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很少的一部片子让我又哭又笑又爱又恨的了,大半夜哭的跟个泪人,又笑的似个傻逼一样。这或许就是《隧道》的魅力吧。
在与大家分享这部片子之前,我要先崇敬一下咱们牛B的河正宇,我真觉得他很了不起,他是一个善于抓住角色典型性特点然后能把这些特点夸张显著地抓出来,再内敛地创造地运用到自己的每一个表演细节中的演员。通俗点说就是,并不是“你在演谁”,而是“你是谁”。他演过一个杀手,一个出租车司机,一个主播,一个黑道头目,一个律师,一个小说家,一个滑雪运动员,一个为了生计不断卖血的爆米花师傅……他演过什么,他就是什么。
最喜欢的还是之前演《恐怖直播》的角色,因为这完全是他一个人在战斗。主要依赖于表情、肢体和语言的声调、语速,每一分钟,都不一样。在这些方面的调动能力,河得到了最好的锻炼和展示。
有点扯远了,回到正题,《隧道》这部片子没有多华丽的特效,也没有多大牌的明星,却得到极高的评价和口碑,还是得归功于毫不留情地揭露某个社会问题,和面对抉择时直到人性的拷问。
影片讲述了一个汽车销售员结束工作赶赴女儿生日派对时,行经刚开通的河图隧道,突然一阵天摇地动,让他经历此生最孤立无援的三十五天,而此刻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拨打119求救。随即这则隧道崩塌消息引发各界关注。
在进行救援行动时,却遇到了种种问题。大批抢新闻的嗜血媒体、逢场作秀只为增添政绩的官员、恶劣天气的搅局使得救援行动雪上加霜。好不容易终于进行开挖,准备救出受难者时,竟发现隧道是个豆腐渣工程,救难队组长意外身亡、国库的大量花费,舆论的审判,也让搜救行动变得一波三折。
最讽刺的是官员与患难家属合照
为了救一个人,政府愿意花多大的代价呢?
在《隧道》中,这个问题的出现丝毫没有遮掩——
大雪封山,隧道外的救援队长吴达洙要除雪车,但市政部门告诉他,市里已出现了50多次车祸和相关伤亡,所以除雪车都调取市里了。全部市民和一个人,哪个重要?
救援人员在工作中不幸遇难,舆论指责向着河正宇妻子扑面而来:救一个人时,牺牲了其他人,而且还有可能牺牲更多人,还要不要坚持救?
城建单位因为救援遭受重大经济损失,负责人为此慷慨陈词,上升到国家损失层面,你是决策者,怎么权衡?
而在《隧道》后半部分,漫长的20多天后,河正宇手机没电了,与外界失联,各方将停止对对河正宇的救援,包括部分救援人员在内,都认为河正宇已经死了,所有的工作似乎都成了寻找一具“尸体”。
这份心中的纠结,对于影片来说,是一个个的戏剧冲突点;对于观众来说,是一份感受带入点。因为,每个人在生活里都会遇到类似的困局——在你无法判断一个事情、一个人状况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一个电视主持人说:相对于数字,我们更相信希望。这是一句令人感动的话。同样令人感动的还有救援队长吴达洙,他也没有放弃这份希望,最终找到了气息奄奄的河正宇。
感谢坚持的人,活着。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