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综艺节目数量的增长以及网综的崛起,在类型同质化严重、过度消耗明星和IP的热度、观众审美疲劳的大环境下,业内人士开始找寻综艺节目的下一个风口。而2017年第一季度综艺节目的“成绩单”已经给出了答案——文化类节目。
2017年伊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节目接连走红,均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评价。目前,这三档节目在豆瓣上的评分分别为8.5、9.0、9.2,领先于大多数综艺节目。
在不少综艺节目依然秉持“娱乐至死”理念的大环境下,这些节目被网友誉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综艺节目并不只是娱乐需求
还需承担文化传播的使命
文化节目的大爆发并不突然,这更像是一种价值的回归,证明了现阶段观众对于“精神食粮”的诉求。在日趋浮躁的社会环境下,随着工作、学习、生活等压力的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些真人秀、喜剧节目虽然有减压的作用,但观众身处“娱乐过剩”的环境中,难免会衍生出新的需求。而这种时代背景,正好给文化类综艺节目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中担任了制作人、总导演以及主持人三重角色,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制作这档节目,一方面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是觉得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到了一个扛起文化大旗、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使命的时候。
事实证明,文化综艺节目不仅展现出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的吸引力,也唤起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崇。《中国诗词大会》让成年人重新认识到诗词的美好与寓意,让青少年多了一份学习诗词的动力,带起了全民学习诗词的热潮;《见字如面》中嘉宾如CD般的声音,向观众呈递书信间的情感;《朗读者》根据不同的主题,回顾古今诗词、文学经典、电影桥段,通过嘉宾的朗读和舞美的配合,让观众感受到文学的力量。
此外,这些节目中的亮点,如王庆耀的声音、上海附中才女武亦殊、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的96岁高龄翻译家许渊冲曾用翻译林徽因诗词追求女同学的独家趣闻、来自成都的周小林殷洁的爱情故事等纷纷登上热搜榜,向大众传达了不同类型的文字所带有的美好与力量。
不少网友评价道,“终于不是一打开电视看到的都是低俗的喜剧和综艺节目了,而是可以享受一场精神的盛宴”、“可以让孩子放心的观看这些节目,在放松的同时还能够学习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到诗词和文学的美好,希望可以有更多地此类节目推出”、“通过濮存昕的朗读才知道,原来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真是涨知识了,老舍(shè)、老舍(shè)、老舍(sh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业内人士也表示很看好这些文化类节目,导演娄乃鸣用“惊了”来形容《朗读者》的第一观感;文汇报王彦评价说,“汉语之雅驯,文化之宽广,情感之丰厚,全都在节目不疾不徐的节奏中渐次打开。还有从品相上,就是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总体把握细节处理看,都是目前国内所有的那综艺节目最好的。”
国内综艺节目多以利益诉求为上
文化类节目成为新风口
据统计,2016年各省级卫视共有超过400档节目上线,同比2015年增加21%;同时各视频网站共推出111档自制综艺节目,较2015年增加15.6%。但是数量虽然增加了,其中的现象级节目却并不多见。
纵观去年上线的综艺节目,依然以真人秀、喜剧、音乐、婚恋为主,但类型、题材同质化非常严重。其中真人秀大多主打明星嘉宾,节目模式多为游戏竞技,《奔跑吧兄弟4》、《极限挑战2》、《二十四小时》等均为此类,这些节目最大的不同或许就是节目的嘉宾了;喜剧节目也在去年得到了大爆发,《笑傲江湖3》、《欢乐喜剧人2》、《跨界喜剧王》接连推出,但是或许因国内从事喜剧表演的人员有限,这些节目的嘉宾绕来绕去总是那么些个,也就是比赛机制有所区别……在这种不断“复制、粘贴”的综艺环境下,观众难免出现审美疲劳。
制作组或许也是意识到这些,为了能从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大多选择了“创新不够明星来凑”的手段。真人秀邀请的嘉宾越来越大咖,刘嘉玲、赵雅芝、周迅、范冰冰等影视明星纷纷加盟综艺节目,但市场最终给出的反应并不理想,观众对于纯靠明星热度博关注的节目并不买账。最终只是抬高了综艺节目的片酬、消耗了明星的热度,对于综艺本身的发展并无帮助。
此外,不知道是制作方的理解有误,还是观众的观看需求表达不清晰,不少节目为了博取更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在进行节目设定、拍摄以及后期的剪辑制作时,还走上了一条炒作的不归路,万年不变的“CP梗”、“不和梗”、“误会梗”……成为节目的标配。此外,还一些节目组的炒作还愈加“无下限”,秉持着“娱乐至死”的理念:谈话内容的尺度越来越大、嘉宾的聊天中充斥着不文明的词句、一些游戏的设定也是让人没眼看,一档节目甚至不乏青少年吸烟喝酒、打架斗殴的镜头,并不适合青少年或者说全家人进行观看。
更严重的是,鉴于原创节目在收视和利益回报上具有较大的风险,现在国内的综艺节目中,大多为购买的国外版权,更有甚者是模仿抄袭,一味的把国外原版节目的模式生搬硬套,并不加以创新使其本土化。其次,节目组和制作方也更多的在追求利益的回报,思考的是如何拉到更多的投资、广告等,并不在乎节目所传达出的价值观和人文观。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曾表示,“电视节目不应只满足低级娱乐的需求,更需要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弘扬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根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目前国内的综艺节目承载的更多地是利益诉求,早已承担不起文化传播的使命。因此,在多数综艺节目模式同质化、制作不精益、人文价值观不正确的情况下,《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的推出,无疑是给观众提供了不一样的观看选择。
现在人们的整体的思维方式逐渐趋于碎片化,在文字阅读方面也不例外。但这种模式对于思维的逻辑性、理性、系统性、整体性有很大的破坏,使得大家产生危机感、焦虑感以及迷茫感等。而《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覆盖了每个人成长过程里有凝聚力、整合性和沃土性质的基因,比如朗读、写信和诗词学习等,让大家在迷茫中找到了些许归宿感和遵循感。
只是一个风向标
文化类节目的春天尚未来临
虽然口碑不错,但文化类的节目仍然不好做,需要更精心的设计,对于节目组和制作方有着更高的要求。 比如《见字如面》中的信件经历了漫长的筛选过程,最终从上万封信中挑选出100多封,信件时间跨越古今;《中国诗词大会》的筹备时间约为两年左右,制作团队对于题库内容进行了精细的选拔和反复打磨;《朗读者》筹备了一年左右,而董卿作为该节目的总导演、制作人和主持人,在从事电视行业的22年内,就算在工作密集时,也会保持每天阅读1小时的习惯,才使得自己与节目融合得如此好。
而且如何使文化节目既“阳春白雪”又“下里巴人”同样也是一种挑战。此前国内也推出过不少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中华好故事》、《最爱是中华》、《汉字英雄》等,但是因为文化节目相较于纯综艺节目有一定的门槛,总是带有一些“高冷”的气质,故在收视、关注度方面并不理想。
此次文化类节目之所以能够走红,也正是其对于“高而不冷”的节目模式的探索,在确保所选文学作品高品质的同时,加入情怀、情感使其平易动人。以节目嘉宾为例,它们并不偏爱主流的“流量的演员”。其中《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活泼可爱的学生、热爱诗词的理工大叔等;《朗读者》则选择了星素结合的方式,除了明星以外,还邀请了一些普通人来讲述他们的故事。确实,现在明星已经被过度消费,难以再捕捉到新的大开大合的故事,普通人的经历反倒会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在真人秀、喜剧节目等纯综艺霸屏的今天,《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节目的走红并不代表中国文化类节目真的迎来了春天,尚且只是一个风向标。现阶段文化类节目只能做到一种情感的共鸣,唤起大家对于文学的认知与记忆,但是要想真的突围而出,还需要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
不过目前大众给予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认可与支持,也会成为制作方前行的力量,会支持这些节目走的更远,会催生更多的文化类节目推出。小官只是希望,等到有一天文化类节目霸屏的时候,制作方仍然秉持初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