开机那天能给你就不错了,而且中间还得老走。我觉得这挺没劲的,就觉得像我这样还比较追求大家一块能把这个戏安安静静拍完的,我会觉得伺候这些人也挺没劲的,拍电影突然失去了一种创作的乐趣。我们都是拿出几年去跟你干一个事的人,你给我几天,我就特别不想用他们说实话。
周黎明:那你为什么还想用?
陆川:因为投资方说他们数据好,有这些数据。
冯小刚:我教你一个词叫流量。你说数据这就外行了,走流量。
陆川:其实我是一个学理工的人,我说你这流量用什么证明?他就说用粉丝、微博评论什么的。但是我说你看他们俩,这两个最厉害的演员他们凑起来拍了一个戏四千万,他们粉丝去哪了?没有回答很安静,但是依然说你这没有卖相,你得是这批人才行,要不然就给你一百万拍吧,说不能给你1亿或者说你这不是大制作,他现在都有很多关系是互相关联的,就是整个规则。
我再说一个,我们那时候会演员一个一个挑,然后角色阐述、谁适合谁不适合。就看现在突然一瞬间中国任何一个戏消灭了老年人、消灭了中年人、消灭了所有长得不好看的人,中国全变成了一批长得特别漂亮、特别像的孩子们,他们是医生、他们是律师、他们是警察。
冯小刚:我觉得是被什么给害了呢?就是偶像文化。这个偶像文化突然间就在中国的大地、在中国的观众里面就变成了一个全民疯狂的一件事。然后,这些孩子他们没有问题,我接触过的这些小帅哥们我觉得他们其实每一个人,第一他们见到我也很尊重,然后你也感觉他很努力、也很想演好戏,他这个愿望是有的。但是他们被这些经纪人给安排的这样的节目、那样的节目,每天在飞机上不停地。我有一次看到张艺兴这孩子坐在我坐一会儿就睡着了,我说“你怎么了?”“太困了。”他们集体疲于奔命在各个舞台上、各个秀场上,演员实际上还是需要能够安静的有自己生活,他们被集体弄成了一把“塑料花”。就是特别塑料的那种偶像,其实演员是需要一些,并不是说非要长得好看,我还是说徐峥说的那个,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考试,原来老师招这一班学生得般配,20个男孩、20个女孩各具特色,更重要在看他们演一个小品的时候、在考试的时候发现这孩子有表演的天赋、他有戏缘、有观众缘,然后他有表现力。你看考试的时候,他演这么一个小品演得特别香,他并不是说他长得特好看。那你看很多你要是按现在的标准去招,偶像式的那他就不是这个系统了。
还有一个就是说,电影演员和电视剧演员和综艺,我觉得应该是三波演员。这三波演员各有各的专长和训练,拿的资质是不一样的。现在是三合一,三合一对综艺的伤害小,对电视剧应该说是有伤害的,对电影的伤害就太大了,对电影表演的伤害就太大了而且它也不合理。你看好莱坞这个体系走了这么多年,它也很商业,但是你看好莱坞的电影演员、电影大腕谁去演电视剧?没有。如果观众可以不花钱免费的去在电视剧可以看你,我为什么要花钱去电影院看你?而且过去香港体系是一个演员,比如说像几大天王因为他们红,所以他们一年有的人可能有7部电影、8部电影上来,其实已经有恶果显现了。观众觉得我一年要看很多电影,但我并不一定要看你的很多电影。所以观众会“好久没见,高仓健的电影无论如何我要去看。”伊斯特伍德的电影,这点好的电影还在坚持,比如说葛优、姜文,有的演员还坚持住没有跨行当的演跨界的,年轻现在通通跨界,这就是被偶像文化给弄的,而且我有的时候看的挺难受的。
比如说他们撕名牌跑来跑去的那个,其实是很有个性的演员比如说孙红雷,孙红雷我觉得是质感很好的演员,但是他也要穿上那种鲜艳的衣服、戴着帽子瓶子,然后一块去撕去、去奔跑去。可能我记不住,大概其是那些。
徐峥:你别说孙红雷吧,你说我吧,我也跑过。
冯小刚:就是你把演员整个给弄偏了,然后你再回来他再演戏而且重播,我每天往我们家饭桌上一坐我女儿就看这个,我小女儿张着嘴夹着菜往里面放,盯着就全天候的看着这几个当红的,这么弄对表演的质感会有很大的影响。
宁浩:这个事我其实以前跟几个日本演员讨论过,咱们还是不成熟。日本那边高仓健那几个只要演完电影立刻躲起来,他担心的是他曝光太多有一些别的东西被观众认知了,认知之后观众会带着一些符号去看形象。比如说你生活中太多新闻、太多曝光了,大家觉得你是这么一个人,到时候你再去演那么一个人的时候我不信,对于你塑造角色是特别有问题。其实大量曝光之后你已经无法再做电影演员了,因为电影本身作品感是非常非常之强的,我得认可你这件事情你才能够去完成。
偶像文化我是觉得又跟供求关系是有联系的。说白了偶像崇拜,你说长得好看的人实际上是人的生理崇拜、是人最基础的生殖崇拜延续。希望长得好看的人延续基因,咱们小时候也有,但是如果说只有那个崇拜说明需求比较简单,还在第一个初级层面。而其他的更高的那种追求,我们在观众当中还没有建立起来,我觉得这是有关系的。
徐峥:我觉得这好像也是整体文化方面的问题。因为一直延续在比较娱乐层面、比较简单化的追求里面。刚才周老师讲的,说是一个演员为了一个角色减肥增肥,这在行业里面已经是达到最高级别的标准了,等于是我把我自己身体整个人都完全塑造成那个样子。以前我们看德尼罗、克里斯蒂安贝尔他们都会把自己折腾得瘦或者是更胖,我觉得现在都谈不到那个层面,现在很多基本职业规范做起受到了偶像文化的冲击,把这两个系统搅在了一起了,影响了很多职业规范。这是作为演员本身来说,一个小帅哥一个演员很想努力,他想做好他自己能做的每一个工作,但他真是没时间。
你说到剧组来,前面说提前一周的时间进组,我们反复去试琢磨造型。我觉得一个演员起码一个规范是说,如果你要进剧组起码要给出3-4次的时间来试造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不是说你第一次做完造型以后就OK了还得做很多调整,这个不行了那个行不行,人家服装、化妆、道具要回去准备,你说这个衣服不行还得给你做别的,起码得有很多次,你得把时间留给别人,那才是你的价值,你得留出时间来。一个戏演员得坐在一起读一次剧本,这是最最起码的标准。因为不是说读完这个剧本这就好了,我上去就开始演了,你得有一个时间是说昨天你读完了跟导演聊一下,你有什么感觉读完以后?你对这个角色有什么想法?你对剧本里面的台词,对人物的行为你觉得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我们需不需要改剧本?这都得留出时间的,更不要说下生活。比如说我演这个地方的人还得学方言,然后还得在这里面你要自己提前留一点时间,比如说跟你演一个生活完全无关的人你得留出时间来去体验一下生活,以前谢进导演我看到他跟姜文、刘晓庆拍《芙蓉镇》的时候在一起还做小品呢,把一本小说扔给你,你自己回去发展可不可以有一些其他的戏出来。他们的扫帚舞做小品的时候做出来给拍到电影里面去了,我觉得这才是系统创作的一个方式,是沿着表演、戏、人物、怎么样去完成角色,是这么来的。
另外一个系统,就是像受到韩国的、日本的追星文化,其实并不希望你变成太多其他的样子,就是把你塑造成最完美的样子,然后你会学很多种不同舞蹈,需要对你有声乐训练、体能训练,因为你是要去开演唱会的。现在如果把这个事插在一起,这边开演唱会以后第二天到剧组拍戏,怎么能够不晕倒?这个超负荷工作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乔任梁他非常有教养、非常懂礼貌、非常敬业,他在现场希望自己演好每一场戏,但是以我演员的角度来讲如果他要做演员还需要去接受一个非常专业的严格的训练,从做小品开始、从做无实物开始需要训练自己。我还不知道他能不能成为一个好演员,因为成为好演员的人有些人没有那么费力上来做一个小品就知道他一定能成为一个好演员,考戏剧学院就是这么考的。但是现在制片人屏蔽掉演过很多舞台剧、上过戏剧学院的人,没有一套系统筛选他们和给他们出来的机会,他拿着数据说话,是说看流量。他们刚从戏剧学院出来没流量怎么办?他戏演得很好,可以塑造这个角色但是他没有流量怎么办?早上来之前我看了一下新浪的什么势力榜。
1 2 3 4 下一页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