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承认,此影片中朱莉的扮相绝对不好看,反正我觉得是没有其它影片中那么性感妩媚。
但不可否认的是来自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都不会差到哪去,尤其还是朱莉亲自出马,更是给影片添上了更多的色彩。
对于真事改编的电影,似乎韩国拍的比较多,虽然如今中韩两国关系不怎么和谐,但是小编想说的是,对于韩国的影片,有许多我们国家影人该去学习的地方。
好了,废话不多说,今天介绍的影片名为换子疑云。
精神病院的一段话印象深刻:你笑,就说你有妄想症,或是在沉默的发疯;你不笑,他们会说你抑郁;要是你保持中立,就说你性格孤僻,可能是精神紧张症。------来自某网友。
1928年美国洛杉矶,在电话局接线台工作的克莉斯汀•柯林斯(Angelina Jolie 安吉莉娜•朱丽 饰)独自抚养儿子沃特(Gattlin Griffith 加特林•格里菲斯 饰),母子的生活简单而幸福。然而她们的生活很快被打乱,某天当克莉斯汀下班后,发现儿子不见踪影。
在公众的舆论压力下,腐败的洛杉矶警方于5个月后找回沃特,但克莉斯汀发现这并非自己的亲生儿子。她三番五次要求警方澄清事实,帮其寻找真正的沃特,却一次次受到阻挠和指责,甚至以妨碍警方公务的罪名被送入精神病院。一向以揭露警方暴行为己任的牧师古斯塔夫•布里格拉伯(John Malkovich 约翰•马尔科维奇 饰),为了这个可怜女人的不幸遭遇奔走呼告。
另一方面,探员莱斯特(Michael Kelly 饰)在侦办一件偷渡案时,无意中发现了一起重大的连环儿童杀人案。少年沃特的失踪案似乎渐露眉目……
非常美国的一部电影,虽然不是一部紧扣时代主题的作品,但是他在用自我意识和顽强的道德感对抗着这个混乱堕落、几乎让他无法理解的世界。母亲代表着属于老伊的美国精神:永远不说“我错了”。导演不再关心失踪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也拒绝渲染怜悯和同情。这是一场意志和耐心的较量,付出一切后,将得到荣誉和安宁。
这个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故事本身的动人性跟情感性使电影充满了感染力,情节曲折回旋、跌宕起伏,让人不知道影片的下一片段会发生怎样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整部电影动人心弦,很多情节让观众唏嘘不已,却又在情理之中,不得不佩服导演对整个电影性格的处理,使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跟说服力。
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片子永远都在起点上就高出去一截,更何况朱莉瘦骨嶙峋的肩真的撑起来了这个故事。母亲的视角一开始就占据主要地位,在后来精神病院里的折磨才更显讽刺。随着真相的逼近,画面越来越阴霾。
警察局里和精神病院里的阴暗场景让人震惊,导演应该是调动了以前用在黑色电影里的所有元素。我觉得感同身受,因为类似的滥用权力的事件在我们国家时有发生。特别是精神病院那一段,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科学怎样被纳入到权力体系中去并同样被滥用。我在想,如果权力更加强大而嚣张,如果因为恐惧或麻木而缺少了那些有正义感、责任感的牧师、律师、记者和有良知的警察,就像我们经常遇到的那样,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还应该保存着希望吗?
影片给观众注入了一剂暴戾之气,在充满了阴暗色彩的司法系统腐败中,艳丽的红唇代表着人物作为个体在面对整体的欺骗时不屈不饶的意志和坚守希望的勇气。但伤痛、愤慨不可能被那一纸空文的判决书和虚无缥缈的成功个例抚平,希望此刻看起来像是人世间最大的悲剧。
如果维护正义的部门不能维护正义,那将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电影开头的时候,点明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感触,精神病医院的那一幕可谓是整部电影的亮点,呆笨的胖护士和那些恶毒的医护人员还有那个蹩脚的心理医生 以及那个看起来大义凛然的局长。
这部电影或多或少的,对人性之美有了一些描述,一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一个怎么样的角色不应该成为我们判断她品质,教养的依据,怀揣着希望生活才是生活。
同样的故事,中国也在发生,但是需要国人反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法制精神!当时的美国警察办案也存在走形式,平息民怨而不择手段,而寻子心切的母亲不为艰难与黑暗的警察抗争而且还获得其他人帮助,这都是遵循法制思想。而不是以暴制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