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当一段时间,大嘴觉得国内的综艺弄不出什么花样了。
综艺爆炸,如果非要让大嘴形容一下这几年电视节目的走向的话,会试着用这四个字。各色大腕、鲜肉花样翻新地占据着屏幕,热闹极了,但绝不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是清一色的大红大绿,娱乐当先。
一提到综艺,大嘴的脑海中浮现的是千篇一律的这个样子。 ↓↓↓↓
冷不丁一看让人哈哈大笑,放松身心;但肥肉总不能多吃,就算吃不腻,也会败坏身体。
……但足够诱人。
于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还有《汉语桥——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制作团队有一次发功了。但这次它没有拼写游戏也没有评审点评,走的是极简却动人的路线,用情感,来牵动观众的视线。
这就是《见字如面》。
不不不,这次不用明星默写单词,也不用比赛写字。
《见字如面》改编自一档英国综艺《Letters Live》,这两档节目的内容几乎一样:让实力演员朗读旧信,这些信的内容不限时间地点,不限人物阶级,只求真挚、动人。
老到中国历史上可以找到的第一封私人家书,秦军将士黑夫和惊写给大哥衷的信,《这场战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
近到到刘慈欣用科幻的口吻写给女儿的《 在时间之和的另一端 》
可爱到郑国强给郑艺的《其实爸妈也是装的》。
热血到萧红的写给弟弟的公开信,《中国是不会亡的》。
深情到蔡琴在前夫杨德昌死后写的一封公开信,《让他活在我的歌声里吧》。
亲近到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我不愿意成为拆散你们的根源》。
奇异到韩愈写给鳄鱼的遣散书,《鳄鱼,你不可以和我一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没有复杂的剧本,没有花哨的游戏,没有迷幻的灯光音响,没有欢呼雀跃的嘉宾和观众。
一个节目可以简化到一个人,一封信,一段深情朗诵的声音。
正如节目的名称,在简单的文字诵读中,你能看到许多“不止如此”。这些演艺界的大家倾情朗诵,仿佛带领观众们观看了一场横跨时空千人群像,一张张透过历史浮现出来的面孔里,写的全是故事。
故事里,有很多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王耀庆和张国立朗读黄永玉&曹禺的往来信,用“飙戏”二字形容朗诵效果绝不为过。两人把每一个字读出的时机都拿捏得很准,时而愤慨,时而欲言又止,你看着两人在台上的你来我往,真的不比舞台剧差着戏份。
黄永玉是沈从文的表外甥,比曹禺小14岁,是后辈。这位后辈,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曹禺。
在之后的回信里,曹禺感谢了黄永玉,说他的批评击中了他的心:
大嘴看了这段十分唏嘘,现在的小辈,有几个感于直言不讳,现在的大腕儿,又有几个能够承受得住批评?
在《陈寅恪致傅斯年》一信中,一九三六年的清华教授,毫不留情地指出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这封信里表达的东西也被主持人赋予了更加现代的解读。
这是个当之无愧的清流,是节目中的好节目,但在不少人眼中,它还是有点缺憾。
这个缺憾,就是解读的环节。
原版的Letters Live里,是没有主持人和学者对信件进行解读的部分的,就读信,没那么多花了呼哨的,比咱们的《见字如面》要极简许多。
考虑到每一封信件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时代、一段历史,除了单纯的信件外,对写信人的时代背景和他的身份有所交代还是很必要的。
举个例子,蔡琴给前夫的信单独看已经很动人,但是当你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后,会发现不仅如此。
1985年,蔡琴和杨德昌结婚,那时候的蔡琴已经是台湾最红的女歌手了,而杨德昌只是个文艺小导演。
很多都不看好他们两人的感情,不仅因为门不当户不对,更是因为杨德昌曾经有过一次婚姻。但在亲友的反对下,蔡琴仍然毅然嫁给了杨德昌。
然而蔡琴的婚姻,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爱情故事。
杨德昌对蔡琴说过一段话:“我们应该保持帕拉图式的交流,不让这份感情掺入任何杂质,不能受到任何的亵渎和束缚。”
也就是说,在两人长达十年的婚姻中,在杨德昌的提议下,是没有性的。
十年之后,杨德昌出轨,蔡琴选择离婚。
离婚后,杨德昌很快就再婚,还生了两个儿子;而蔡琴至今单身。
就是这样的一段感情,面对着一个背叛过她的男人,蔡琴在信中说:“我深深地感谢上帝,让我与他轰轰烈烈地爱过。”
所以尽管三人座谈式的分析和解读会破坏极简式的美感,戳破一层朦胧美的窗户纸,但这三个人为了演绎创设情境,对观众进行引导和启蒙,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毕竟,并不是所有观众都会主动去了解一个信件背后的故事。
但问题就在于:这三个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而这种不尽如人意可以简化成一句:主持人和学者配合非常糟糕。
看主持人啥功底,我们先要从两个嘉宾的定位开始说起。
首先,女嘉宾杨雨在节目中的解读和表现,并不是很让观众满意。在《林徽因写给徐志摩》一信中,林徽因拒绝了有老婆的,徐志摩的爱情。杨雨觉得——很感动。
在刘慈欣给女儿的信里,面对着信件中科幻的新意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杨雨第一反应还是——特别感动。
她把一切信件都用一种感性的角度解读,大嘴觉得,戏有点多啊。
徐子东的人设,则是另外一面,尖锐,肥肠尖锐。
他和杨雨站在了对立面上,大嘴在这里举一个例子:郑国强父子书信互怼,揭露糗事,两人是这么解读的。
两方有着如此泾渭分明的人设,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主持人把握得当,是可以期待一种非常精彩的辩论的。
然鹅,并没有。
可以说是节目本身就比较保守吧,那大势所趋,大嘴也没啥好说的。但在这个问题上,主持人完全逃不了锅。
你会发现,她发挥不好主持人的控场功能,常常是接不上话,就生接硬转:“哎哟,好吧,看下面一封信。”
表现得对信件的内容完全没有做功课,根本更不上解读的思路。
跟不上许子东社会学和理性角度的分析,她便常常站在杨雨的角度上接话茬了,这样,作为一个主持人不但没有控场,把握嘉宾发言的平衡,反而堵得其中一位嘉宾说不出话来,
在这个情况下,许子东只好说:
所以,大嘴说有解读是好的。只是主持人文化气质不足,或者是女教授感情戏太多,那只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不过,实在不行,就听读信就够了——这不是咱们的初衷吗?
图片代表我的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