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第524期:科恩兄弟《巴顿·芬克》,1991
第70届戛纳电影节特别策划,金棕榈特辑。本片获第4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一位心怀平民的作家巴顿芬克被劝说来好莱坞闯荡,就为了保持内心执拗的清高,他拒绝了投资商安排的高级寓所,选择了破旧的旅馆进行剧本创作。这个旅馆潮湿闷热,光线昏暗,风声呼啸,宛如地狱。
巴顿有很多从未见过的房客邻居,只有在享受旅馆提供的服务——免费擦鞋的时候,才能见到走廊两旁整齐排列的皮鞋,那是代表他们存在的证据。
周遭所有生命活力仿佛都透着被抽空般的孤独感,灵感枯竭的巴顿唯有躲开格格不入的人群走向内心的深渊。
围绕着这部堪称史上最晦涩电影的讨论有很多。我却只看到了一个作家自我挣扎的痛苦。
当忠实于艺术伟大纯洁性的巴顿枯思一部B级摔跤片的剧本时,他不可避免地要和高傲的灵魂拉扯,随后陷入了卡夫卡似的痛苦。
和卡夫卡一样,巴顿芬克被科恩兄弟设定为犹太人。围绕这个人物的故事、理性、逻辑也被肢解到支离破碎,降格到次要位置。
如同《乡村医生》,科恩兄弟借用圣经故事演绎出一出现代人的梦魇,巴顿和乡村医生一样试图拯救平民百姓却迷失了自我。
如同《饥饿艺术家》,巴顿用一场独自狂欢的行为艺术表达着渴望被理解的艺术追求,讽刺着机械冷酷,唯利是图的好莱坞工业体系。
挂在巴顿房间墙壁的海滩女郎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出口,巴顿走进了画。
终于有机会和画中人聊天。他问了句很妙的双关语:“Areyouinpictures?”(你是电影里的演员吗?你是画里的吗?“
女郎一笑:“Don"tbesilly。”
“别开玩笑了。”科恩兄弟对陷入这场梦境的我们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